張冬梅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脊柱外科疾病,而經臨床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存在一定腰椎功能障礙及身體運動功能障礙等,故需進行康復治療,進而促進其身體運動功能及腰椎功能的恢復,那究竟什么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呢?又有那些康復治療方法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什么是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椎間盤損傷、腰椎發育異常的因素導致的一種退行性病變,而急性外傷、長期伏案工作、重體力勞動等也可誘發此類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腰痛、腿痛、下肢麻木、肢體乏力、馬尾綜合征、間歇性跛行等癥狀,且臨床上將其分為:膨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主要是指患者纖維環內層部分發生破裂,但外層相對完整,且此時髓核可受壓力作用影響,向椎管內局限性隆起,且表面光滑,此種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經保守治療,即可痊愈)、突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主要是指患者纖維環發生完全破裂,髓核向椎管突出,但后縱韌帶相對完整,此種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需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病情嚴重程度,明確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脫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主要是指髓核突出,并將后縱韌帶穿破,進入椎管,但是其根部組織,仍存在椎間隙內,此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需根據實際病情,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主要是指髓核將纖維環、后機韌帶等穿破,并完全突入椎管,并與原有椎間盤脫離,此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需根據實際病情,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其他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主要包括:Schmorl結節、經骨突出型,其中Schmorl結節型,主要是指髓核經上下軟骨板的間隙,進入椎體的松質骨內。而經骨突出型,主要是指是髓核沿著椎體軟骨終板及椎體之間的血管通道,向前縱韌帶的方向突出,并形成椎體前緣的游離骨塊等,且上述兩種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均無明顯的神經癥狀,故無需進行手術,經保守治療后,則可痊愈)。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療法?
1.牽引療法:主要是采用腰椎牽引,可增加椎間隙的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減輕神經根的壓迫及刺激癥狀,從而可促進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復。而臨床上根據牽引力的大小及作用時間長短等,將其分為以下兩種。(1)慢速牽引:其主要包括:自體牽引、骨盆牽引、雙下肢皮牽引等,且均具有作用時間長,牽引力較小等特點,正常情況下,牽引重量應為體重的30%-60%,急性期牽引時間在10分鐘之內,慢性期牽引時間在20-30紛爭,每天進行1-2次,10-15天為一個療程,且在進行牽引時,應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牽引力,但對于患有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應慎用此種牽引方法。(2)快速牽引:其主要是指三維多功能牽引,其主要為:水平牽引、腰椎屈曲或伸展、腰椎旋轉等3個基本動作,首先應由計算機控制下完成,基本參數為:牽引距離為45-60mm,傾角度數為10-15度,左右旋轉度均為10-18度,牽引重量應為患者體重的1.5-2倍,作用時間為0.5-2秒,每次治療可牽引2-4次。但對于患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出血傾向,馬尾腫瘤,重度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應盡量避免采用此種牽引治療。
2.運動療法:其主要采用運動鍛煉的方式,提高腰背肌及腹肌的張力,維持脊柱穩定性,增強韌帶彈性等,進而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及身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且根據不同時期。所采用的運動療法也存在差異。(1)急性期運動療法:①五點支撐法:首先采用仰臥位,用頭部、雙側肘部、雙側足跟部等進行支撐,然后令手臂離開床部,腹部向前凸起,身體形似拱橋狀,堅持3-5秒后,放松,待腰背肌力量逐漸恢復后,可調整為三點支撐,即僅用頭部及雙側足跟部完成支撐。②飛燕式:首先采用俯臥位,雙手向臀部伸展,并以腹部作為支撐點,胸部及雙下肢均離開床面,形似飛燕狀,堅持3-5秒后,放松。(2)恢復期運動療法:①提髖練習:首先采用仰臥,放松身心,左側髖部及左側下肢向身體的下方伸展,右側髖部及右側下肢向身體的上方伸展,令髖骶關節做幅度較大的上下扭動,然后左右交替進行,每天重復進行1-8次。②蹬足練習:首先仰臥位,右側髖部及膝關節彎曲,且膝關節盡量貼近胸部,足背勾緊,然后足跟向斜上方用力蹬出,并將腿部肌肉收縮5秒鐘,將腿部放下,然后由左側下肢進行上述動作,單側肢體每天進行20-30次。③伸腰練習:首先保證身體直立,兩腿分開,足部與肩同寬,雙側手臂上舉,身體向后伸展,并逐漸增加幅度,堅持5秒后還原,每天重復進行8-10次。④懸腰練習:首先雙手放在橫杠上,其橫杠高度以足尖部剛接觸到地面為最佳,令身體呈半懸垂狀,然后身體用力,令臀部進行左右交替繞環,每天進行3-5次。
3.物理因子療法:其主要采用直流電療法(主要采用電壓較低的平穩直流電的電解作用,在人體組織內產生物理及化學變化,從而對組織代謝、末梢循環、神經系統等發揮作用)、低頻電療法(其主要通過電流的刺激作用,令人體的運動神經及肌肉興奮,從而可令其恢復正常功能,并可對肌肉萎縮、神經根受壓導致的下肢麻木等癥狀進行恢復性治療)、中頻電療法、(其中頻電流相對于低頻電流更易到達患者皮膚及組織深部,且其中的音頻電可通過電流刺激粘連組織,令其震動,進而發生松解和軟化)高頻電療法(其主要通過熱效應進行治療,此種熱效應,可令深部組織充血,改善微循環,并可增加白皙白的吞噬作用,以及降低中樞及周圍神經的興奮性,故其鎮痛及消炎效果良好)等進行康復治療,均可發揮消炎、興奮神經肌肉、松解粘連、鎮痛等作用。
4.按摩療法:其主要通過對患者身體特定的穴位采用按、揉、推、牽等手法進行按摩,從而達到舒筋壯腰、解除神經根壓迫等目的,有利于患者腰椎恢復。主要采用斜扳法:患者取側臥位,首先在腰段橫突與棘突之間進行手法按摩。即雙側拇指緊貼上段皮膚,由上至下,按揉3-5次,然后取陽陵泉穴、絕骨穴、昆侖穴等,用拇指進行撥揉,并叩打膽經,最后,將患者雙側肘部,分別放于肩前部個髖后部,并采用上扳下推等,活動患者腰部,待扭轉至最大幅度時,可聽到彈向聲。
總結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治療的所有介紹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