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英
摘要:目前,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改變了農村經濟體系格局,使得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我國信息化管理在農業領域的滲透時間較晚,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急需解決,基于此,本文圍繞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進行具體闡述,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更多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農業經濟;信息化;策略分析
農業是我國第一大支柱型產業,關系著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更對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的騰飛不具有偶然性,其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我們共同建設,更需要我們在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設備等方面提供支持。所以,農業領域不斷探索信息化經濟管理的策略至關重要,身為“農業人”也應當積極投身于工作中拓展與創新,為提升定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貢獻力量。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認識不足
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運用能夠提高生產質量、生產效率,大大減輕農民的工作負擔。然而,一部分農民對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他們更喜歡用熟悉的、傳統的管理標準進行農業生產與管理,導致推進農業經濟信息管理工作受到諸多阻礙。但是,傳統生產模式與傳統管理標準已經不再適用,其顯現出的“低質”與“少量”更是不符合現代化農業市場發展規律。正因如此,農民對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的問題急需解決,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還需要獲得農民的支持和具體執行。
(二)基礎設施落后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依賴于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就現階段我國農業種植區的基礎設施來看,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現象。近年來,雖然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投資比重逐步加大,但與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實際狀況相比,資金投入仍然略顯不足。因此,在基礎設施落后與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不健全,直接影響了信息化網絡的覆蓋,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受到嚴重制約。
二、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農業種植戶的信息化意識
農業種植戶的思想意識直接決定著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我區農業部門應當將解決這一問題提上工作日程,積極優化農業種植戶信息化意識,引導其配合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工作。實踐過程中,農業部門應當以區域劃分單位,組織辦好管理信息化宣傳與講座,為農業種植戶提供一個了解新辦法、學習新技術的開放性窗口。與此同時,農業部門還應當進一步加強農業種植戶的培養工作,以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讓農民朋友體會到管理信息化的高效性。此外,農業部門還可以引導農業種植戶親身體驗管理信息化工作內容,豐富農民的農業知識,增強他們的信息化意識,進一步提高其在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配合度。
(二)完善農業經濟信息化基礎設施
完善農業經濟信息化基礎設施至關重要,只有保障先進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總體到位,才能夠進一步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基于此,我區農業部門必須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時更新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大信息資源整合、信息技術研發、信息設備購買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積極開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扶持政策。與此同時,農業部門還應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讓國內的優秀技術團隊進入我區指導,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資源的全面整合。
(三)引進高素質、高水平專業人才
為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區農業部門應當積極組建高素質、高水平專業團隊,引進人才支持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信息化背景下,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農業經濟的發展更是如此,雖然農業經濟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但是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管理人才。也就是說,我區農業部門應當加強高水平人才的薪資待遇,給予其足夠的保障和發展體系,進而吸引更多專業化管理人才加入農業發展中,切實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結語
總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已成為一種必然,農民要意識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同時也要承認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同時,政府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管理,從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進行適當的扶持,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只有這樣,農業經濟發展才能夠與時俱進,進而能夠為社會穩定與國家繁榮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呂會青.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以內蒙古赤峰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2(03):64-66.
[2]郝艷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其發展策略探析[J].南方農業,2021,15(3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