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瑜瑛,夏曉萍,李杏蓀
(浙江省臺州醫院 手術室,浙江 臺州 317000)
手術室(operating room,OR)內密集分布的設施、設備和手術工具,連同工作人員的活動,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噪聲。噪聲污染對患者和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均產生不利影響。術中暴露于噪聲中的患者出現焦慮,血壓、心率穩定性降低,傷口愈合時間延長。噪聲可能會影響工作人員的注意力、語言溝通效果,使其工作效能下降。目前國內有少量對手術室噪音的研究,但多集中于對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響。手術室噪音的特點及其對工作人員影響的研究較為缺乏。本研究測量手術室的噪聲水平,分析OR噪聲水平對工作人員焦慮水平和任務負荷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2019年7月—10月在浙江省臺州醫院的6個OR內,選擇52名醫務工作者,包括普通外科醫生8名、骨科醫生9名、泌尿科醫生6名、麻醉醫生12名、手術護士17名。
1.2 數據采集
1.2.1 一般信息 采用預先編制的格式化表格,采集每臺手術的手術室編號、手術名稱、手術日期、手術開始和結束時間、手術各階段開始時間、噪聲水平(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手術類型、麻醉類型。根據手術團隊信息表,收集受試者的年齡、性別和工作類型。
1.2.2 噪聲測量 分3個階段測量每臺手術的噪聲,第1階段:從患者進入手術室、麻醉誘導和手術區域準備開始,直至手術開始;第2階段:從切口開始,直至切口縫合完畢;第3階段:從切口縫合完畢開始,直至患者退出手術室。使用手持式聲級計(優利德UT353;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測量環境噪聲,該儀器測量范圍30~130 dB(A),靈敏度為±1.5 dB(A),分辨率為0.1 dB(A)。術前將聲級計置于手術室地面以上1.5 m,距麻醉工作區2 m處,朝向手術區域,注意保持手術區域的無菌性,不可干擾手術操作。
1.2.3 焦慮 采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中的狀態焦慮量表(the 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評價受試者的焦慮狀態。S-AI是由20項組成的Likert 4分量表,得分為20~80分,分數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評分≥40分為受試者處于嚴重且具有臨床意義的焦慮水平。
1.2.4 任務負荷 采用NASA任務負荷指數(the nasa task load index,NASA-TLX)量表評價受試者的任務負荷。NASA-TLX有6個條目,包括腦力需求、體力需求、時間需求、努力程度、業績水平以及受挫程度,調查對象在0~100分的視覺模擬量表上與其實際水平相符處劃一記號。總任務負荷為6個維度的加權平均值(0~100),分值越大,代表任務負荷越高。
1.3 質量控制 收集數據時,研究者應保持位置固定,不得分散手術團隊的注意力和破壞無菌狀態。手術室工作人員在每次手術后立即施測,以減少回憶偏倚。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3.0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3組間比較用方差分析,Bonferroni檢驗進行多重檢驗;Pearson和Spearman相關性分析考察噪聲水平與工作人員S-AI和NASA-TLX評分的相關性。<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信息 共納入403臺手術,包括普外科手術167臺、骨科手術125臺、泌尿科手術111臺,其中開放式手術254臺、內窺鏡手術149。調查的52名手術室醫務人員平均工作時間為(8.00±5.82)年,平均年齡(34.89±7.41)歲。
2.2 手術室噪聲水平 3個手術階段的平均噪聲水平分別為:63.00 dB(A)、68.50 dB(A)、69.32 dB(A),骨科手術每個階段的噪聲水平均高于普外科手術和泌尿外科手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1)。見表1。

表1 不同手術階段的噪聲水平[dB(A)]Table 1 Noise level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urgery[dB(A)]
2.3 工作人員焦慮和任務負荷情況 測量結果顯示,骨科醫生的S-AI評分高于其他醫務工作人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各組NASA-TLX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5)。見表2。
2.4 工作人員的焦慮、任務負荷與噪聲水平的關系 OR工作人員的S-AI評分為(35.26±6.09)分,NASA-TLX評分為(56.71±15.67)分。手術不同階段的噪聲水平與S-AI評分、NASA-TLX評分均存在正相關關系(< 0.05),見表3。

表2 手術室工作人員的焦慮和任務負荷情況分)

表3 噪聲水平與S-AI評分、NASA-TLX評分的相關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noise level and S-AI score and NASA-TLX score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建議,醫院白天的背景噪聲水平不應超過35 dB(A)。本研究中手術3個階段的平均水平均超過了WHO推薦的范圍,且噪聲峰值達到91.9 dB(A)。Yasak等研究發現,手術期間手術室的平均噪聲水平為54.29 dB(A)。Keller等發現手術的三個階段的平均噪聲水平在54~56 dB(A)之間。對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室的研究發現,平均聲級為63 dB(A),而在使用動力工具和吸引器時,聲級最高達到117.4 dB(A)。上述文獻報道的手術室噪聲水平與本研究較為接近,且均超過了WHO推薦的水平。
在本研究中,第2和第3階段的噪聲水平高于第1階段。同樣,Keller等發現手術從切口開始到縫合完畢的階段比開始切口前噪音更大。Jenkins等報告第3階段的環境噪聲水平高于前2個階段,分析原因為:在手術結束時,轉移患者和工作人員談話可能使環境更嘈雜。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骨科手術噪聲水平高于其他類型手術,亦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骨科手術中噪聲多來源于術中所使用的工具,如錘子、鉆和鋸等。這些噪聲非常容易導致骨科醫生出現焦慮癥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骨科醫生的噪聲暴露強度對聽力系統有潛在危害,骨科手術工作人員應提高對噪聲污染的認識,增強防護意識,這是后續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進一步的S-AI評分和NASA-TLX評分結果顯示,本研究中OR工作人員沒有嚴重且具有臨床意義的焦慮,任務負荷屬中等水平。但是,OR工作人員的焦慮水平、任務負荷均隨著噪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Gao等報告術中噪聲會增加外科醫生的腦力負荷,而減少麻醉誘導和蘇醒期間的噪聲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人員的壓力、注意力分散和煩躁程度。噪聲影響手術室工作人員情緒和行為的原因可能為:(1)噪聲作為一種應激源,最易引起情感狀態的不愉快改變,出現精神障礙;(2)噪聲妨礙談話,影響交流和溝通,人在長期正常溝通受影響的情況下,容易發生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障礙;(3)混合性噪聲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增加對無關刺激的警覺性并影響對信息的感知,改變個體的操作反應能力,導致工作能力和效率的降低。手術室工作人員本身從事著高度復雜和高風險的腦力和體力工作,極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對任務負荷的主觀感受較重,噪聲的存在對上述不良情緒的發生和發展產生催化和加速的作用;(4)噪聲應激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gland,HPA)軸影響內分泌系統,皮質酮是腎上腺皮質中合成的一類主要腎上腺皮質激素,其參與調節應激反應和代謝過程,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下的血清皮質酮水平的異常升高,可導致HPA軸功能紊亂,帶來一系列身體、精神和行為上的改變。
影響手術室噪聲水平的因素包括設備因素如手術設備和裝置、儀器的蜂鳴器、通風和空調系統,和工作因素如電話、與患者或手術無關的談話以及人員和物料進出手術室產生的噪聲,以及建筑因素如地板、墻壁和天花板上的聲學反射等。消除OR中的所有噪聲和干擾來源并不現實,圍手術期應盡量減少OR中的噪聲和干擾。減少OR噪聲是需要多學科多部門聯手解決的問題。未來應著眼于開發手術室專用的空調和通風設備,研究新型低噪音手術器材和器械。規范OR工作人員的行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噪音,如更換軟底鞋、保持低聲溝通。將手術的關鍵階段,比如麻醉誘導、關鍵解剖、手術計數、確認和打開植入材料、樣本處理等設置為沉默期,在此期間禁止不必要的交談和活動。Crockett等在兒科手術室中開展“無干擾誘導區”的質量改進項目,發現全身麻醉誘導期間發生的不良事件減少,工作人員的效能增加。
綜上,OR存在較高水平的噪聲,OR工作人員的焦慮和任務負荷與噪聲水平呈正相關。但本研究只研究了普外科、骨科和泌尿外科手術,結果是否能推廣到其他手術應持慎重的態度。本研究中OR團隊的平均工作經驗為8年,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更有經驗的OR團隊可能會更好地適應嘈雜的環境。另外,本研究中醫務人員的焦慮、任務負荷水平和噪聲之間呈正相關關系,但不應理解為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