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強龍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談談教師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圖像識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觀看、識別和解讀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他視覺符號獲得美術知識的能力,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美術核心素養的基礎。教師應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為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常見的美術圖像識讀教學方式有四種類型,分別是解說型、問答型、討論型和自由型,其中解說型的教學方式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運用這幾種教學方式,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知識,從而增強美術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例如,在一個班級里教學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畫家梵高”一課時,筆者采用了常規的解說型教學方式,學生的課堂表現也極其“常規”。在課后,筆者積極思考: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思索后,筆者在另一個班級里教學這一課時,采用了自由型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并鼓勵學生自由交流、大膽提問,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圖像識別能力。
美術表現能力是指學生將觀察到的事物融入作品創作中的能力。教師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呈現優秀的作品
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優秀的作品,并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美術二年級“大樹的故事”一課時,為豐富學生作品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筆者展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并讓學生思考了一些問題,如“大樹和小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到底該如何構圖”“如何運用畫筆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展現出來”等,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以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美術創作。
(二)提供新材料
材料是學生進行美術創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影響著學生的創作興趣和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適當加入一些新材料,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美術創作,從而增強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例如,在小學美術二年級“別致的小花瓶”一課的制作環節中,多數教師會讓學生繪畫花瓶或用橡皮泥制作花瓶,但這種常規的制作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筆者選擇讓學生利用牛皮紙制作立體花瓶,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美術表現能力。
審美判斷是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讓學生學會感知和表達事物或藝術作品的美。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教師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例如,小學美術二年級“畫夜景”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表現、繪畫夜晚的景色。學生繪畫夜景的前提是感知夜景,教師如果只用常規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感受到夜景的美,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美麗的夜景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了夜景的美。同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讓學生了解了簡單的構圖知識,增強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以便學生能較為準確地表達出夜景的美。
(二)將生活與美術教學相結合
藝術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教師應將生活與美術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美術課堂中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例如,在小學美術三年級“嬌艷的花”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到戶外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近距離觀察鮮花,并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的方式感受鮮花的美。在觀察結束后,筆者為學生準備了四組鮮花,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學習插花。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將課堂延伸到了戶外,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并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感受了鮮花的美,鼓勵學生通過插花表達了自己心中的美,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富有生活氣息的美術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表達,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
例如,在小學美術四年級“有趣的剪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講解了剪紙藝術的起源與價值,展示了一些簡單的剪紙作品,并利用動畫直觀地呈現了制作剪紙作品的詳細步驟,這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并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創作思路。在多媒體課件的啟示下,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一張張簡單的紙變成了一幅幅富有創意的剪紙作品。
(二)加強課外練習
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課外練習,也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的手工制作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

例如,筆者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在石頭上作畫,并鼓勵他們將制作好的石頭畫放到班級的展示區里供大家欣賞。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通過繪畫、粘貼,將一顆顆普通的石頭變成了一件件富有創意的作品。
教師應讓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感知藝術作品的美,并向學生講解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剪紙、泥塑等民間藝術的相關作品,讓學生了解剪紙作品的寓意和泥塑作品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
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一些文物,并向學生講解文物中所蘊含的知識,讓學生接受藝術的熏陶和傳統文化的洗禮,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彩陶類的文物,向學生講解原始彩陶的藝術特點、文化價值以及制作步驟,并讓學生了解原始彩陶產生的歷史背景,以便學生理解原始彩陶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多種途徑,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教師還應結合相關的美術作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美術教學的效果,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