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敏
【摘要】當前背景下媒體不斷融合,給新聞記者采編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但也迎來一定的發展機遇。因此,新聞記者應把握時代的發展機遇,創新采編工作,提高采編工作效率,只有這樣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立足激烈的市場競爭。基于此,接下來本文就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廣大新聞記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聞記者;采編工作;挑戰;機遇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5.053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科學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推動了我國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融媒體快速發展,給新聞記者采編工作帶來較大的挑戰與機遇。基于此,很有必要加大力度探討有效的措施提高采編工作效率以及彌補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由此推動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
1.1 信息真實性有待提高
當前正處于新媒體時代,在此背景下受眾從以往的信息接收者轉變為信息傳播者,但這個過程中信息真實性值得考證。網絡時代下信息傳播的范圍大、速度快且影響深遠,且媒體平臺中的真實性仍然存在較大的偏差。從電視臺記者的角度分析,新媒體時代下獲取各類媒體平臺的信息已經相當普遍,但需要記者采集信息時對信息的真實性和來源進行辨別。比如網絡上個別有心人針對公眾人物的言行舉止大作文章博人眼球,這些虛假的信息被快速傳播,受眾受到誤導,并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為此,電視臺記者應在采集信息時保證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并嚴格遵守實事求是原則,具有很強的明辨是非能力。
1.2 提高信息編輯能力
為了保證電視臺傳播信息的真實性,很有必要深度挖掘信息,確保思想的正確性。若采編記者無法深入地分析和挖掘出海量網絡信息或社會事件,則很難讓受眾了解新聞事件的價值。這就要求采編工作者發揮多種渠道的作用收集采編信息,提高信息的多樣性,最大程度降低編輯的復雜度。因為信息編輯能力高度對新聞節目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取得良好的發展,新聞記者采編必須積極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采編水平。傳播和轉載新聞時必須將自身獨特的看法表達出來,不斷更新優化,切不可盲目復制粘貼,把握信息導實時性和真實性,提升信息的即時性與前瞻性。
1.3 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當前背景下新聞記者必須高度重視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同時還要提高自身政治素養,輕松地應對繁雜的工作。現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人們更喜歡在媒體平臺上發表言論。但各類新產生的信息傳播平臺導致網絡輿論的導向作用被削弱,因此新聞記者必須自覺肩負新聞報道的重任,提升自身新聞敏感性,在行為中挑選出富含價值的信息,為人們提供穩定、健康的社會環境。
2. 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機遇
當前時代背景下是資源共享、萬物互通難度時代,且媒體行業以內容為王,因此無論媒體傳播技術還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都為積累新聞媒體內容提供更為便利的途徑和空間。在此背景下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面臨較多的機遇。一是和受眾交互。自從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后各類移動媒體不斷被催生,多種新媒體平平臺如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成為受眾參與新聞采編的主要途徑,新聞記者可以開通上述賬號發布信息,及時了解受眾需求,不斷提高采編工作的準確性。二是信息更多樣。采訪是傳統的新聞采編的主要工作,這個過程中記者是新聞制播的幕后。在此背景下短視頻、直播等呈井噴式涌現,因此新聞記者同樣可以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給受眾呈現經常的新聞采訪過程,逐步增強受眾新聞制播的參與感和代入感,從而實現受眾圈層的目標。三是技術機遇。融媒體時代各類信息創作軟件層出不窮,各種軟件都具有圖像處理、視頻編輯等功能,且可以在圖片、視頻中嵌入音樂與文字,新聞記者采編難度不斷降低,讓新聞信息的成效方式不斷創新。
3. 新聞記者采編工作質量的提高路徑
3.1 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創新新聞采編工作
新聞記者可以借助各類新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新聞采編工作路徑進行創新。和傳統的面對面獲取信息的方式相比,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獲取信息具有很高的關聯度、很強的時效性且深度更高,促進新聞采集、編寫和傳播一體化,讓新聞采編周期不斷縮短,提高整體采編工作的效率。因此,新聞記者應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獲取新聞信息。首先,對各類新聞信息的戰略價值進行體會。新聞記者應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政治立場和洞察力,可以從宏觀層面不斷提高新聞信息的高度,聚焦某一行業和領域,逐步提升新聞信息的準確性,聯系社會生活不斷擴大新聞信息的廣度,讓新聞采編社會責任更為明確。其次,學會應用數據分析技術。比如新聞記者整合“生態文明”建設有關新聞時可以借助隱性關聯、關鍵詞檢索等功能,在諸多新聞資訊中將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有關的信息挖掘出來,并從國家戰略層面闡述生態文明建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還可以從公眾對美好生活需求層面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充分呈現出來等等,確保公眾可以全面體會生態文明建設中對美好生活的作用,喚醒公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欲望,凸顯出新聞媒體的教育價值。
3.2 借助微博“超話”整合公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融媒體時代給公眾賦予了“信息制播者”的身份,公眾可發揮智能手機的作用將身邊事和身邊人拍攝,在簡單的處理后上傳到新媒體平臺中。這個過程中公眾是最接近社會實際的主體,拍攝的視頻可以真實地反映社會真實面貌以及公眾的真實訴求,這些都可以作為新聞采編工作最好的信息來源。因此,新聞記者應積極開通微博賬號,發揮微博“超話”平臺的作用合理地整合公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將公眾身邊的信息資源充分挖掘出來。比如說新聞記者可在微博上的“超話社區”平臺組織廣大用戶就“你最喜歡的新聞內容”這一話題進行投票,投票選項可以設置民生類、社會類、政治類、娛樂類等等。一段時間后對各類新聞信息受眾數量占比進行統計,并對新聞采編的側重點進行確定,便于后續可以順利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此外,借助還可借助微博平臺上的“私信”功能邀請活躍度較高的用戶上傳自制視頻,獲得其同意后給予錄用的視頻制作用戶獎勵,不斷拓寬新聞采編途徑。
3.3 豐富新聞采編手段
目前我國各類媒體都取得較快的發展,這就導致傳統新聞采編方法和模式都滿足不了實際需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導致新聞的價值被降低。因此,新聞記者應合理利用多種新聞采編方法,不斷提高新聞時效。具體來說,可從幾個方面進行:一是新聞記者應深入基層,全面了解群眾的處境,了解他們對新聞傳播需求方面的變化,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針對性。其次,采編工作中需要新聞記者考慮民眾對新聞的接受度,促進新聞采編內容貼近民眾,有效地和民眾互動交流。最后,開展采編工作時新聞記者應合理利用新興媒體和民眾聯系,如微博、微信等,開通微信公眾號推送相關新聞信息,便于用戶可以選擇自身喜歡的新聞內容。當然,新聞記者可在微博互動平臺中選擇富含價值的新聞信息,加強與互動溝通交流,并將用戶提出的問題和看法轉變成新聞素材,加強雙方互動。如此,通過這樣的新聞節目采編方式獲得民眾對新聞的關注,逐步提高新聞節目的社會效應。
3.4 突出新聞采編工作的時代性
當前新聞記者處于融媒體環境下,受到社會環境影響,需要新聞采編工作者以社會需求為基礎進行改變,凸顯出時代的特點。此外,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時應確保新聞內容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切不可被個人情感影響,提高節目收視率。與此同時,立足融媒體環境發展趨勢對當前階段新聞采編手段進行調整,靈活地應對社會變化。從時代下的角度分析,必須創新新聞內容,且要確保新聞內容的創新性才能讓報道的新聞資訊更具特色,才能獲得更多受眾和讀者的喜愛。同時,報道新聞時新聞記者應盡可能使用生活口語,立足基層民眾的現狀,讓大部分人都能聽懂、看懂。在日常生活中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始終以負責、認真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提高新聞報道內容的社會價值。
3.5 提高新聞記者專業能力
當前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創新新聞內容并提高之外能力。傳統的電視新聞內容主要局限在傳播渠道,無法及時報道新聞內容。現如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斷成熟,新聞傳播格局發生較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為便捷,但給新聞傳播提出較高的要求。為此,電視新聞記者應高度重視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尤其要具有采集信息、圖片拍攝、視頻合成等專業技能。采訪工作開始之前必須做好相關準備,挖掘出人民感興趣的新聞,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制作電視新聞的技能。
4. 結束語
當前背景下新聞記者采編工作不僅面臨較大的挑戰,而且面臨很大的機遇。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始終堅定自身職業理想信念,積極創新采編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跨媒介、跨行業融合的意識,充分挖掘新聞信息,不斷提高新聞內容的廣度、深度等等,用自身超高的新聞采編專業技術呈現新時期我國發展的精神和風貌。
參考文獻:
[1]劉卓.新聞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記者搖籃,2020(3):64-65.
[2]曹琴.淺析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挑戰與機遇[J].記者觀察:中,2020(4):1-1.
[3]朱玉英.新媒體時代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電視指南,2018,(12):126-126.
[4]尹荃.新媒體時代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視聽,2017(1):1-1.
[5]吳慧紅.新媒體時代下記者采編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0):213-213.
[6]甘露.淺談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采編工作的挑戰與機遇[J].傳播力研究,2019,3(20):1-1.
[7]解永燕.互聯網背景下新聞編輯記者面臨的挑戰與解決途徑[J].新聞傳播,2019(20):2-2.
[8]熱米拉·阿布都力米提.互聯網背景下新聞編輯記者面臨的挑戰與解決途徑[J].記者觀察:中,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