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華 陳 棟 畢學軍
(青島理工大學,山東 青島 266033)
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2016 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工程,而后很多高校紛紛出臺了“雙一流”建設方案,這些方案無一例外地提出要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推進學科科研國際化、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等目標。研究生是我國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的生力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堅實力量和智力支撐。研究生在國家建設中所處的重要位置,更加凸顯了研究生培養國際化在學科建設中的地位。
國際化人才除應具備一般人才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外,還應熟練掌握一門以上外語,在與各類國際組織和企業的溝通交流中,熟練運用外語溝通交流專業知識。因而,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比例的外語授課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尤其是運用外語進行專業性的閱讀、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對于培養國際化人才至關重要。為了解我國市政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外語授課課程的設置情況、學生的外語能力現狀以及外語授課課程設置的潛力,筆者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調研了國內30 所高校在市政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中采用全英文或雙語進行授課的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研究生參與國際交流的情況及研究生提高英語能力的措施和動力,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在市政工程研究生課程體系中強化外語授課課程設置的對策及建議。
筆者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調研了國內部分高校的市政工程研究生雙語授課及全英文授課課程的設置情況。本次問卷調研的對象為國內設置了市政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的高校,調查群體按院校劃分包括985 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教育部部署院校以及省屬院校的學生,參與調研的研究生涵蓋所有階段的學生。
參加本次問卷調查的研究生中,有80%的學生已通過大學生英語六級考試,其中3.3%的學生同時獲得了雅思6.5 的成績,20%的學生僅通過了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學生的英語成績同所在高校無關,非211、985 高校參加調研的學生中達到CET6水平的高達81.8%,這說明市政工程學科研究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高,這同我國市政工程碩士專業的設置數量較少,考研學生的素質相對較高具有密切的關系。
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所在學校全英文及雙語授課課程情況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開設全英文授課課程學校占比
圖2 開設雙語授課課程學校占比
由圖1 可知,開設全英文授課課程的學校占比超過50%,但主要為大學英語系列課程,全英文授課的學術課程占比較低,且開設此類課程的以985 高校為主。全英文授課課程的主講教師一半以上具備留學背景,其中1所985高校開設的全英文授課課程達到4門以上。
53.3%的院校未設置雙語授課,設置2 門以上雙語課程的學校占比僅為20%,985高校雙語授課情況較好,且雙語授課課程主要為專業課程。在雙語授課過程中采用全英文PPT、教師用中文或中英文混合講解的授課方式占多數,其中教師中英文混合講解占比較高,為56.7%,教師用中文講解占比為13.3%。采用中文PPT,教師中英文混合授課或用英文講解的比例各占15%。調研中發現有1/3 的學校既未設置全英文授課課程,也無雙語授課課程。
在全英文或雙語授課課程對研究生能力培養的作用方面,66.7%的被調研學生認為碩士期間的全英文或雙語授課課程對自己的能力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26.7%的學生認為這類課程對個人能力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調研過程中,有80%的被調研學生希望所在學校能增加英語授課的課程門類。這一結果說明學生比較認可全英文或雙語授課的作用,也期望在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中加強這方面的能力訓練。
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化外語能力主要表現在運用外語進行專業領域的交流溝通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外語為主要語言閱讀專業資料,撰寫專業論文、報告,開展專業研討,進行各種形式的專業交流等多方面內容,這需要學生在專業性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獲得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次調研了解到的研究生在專業英語方面最期望提高的能力見圖3。調查顯示,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是碩士研究生最希望提高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而研究生對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意愿最低,且希望提高英語寫作能力的學生主要來自985高校。這同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和各高校對學生的要求有很大的關系。中國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普遍較差,面對各高校日益增多的國際交流活動,學生參與其中的愿望逐漸強烈,而英語聽說能力上的欠缺無疑對其參與國際交流十分不利,因而很多學生對提高聽說能力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同時,由于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以閱讀為主,其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好,參與調研的研究生對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意愿不強。在英語的四項能力中,僅有6.7%的碩士研究生希望提高英語寫作的能力,且這類學生主要來自985高校。這可能與不同高校對學生的要求不同有關。目前,某些985 高校的導師對研究生發表SCI 論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這意味著對研究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基本沒有發表英文論文的壓力,因而,學生對英文寫作能力提高的意愿不強烈。
圖3 學生最期望獲得的英語能力
調查顯示,多數市政工程專業研究生參加英文學術報告次數不足,見圖4。有33.3%的市政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在整個碩士期間參加英文學術報告的次數為1~2次,只有16.7%的研究生每個月聽1~2次英文學術報告。不同層次的學校中舉辦學術報告的頻率差別較大,一般985 院校或211 院校的國際學術交流比較頻繁,學校舉辦學術會議或學術講座的次數比較多,因而,這類高校的研究生可參與學術報告的機會相對比較多。
圖4 學生在碩士期間參加英文學術報告的次數
從研究生使用英語的頻率來看,60%的研究生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英語,也有36.7%的學生基本不用英語。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主要來自于碩士學習的需要,這主要同研究生在論文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閱讀英文文獻需要用到專業英語有關。同時在調查中發現,有53.3%的市政專業研究生通過閱讀英文文獻學習英語;16.7%的市政專業研究生通過收聽英語廣播或收看英語視頻來學習英語,這也反映了研究生在專業性英語閱讀方面訓練較多,而在專業性英語聽說方面的訓練相對較少,因而,在培養國際化人才所需的專業化英語能力方面,應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聽說方面的能力。
通過調研分析可以發現,市政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好,具備學習雙語課程或全英文授課課程的能力水平,且學生對于這類課程學習的愿望較為強烈。同時,在英語能力方面,學生期望可以在聽力和口語表達方面有所突破。鑒于國際化人才培養以及研究生綜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高校應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在現有課程中增加雙語授課以及全英文授課的課程數量。同時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多方面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的能力。
全英文專業課教學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英文基礎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但由于不同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的情況有一定差異,新入學的研究生專業英語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有些高校在本科期間不設置專業英語類課程,因而來自這類高校的研究生專業英語基礎相對較弱,他們掌握的專業詞匯量較少,這制約了其后續雙語或全英文專業課程的學習。為提高后續全英文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建議在研究生第一學期的課程中設置基礎專業英語課程,重點強化學生對英語專業詞匯的理解與掌握,擴大專業詞匯量數量,提高專業詞匯的應用技能水平,為其后續提高專業文章閱讀能力、學術論文寫作能力、口語交流能力做好鋪墊。同時,鑒于市政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總體的英語水平較高,可以減少通用英語課程的數量,增加英語口語以及英語學術寫作類課程的數量與學時,提高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與學術英語寫作能力。
雙語或全英文專業課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專業英語水平,而且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國際化建設,提高教師運用英語進行專業課授課的能力,是雙語或全英文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高校應該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走出去”選派專業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研究生專業課教師赴國外進行研修,重點培養這些教師運用英語進行授課的能力;通過“引進來”吸納有國外留學經歷的優秀青年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利用組建研究生課程教學團隊的方式發揮老教師在專業知識和年輕教師在英語能力上的優勢。
雙語或全英文授課的專業課不宜選擇內容上過深過難的課程,應盡量選擇一些知識拓展類的課程,如水處理領域的一些最新的技術、新的研究動態和研究方向,或傳統技術的應用案例等。通過這類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利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拓寬專業視野,同時增強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實現英語水平與專業水平的同步提升。
在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盡量改變原來的“一言堂式”“填鴨式”的教學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因材施教,更多地采用任務驅動式、小組合作式、案例教學式的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運用英語進行專業性的交流與協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筆者通過本次調研發現,多數學校的市政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中全英語或雙語授課的課程比例不高。而市政工程碩士研究生中通過英語CET6 的學生比例較高,這說明學生具備英語學習的基本能力,且學生希望在碩士課程中增設全英文或雙語授課的專業課程。同時結合學生希望提高自身的英語聽說能力的愿望,從提高學生國際交流的能力、提高綜合競爭力的角度考慮,各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完善研究生課程體系,增加雙語或全英文授課課程的數量,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營造國際化的研究生培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