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青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上海 201103)
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過45座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規模超過7900公里[1],年運營里程超過45.5億車公里,行業總運營成本超過1100億元。目前還有57座城市在建線路總規模6797.5 公里,可以預見未來五到十年內,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每年需要上千億元的運營資金維持正常運營,但這些資金的投入是否到位、是否合理則難以進行考量,目前行業內也缺少一個比較系統的、規范的運營成本指標體系來統計、分析各項運營成本,難以通過定量的對比分析來評價各項運營資金投入的合理性,不利于行業監管。此外,城市軌道交通的高質量發展以及運營企業的成本管控,也需要定量的運營成本指標數據以及相關定額標準來為企業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指標體系(GB/T 38374-2019)》于2020年7月正式實施,體系中將財務指標分為成本與收入兩大類[2],其中成本指標主要涵蓋了折舊成本、維修成本、管理成本、牽引和非牽引電費、安保費用等指標;同時,完全成本的統計范圍覆蓋了建設期與運營期,將工程建設、運營維護發生的維修費用、管理費用及電耗費用全部納入統計。此外,國標未對日常的運營成本進行單獨統計,僅體現在完全成本指標中。
從整體上看,國標側重于以整個城市軌道交通為對象的全成本統計,以反映從建設期至運營期的成本總體情況,但目前缺少對運營成本的細化支撐。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推行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指標體系(簡稱CAMET運營指標體系),主要涵蓋運營企業線網及線路層面的各項運營指標,參加成員基本覆蓋了已開通運營線路的中國內地城市運營企業,其中成本指標主要包括總成本、物耗成本、人員成本、電耗成本、其他成本五項。
CAMET運營指標體系中的成本指標,主要依據資金性質進行分類,將總成本分為物耗、人員、電耗及其他四類。與國標相比,統計周期僅限于運營期發生的費用,不涉及建設期。
國際CoMET運營指標體系是國際地鐵CoMET協會推行的統計指標體系,成員包括了全球各地區的40家地鐵運營企業。其中,運營指標體系中的成本指標,根據統計指標的性質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按經濟性質分為人力成本、電力成本、其他成本,即對人力成本和電力成本單獨統計;另一種是按業務性質分為運營服務成本、維護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稅金,其中人力成本、電力成本均分攤到上述四個子項中。
與其他運營指標體系不同,CoMET運營指標體系對運營成本的統計引入了業務性質的分類,即根據運營、維護以及行政管理的業務性質不同,對運營成本指標進行了重新組合,使指標統計結果可以直接反應運營生產業務的成本變化情況。但是,由于CoMET運營指標體系綜合兼顧了國內外地鐵的不同情況,在指標定義與統計口徑的設置上,與國內地鐵運營生產組織情況與財務統計規則存在一定的差異,難以直接采納應用,參加CoMET協會的國內地鐵企業均需要通過一定口徑調整才能完成運營成本數據的填報工作。
軌道交通財務統計指標是各運營企業按財務會計規則統計的各項成本與費用支出指標,以滿足審計要求。財務會計中,成本統計指標主要分為成本與損益兩大類,成本類主要與生產環節相關,包括生產成本、制造費用、人工成本、研發支持等;費用類主要與產生費用的會計期間有關,與特定的生產環節無關,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運營企業發生的與運營服務直接相關的成本和費用,包括人工成本、電力能耗、維修費、清潔清運費、車站安保費、車站安檢費、保險費、其他直接運營成本、管理性費用、財務費用等[3]。
與其他運營指標體系相比,財務指標的統計規則主要按照成本性質與統計周期進行劃分,指標的分類較為獨立與精細,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統計的基礎。但是,統計結果與日常生產業務不能一一對應,難以有效體現運營線網規模、運營服務水平、維修技術水平等條件發生變化后對運營成本產生的影響。
為實現對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運營成本的有效監管,國內已有多個城市交通主管部門開始實施成本規制。以上海地鐵的成本規制為例,將運營成本分為人工成本、能耗成本、折舊、保養修理費、運營經費、管理費用(不含人工)、財務費用、稅金及附加共8大類[4]。其中能耗成本包括牽引用電和動力照明用電,保養修理費包括日常保養修理費和大修及更新改造支出。
成本規制主要是為了界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各項成本范圍,并以此測算合理的財政補貼。成本規制中的指標統計口徑,主要基于財務口徑對相關的統計指標進行了整合,通過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的劃分強化了對生產規模的關聯性。但指標主要按照經濟性質進行劃分,缺少下級細項指標的規定,測算形式主要與客運量、車公里等工作量指標進行掛鉤。
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運營成本指標體系按照“利用既有數據、不再重新統計”的基本原則,在既有財務口徑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維護管理的業務特點與未來網絡發展的需求,從成本性質、成本組成等各角度設計運營成本指標,構建適用于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運營成本指標體系。
1. 應符合財務統計要求
相比其他運營指標,運營成本指標對專業性與嚴謹性要求更高,指標數據來源應當依托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的財務系統。因此,運營成本指標體系應遵循財務口徑的基本要求,以其基礎數據的統計規則為基礎,來構建運營成本指標體系,確保準確、一致。
2.應滿足業務分析需求
既有的運營成本指標統計側重于財務口徑,缺乏對經濟性質與業務性質的整合,造成統計結果與運營企業的運營維護管理業務關聯不緊密,難以直接分析相關業務成本變化的趨勢與特征。因此,運營成本指標體系應從不同業務的角度出發,滿足業務成本分析的需求,確保實用、好用。
3. 應適應網絡發展需求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模的拓展、運營年限的增長以及設施設備的老化,運營成本的關注重點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人工成本的常態化增長、維修成本的階梯式增長、大修成本的突發性增長等問題將會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運營企業造成不同的影響,運營企業可能會通過業務委外的形式對運營成本進行管控,導致運營成本結構發生變化。因此,運營成本指標體系應適應網絡發展需求,從全成本、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情況,確保靈活、可用。
財務統計口徑中,一般將成本指標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兩大類,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作用于生產過程的各項費用,與生產規模及產品的變化息息相關;而間接成本與生產過程的各項消耗沒有直接關系,對于生產規模及產品的變化沒有明顯的關聯性。
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日常運營作為生產業務的核心,網絡規模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生產規模的關鍵要素。因此,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指標的劃分,建議根據與網絡規模的關聯性不同分為生產成本和間接成本兩大類,生產成本與網絡規模呈正向線性相關,主要包括人工成本、運營成本、維護成本、能耗成本以及行政管理成本等;間接成本與網絡規模關系不緊密,且部分資金周期發生較長,主要包括大修更新改造費用、財務費用、稅金及附加、資產折舊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指標體系的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指標體系
1.人工成本
由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人工成本占比普遍超過50%,且在財務統計口徑中,人工成本具備較好的統計基礎,因此對人工成本指標進行專項統計,并依據運營、維護與行政管理的專業設置對人工成本進行分解,保障指標統計的通用性。
2. 能耗成本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在統計周期內支出的總電費,包含牽引能耗成本、動力照明能耗成本和新能源能耗成本,不含商業用電成本。其中,新能源能耗成本是指線網使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減少的電耗支出成本,需要在能耗成本中進行核減。該指標與財務口徑基本一致,也進行專項統計。
3.運營經費
運營經費是指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為從事行車管理、客運管理、安全應急管理等日常運營管理業務所發生的物耗成本和委外成本,不含自有員工的人工成本。運營經費為新增指標,整合了日常運營的物耗成本和運營委外成本的統計分類,有利于把控日常運營成本的變化趨勢,同時可與運營人工成本組成運營成本統計科目。
4. 維護經費
維護經費是指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為從事運營設施設備的日常維護業務所發生的物耗成本和委外成本,不含自有員工人工成本。與運營經費相對應,維護經費整合了日常維護的物耗成本和維護委外成本的統計分類,有利于把控日常維護成本的變化趨勢,同時可與維護人工成本組成維護成本統計科目。
5. 行政管理費
行政管理費是指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為從事線網運營維護過程中發生的行政管理費用,包含計算機軟硬件、辦公物資、研發、法務等費用;同時考慮到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數字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運營企業在新技術研發應用與信息化系統建設方面的投入將逐年增加,因此將技術研發費、信息化費納入行政管理費中。該指標可與行政管理人工成本組成行政管理成本統計科目。
6. 大修更新改造費
統計期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為各專業設施設備壽命延長、更新迭代發生的費用,包含車輛架大修、通信信號大修、供電系統大修、車站機電設備大修、基礎設施改造等費用。日常維修成本隨運營年限呈現階梯式的增長,而大修更新改造費用具有突發性增長的特點,新興地鐵和運營年限較久的地鐵差異較大,因此將其歸入間接成本。
7. 稅費、財務費用及折舊
稅費、財務費用、折舊這三個費用與財務統計口徑基本保持一致。稅費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按規定應由運營業務負擔的稅金;財務費用指企業在運營資金周轉借款所發生費用化的籌資費用;折舊指企業所擁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資產按照使用情況計提的損耗費用。
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指標體系研究過程中,同時調研了北京、上海、大連、南京、武漢、成都、西安7家運營企業的成本指標統計口徑,即根據本文所提出的成本指標體系進行試填報,以掌握各運營企業在數據填報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便于進一步優化各項成本指標的統計范圍、統計口徑等,滿足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運營成本數據統計工作的需要。
表2列出了7家運營企業9類成本指標的填報結果。從統計數據上看,除折舊數據的統計口徑不完全統一、部分未統計外,其他指標項基本上都能完成填報;對于人工成本、能耗成本、運營經費、維護經費中存在的未細分和未統計問題,所有運營企業未來都應該努力去解決并且也能解決的,這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未來按專業不同、業務不同進行精細化對標的必然要求。

表2 調研7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成本數據填報情況統計表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成本指標體系只是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開展運營成本數據統計、分析、管控的第一步,后續還需要通過實踐與應用,逐步優化完善體系中的指標定義、范圍、統計口徑、計算方式等內容。未來可結合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運營指標體系的統計工作,綜合考慮運營成本數據的敏感性,探索成本統計數據歸口、發布與共享的原則,推動運營成本數據填報工作的落地實施,為開展精細化的運營成本對標分析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