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
資源是幼兒園課程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實施的必要條件,充分利用資源開發課程是當前幼兒園的發展趨勢。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積極開發符合幼兒實際的課程。幼兒園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教師應因地制宜尋找教育契機、豐富課程內容,并引導幼兒與資源進行互動,形成有特色的幼兒園課程,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從問題中思考
幼兒園中庭具有小山坡、水池、沙池、泥坑等場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場地,為幼兒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區域。在開發中庭的場地前,教師應實地考察資源并進行分類整理,將其記錄在圖表中。教師還應思考現有的中庭資源可進行什么活動、需要增加什么資源。幼兒喜歡在中庭開展游戲活動,教師可引導幼兒給一些好玩的活動場地命名,比如,有的幼兒說:“泥坑可以叫作佩奇泥坑,因為小豬佩奇喜歡跳泥坑。”有的幼兒說:“水池里都是小石頭,這些小石頭會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流星?我們就叫它流星水池吧。”有的幼兒說:“我喜歡在小山坡上跑來跑去,可以叫跑跑山坡。”在為不同的活動場地命名后,教師還可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設計沙盤式立體中庭資源地圖(見圖1),以便幼兒直觀了解中庭的游戲場地。

圖1? 沙盤式立體中庭資源地圖
(二)從資源中生成
活動前的資源收集是創設中庭環境的一部分,是幼兒進行中庭活動的保障。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資源,建設班級資源庫和幼兒園資源庫。教師可每月組織幼兒探討需要的材料,還可發動家長一起收集資源,例如,經常在“流星水池”開展活動的班級,可以收集一些礦泉水瓶、臉盆、塑料球等;經常在沙池開展活動的班級,可以收集一些樹葉、樹枝、小石頭等。教師還可利用資源生成新的游戲活動,讓幼兒與資源進行充分的互動,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資源引發的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在中庭開展游戲活動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資源創設不同的游戲主題。比如,有些班級的幼兒對水池感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利用塑料瓶、水車、鵝卵石、小金魚、竹竿等資源,開展水車取水、釣魚、打撈等活動;有些班級的幼兒對泥坑感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踩泥、和泥、捏泥人等活動。家長資源的引入也是推進中庭活動的動力,教師可以讓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資源調查表,一起查閱資料,閱讀有趣的繪本,
了解資源的相關知識。教師還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有教育價值的資源融入幼兒園的中庭活動中,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同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確定活動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增強其各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制作有趣的中庭展臺,展示“玩水了”“好玩的沙子”“一起玩泥巴”“跑跑山坡”等中庭游戲活動的照片和故事(見圖2),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加深幼兒對游戲活動的印象。

圖2? “好玩的沙子”中庭展臺
(二)中庭發生的故事
幼兒在中庭游戲活動中會發生許多故事,教師可以觀察幼兒的行為,采取記敘的形式記錄幼兒的成長,描述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對某種現象和問題的看法。教師還可記錄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成長故事,如中庭水池的成長故事“玩水啦”,沙池的成長故事“好玩的沙子”,泥坑的成長故事“一起玩泥巴”,山坡的成長故事“探秘山坡”等。在中庭活動中,教師應堅持“以幼兒為本”的原則,根據幼兒的個體需求,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探索適合幼兒的課程內容和活動組織方法,以助力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故事里的學習
幼兒園每學期可舉行“師幼成長故事”評選活動,組織教師一起分享幼兒與資源互動的學習過程,讓教師相互學習教學經驗、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疑惑。幼兒在中庭利用資源開展的活動,是幼兒自主發現問題或探索現象生發的一系列活動,是由幼兒在實踐中發起、推動的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并將這些資料整理成適合幼兒和家長觀看的故事圖書(見圖3),以便家長看到幼兒的成長和收獲,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

圖3? 故事圖書
(二)生長中的課程
虞永平教授提出了“以班級為基點的幼兒園課程建設”,他提出建設以班級為基點的課程,應關注幼兒的發展,關注教師的素養,關注社區、幼兒園、班級的課程資源,關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關注特定的活動情境和適宜的教學方法,關注各方的合作和配合。幼兒的興趣是會發生變化的,他們可能一會兒對這個游戲感興趣,一會兒對那個游戲感興趣。因此,教師應關注幼兒興趣的變化,隨時利用幼兒園資源生成新的活動。例如,筆者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主題活動“好玩的中庭”,引導幼兒認識了沙、水、泥、山坡,并帶領他們探索自然資源的奧秘。同時,筆者還圍繞幼兒園中庭地形開展了“泥工爺爺為我們和泥”活動,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廢舊材料,為中庭游戲的順利開展做好前期準備。在活動過程中,筆者觀察幼兒、理解幼兒、支持幼兒,為幼兒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類資源,并給予幼兒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好玩的中庭”主題活動圍繞沙、水、山坡、泥這四種資源進行拓展和延伸,推動了課程的深入發展。教師結合資源以及幼兒的興趣特點在活動中生成新的課程,也是教師在課程游戲化理念下的一種新的嘗試。教師應注重整合和利用活動中的課程資源,實現社區、家庭、幼兒園的多方聯動,進而促使幼兒在中庭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利用自然資源開展中庭活動,讓幼兒與自然資源進行充分互動,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還可以梳理“好玩的中庭”主題網絡圖,并設計“中庭”主題活動評價表課程,從語言、健康、藝術、科學、社會五大領域評價幼兒的行為表現。在觀察幼兒行為、記錄幼兒表現、推進活動進程、反思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中庭活動依托中庭的資源而進行,中庭資源的開發又是在活動中不斷豐富的,教師應開發、利用園內中庭的資源,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活動,記錄本園獨特的幼兒成長故事,讓幼兒的成長過程“可視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求真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