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蓉
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探索欲望。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本文闡述了區域活動對于培養大班幼兒合作意識的意義,根據大班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案例,提出了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大班幼兒合作意識的方法。
合作能力對于幼兒的長期發展十分重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會分工合作。”幼兒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活動方式,為幼兒搭建合作的平臺,增強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一)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大班幼兒的合作意識,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放松身心,與教師、同伴一起游戲、一起學習。不同的區域活動可以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情緒,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游戲的快樂,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增強幼兒的交際能力
區域活動有助于增強幼兒的交際能力,激發幼兒與人溝通的欲望,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幼兒之間可以分工合作、互促互進,一起完成游戲任務,共同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這有助于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促使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幼兒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
(三)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區域活動還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幼兒積極參與互動,鍛煉幼兒的學習能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性格,為幼兒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表達自我、展現自我,不斷發揮自身的優勢,體驗活動的快樂。這有助于增強幼兒對活動的了解,提升幼兒的參與度,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幫助幼兒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教師在園區建立了多個游戲區域,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游戲區域。在實際觀察中,筆者發現選擇創想區的幼兒人數很少。于是,筆者問幼兒:“誰想去創想區玩呢?”一名幼兒在筆者的號召下進入創想區玩起了“紙箱加工廠”的主題游戲,后來越來越多的幼兒進入創想區開展各種游戲活動。
筆者根據“紙箱加工廠”的游戲規則,為幼兒分配了不同的游戲任務。在筆者精心的安排下,幼兒逐漸開始了“紙箱加工廠”的游戲。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當筆者再次觀察創想區的幼兒時,發現幼兒并沒有積極地開展游戲活動。根據幼兒的這一活動現象,筆者進行了教學反思,總結了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
首先,創想區的活動材料種類單一,對幼兒的吸引力不夠。在活動中,筆者沒有為幼兒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活動材料,導致幼兒的活動體驗感不佳,無法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其次,創想區的“紙箱加工廠”活動主題與幼兒的實際生活關聯較小,幼兒難以理解活動的意義,無法激發幼兒參與區域活動的積極性。在不斷地磨合與配合中,幼兒增強了自己的合作能力,與其他幼兒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獲得了豐富的活動感受。脫離幼兒實際生活的區域游戲對幼兒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導致幼兒不愿主動參與區域活動。
最后,筆者沒有給幼兒提供及時的活動指導。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引導者,要時刻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及時發現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為幼兒提供正確的指導,引導幼兒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活動。教師要積極鼓勵幼兒,激發幼兒的自主活動意識,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究行為,不斷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與喜好,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促使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考、相互合作,充分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但是在實際的區域活動中,筆者沒有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活動指導,導致幼兒不了解活動目的與游戲規則,讓幼兒喪失了繼續游戲的興趣。
(一)選取合適的區域活動素材
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體驗環境,整體評估幼兒的活動表現,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適合幼兒的活動材料,將其合理地投放到活動區域。教師要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加強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鼓勵幼兒在互動交流中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增強活動的層次感,促使幼兒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
在設置區域活動時,教師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從大班幼兒的發展需求出發,有目的地培養幼兒的創作能力和審美能力,豐富區域活動的形式,以提升區域活動的教育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性格喜好以及教學任務等,為幼兒搭建不同的活動空間。對閱讀感興趣的幼兒,教師可以為他們開設圖書角,保證圖書種類的豐富性,并定期更換圖書角的書籍,結合幼兒的喜好不斷豐富閱讀區的圖書內容。教師還可以開展“閱讀同一本書”主題活動,引導兩名幼兒共同閱讀一本書,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以提升幼兒自主閱讀的效果。
在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講解繪本內容,鼓勵幼兒了解彼此的閱讀感受,支持幼兒之間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幼兒在相互分享
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彼此,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強化幼兒的合作能力。
(二)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
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對于幼兒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有很多與同伴共同學習、一起游戲的機會。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幼兒可以自主合作、自主溝通。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閱讀同一本書”活動中,幼兒共看一本書,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理解與想法。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交流與互動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合作機會,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主意識,通過團隊協作的活動模式,引導幼兒共同完成區域活動中的任務,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

在美工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支持幼兒自主制作手工藝品,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繪畫技能,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激發幼兒的創作活力。在繪畫活動中,幼兒可以共同繪畫,也可以自主選擇繪畫顏料,還可以自由使用繪畫工具。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引導幼兒與同伴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增進幼兒之間的友誼。
(三)指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方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加強對幼兒的正確引導,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引導幼兒遵守活動規則,幫助幼兒掌握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鼓勵幼兒共同完成活動任務。在實際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主動尋求合作伙伴,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精神,讓幼兒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例如,在建構區中,幼兒可以進行相關的搭建類游戲,利用積木、樂高等游戲材料,和同伴共同完成搭建任務。
以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為例。在搭建環節中,幼兒A正在尋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而幼兒B拿走了長方形的積木,兩人因此產生了沖突。筆者則引導幼兒相互合作,讓他們共同搭建一座橋梁,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幼兒根據筆者的指引成了合作伙伴,并針對眼前的搭建活動進行了思考和討論。他們分別闡述了自己的建構想法,為完成統一的搭建目標找到了最合理的搭建辦法,并一同搭建了一座橋梁,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效果。筆者表揚了幼兒,讓幼兒產生了積極的情緒,增強了幼兒之間的信任感,提升了幼兒之間的互動效果。
(四)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充分調動幼兒合作的積極性,對幼兒的合作表現進行積極的評價,促進幼兒合作行為的發展。教師可以采用鼓勵性的語言,讓幼兒真實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進而增強幼兒活動的信心,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教師要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讓幼兒感受到團隊力量的強大,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主動分享,引導幼兒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合作伙伴,支持幼兒通過共同的努力解決活動中的問題,不斷增強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表演區,為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舞臺表現力,筆者組織幼兒共同編排了一個集體舞蹈,引導幼兒共同維持活動秩序,支持幼兒自主編排舞蹈動作,讓幼兒集思廣益,充分展現自己的舞蹈天賦。在不斷調整舞蹈隊形的過程中,筆者著重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加強了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引導幼兒了解同伴身上的優點,鼓勵幼兒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合作,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區域活動對大班幼兒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正確引導,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增強幼兒的合作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激發幼兒的活力,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選取合適的區域活動素材,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提升幼兒的合作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柏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