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及中國參與治理路徑

2022-05-14 03:13:36羅曉斐韓永輝
中國流通經濟 2022年5期
關鍵詞:區域

羅曉斐,韓永輝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廣東廣州 510420)

一、引言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簡稱RCEP)正式對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6 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4個非東盟成員國共10國生效[1],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成功建成[2],是亞太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RCEP是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10國共15方成員簽訂的區域合作協定,以推進區域貿易自由化為核心,是區域貿易治理的現代化范式。在RCEP框架下,各成員方在關稅減讓、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原產地累積規則等方面做出的高水平開放承諾,在知識產權、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新增領域形成的新規則[3],能有效促進區域內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國際產業鏈分工,加速產業鏈融合,滿足亞太地區發展訴求,使亞太地區表現出高水準的經貿合作治理公共物品自給能力[4]。對中國而言,RCEP的實施能在中國產業鏈面臨大國博弈及國際突發事件沖擊時,提供更廣闊的回旋空間,保障供應鏈安全性和韌性。在全球經濟強衰退、貿易保護主義蔓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世界政治局勢動蕩的多重沖擊下,RCEP的正式生效無疑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新動力[5],并推動全球產業鏈重構[6]。在新形勢、新機遇下,如何深度參與區域產業鏈治理,在新一輪區域乃至全球產業鏈重構過程中贏得主動權,是未來RCEP時代中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中國應重視對產業鏈特征的分析,從特定產業鏈入手,探清中國所處的位勢和未來發展方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產業鏈治理策略,提升中國產業鏈在亞太區域乃至全球的國際競爭力。

作為世界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水產品是人類優質動物蛋白三大來源之一,為全球約31 億人提供了20%的動物蛋白攝入量[7]。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捕撈漁業產量和水產養殖產量持續穩步上升,為世界各地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提供生活來源,水產品貿易更是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截至2018年,全球僅從事水產業初級部門的人口就多達5 951 萬人,其中85%來自亞洲地區,女性占比超過14%。在2018年的漁業出口總額中,發展中國家所占比例約為54%,其凈出口在近幾十年來呈持續增長趨勢,從1998年的170 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270 億美元和2018年的400 億美元,年均增速6.8%[8],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水產品養殖、生產、消費及貿易大國,中國水產養殖產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總和,水產品出口占農產品出口的比例也一直保持在30%以上[9],水產養殖業早已成為中國食品安全戰略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由此可見,保障水產業發展就是保障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食品戰略安全,水產品貿易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鑒于水產品產業鏈的重要性,本文嘗試從水產品產業鏈入手,分析中國參與RCEP區域特定產業鏈建設情況,以期為其他特定行業在RCEP框架下進行區域產業鏈布局提供借鑒。

二、文獻綜述

自東盟提出建立RCEP的倡議以來,國內學界日漸關注對RCEP 區域產業鏈特征和產業鏈治理的研究。

(一)RCEP區域產業鏈特征

有關RCEP區域產業鏈特征的文獻,主要從全產業或三次產業貿易視角進行分析。如周曙東和鄭建[10]分析了全產業的貿易效率,張彥[11]研究了全產業鏈的重構,杜方鑫和支宇鵬[12]聚焦第三產業的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分析,林清泉等[13]關注第一產業的競爭性和互補性分析。既有研究缺乏對特定產業的全面分析,且未能從產業鏈治理視角分析產業鏈特征形成的根源,更未能為產業區域布局戰略提供有效的治理路徑建議。

有關RCEP 水產品產業鏈特征的文獻主要集中于對中國與個別成員國的貿易情況分析,如邵桂蘭和王仕勤[14]針對中國與澳大利亞和日韓,孫致陸和李先德[15]針對中國與印度、文峰和楊逢珉[16]針對中國與日韓、許偉和胡冰川[17]針對中國與新加坡的貿易情況進行了分析。

(二)RCEP區域產業鏈治理

有關RCEP區域產業鏈治理的文獻,具有明顯的時間分界線,以RCEP簽訂為臨界點,分為RCEP簽訂前和簽訂后兩個階段,兩個階段的研究焦點有所不同。在RCEP 簽訂前的階段,有關RCEP 區域產業鏈治理的文獻主要聚焦在RCEP 的建立對不同特定產業的影響上。如孟夏等[18]通過模擬分析,預判RCEP 簽訂對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之間機電產品的影響,認為RCEP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印度和澳大利亞的促進作用最為顯著,其次是對韓國和東盟,但對日韓的運輸工具和儀表儀器出口促進作用較弱。趙靈翡和郎麗華[19]從農產品入手,論證了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之間較強的農產品互補性會在RCEP簽訂后得以進一步顯示,并有助于促進區域內農產品貿易。陳敏和陳淑梅[20]深入分析了由RCEP 協定與其他東亞地區區域貿易協定構成的多元化貿易治理體系對我國跨國產業轉移的影響,認為RCEP的簽訂可能會加速我國采礦業、電力煤氣、制造業和建筑業等產業的轉移。由于既有研究處在RCEP談判階段,因此呈現零散化特征,且數量較少,分析多以運用GTAP模型預測關稅削減對產業貿易的影響為主,從產業鏈治理視角進行預判的研究較少。

在RCEP 簽訂后,有關RCEP 區域產業鏈治理的相關研究呈井噴式發展。相關文獻更為重視RCEP 建成后不同產業的治理路徑研究。閆柏睿和李倩[21]基于RCEP 各成員國LPI 變異系數,將RCEP 各成員國分為物流低水平和高水平兩類國家,并提出兩類國家提升物流績效的治理路徑存在差異,前者需全方位治理,后者則保持增長即可;程中海和屠顏潁[22]從提升制造業增加值視角出發,結合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貿格局,提出了我國參與RCEP制造業產業分工的治理路徑;孫麗和圖古勒[23]對RCEP與《美墨加協定》(USMCA)、《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中的相關條款進行對比研究,認為RCEP對國際經貿規則的重構影響會對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造成較大沖擊,并提出要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關鍵發力點,積極爭奪全球產業治理的話語權。既有研究提出的RCEP 區域產業鏈治理路徑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籠統性,鮮有分區域動態靶向性的治理路徑分析,更未見結合中國在特定產業鏈位勢特征對產業鏈治理路徑的深入分析。

(三)文獻述評

總體而言,現有RCEP區域產業鏈特征和產業鏈治理的相關研究,普遍存在籠統性、區域分散性特征,且均將產業鏈的特征分析和治理分析割裂,甚少將兩者相結合,更未針對特定產業鏈發展特征進行具體產業鏈治理路徑研究。至于有關中國在RCEP區域水產品貿易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中國與個別成員國的貿易情況分析,既缺乏從產業鏈視角對中國與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合作特征的分析,也未研判中國與RCEP所有成員方之間水產品產業鏈的合作方向,難以為中國探索參與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治理路徑提供事實依據。鑒于此,本文運用水產品貿易結合度指數(Trade Intensity Index)、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G-L 產業內貿易指數(Grubel-Lloyd Intra-Industrial Trade Index,G-L)、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HIIT)和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VIIT),從空間、時間和產業結構三個維度識別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①的水產品產業鏈動態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全局觀測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合作的完整度和分工的導向性,從而辨清在RCEP框架下中國水產品產業鏈發展方向,提出具有靶向性的中國參與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治理的有效路徑,為中國在RCEP框架下以水產品為代表的特定產業鏈治理提供思路和依據。

三、數據來源、指標選取與特征識別邏輯

(一)水產品界定范圍與數據來源

RCEP 的核心要旨以關稅減讓為主,各成員方關稅承諾表均遵循HS分類原則。因此,本文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定義對水產品按照HS標準進行商品分類,結合業內盛行的HS四位數產業內貿易產品分組方法[24],對水產品主要范圍進行界定并附上中英文注釋(見表1)。貿易數據來源于聯合國貿易(UN Comtrade)數據庫,報告期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的2010年為起始期,以2019年為終期,HS版本按報告期自動選擇。本文將12 種類目產品分為初級產品和加工產品,以突出技術因素在分析中的作用,其中加工產品包括0305、1504、1604 和1605 類產品,其余類目為初級產品。

表1 HS分類標準下的水產品類目范圍

(二)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貿易整體發展情況

RCEP 水產品出口總額占世界水產品出口比例一直高于其貿易總額占比,長期保持在30%以上(見表2),在全球水產品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總體而言,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方③水產品貿易呈現出了一定的發展特征。

表2 RCEP水產品貿易整體情況及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貿易情況

1.貿易出口額穩步增長,進口增長迅猛

2010—2019年期間,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貿易規模增長迅速,出口和進口增長分別高達50.63%和275.32%,年均增長分別為5.13%和17.10%。

2.RCEP 區域是中國重要的水產品出口市場,進口市場空間巨大

中國對RCEP 區域水產品出口占中國水產品出口的比例常年在40%高位上下浮動,但進口比例在17.73%~27.22%的區間變動,作為全球水產品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對RCEP水產品的進口市場空間廣闊。

3.貿易順差額較高,但有收窄趨勢

從中國水產品進出口情況來看,2010—2019年中國對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貿易一直處于順差狀況,且規模較大,但自2014年起貿易順差呈逐步收窄趨勢。

從整體發展結果來看,中國與RCEP區域水產品貿易規模巨大,但尚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特別是中國龐大的水產品進口消費市場尚待開發,隨著RCEP的逐步實施,將激發區域水產品合作向縱深發展。

(三)研究指標選取

本文主要通過指標縱橫對比對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進行識別。選取的指標主要包括貿易結合度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G-L 產業內貿易指數、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HIIT)和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VIIT)。

1.貿易結合度指數(TII)

貿易結合度指數用于衡量兩國貿易的相互依存度,由布朗(Brown)[25]提出,后經柯吉瑪(Kojima)[26]對該指標進行改進和完善,公式為:

TIIab=(Xab/Xa)/(Mb/Mw)

其中,X表示出口額,M表示進口額,a、b、w分別表示a、b兩國及世界市場。TIIab表示a國對b國的貿易結合度,以1為臨界點,TIIab值越大,說明a國對b國市場依賴度越高。雙向測度能看出兩國對特定產品的相互需求情況。

2.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是巴拉薩(Balassa)[27]提出的,公式為:

其中表示a國特定產業第i類商品的出口額,Xa為a國特定產業的總出口額,表示特定產業第i類商品的世界出口額,XW表示特定產業的世界總出口額。一般研究將RCA 指數值分為(0,0.8)、[0.8,1.25)、[1.25,2.5)、[2.5,+∞)四個取值區間,分別表示特定產業出口競爭優勢弱、中度、較強、很強。

3.G-L靜態產業內貿易指數(G-L)

本文沿用使用較為廣泛的G-L產業內貿易指數對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業產品內貿易水平進行測量。G-L 指數由格魯貝爾和勞埃德(Grubel&Lloyd)[28]提出,公式為:

加權平均后反映總體產業內貿易水平(IIT)的表達式為:

其中i代表i類商品。現用于測量中國與RCEP其他各成員方水產業產品內貿易水平,GLi和IIT的取值范圍為(0,1),一般以0.5為臨界點,取值越高表示產品內貿易越占優,反之則表示產品間貿易越占優。

4.動態產業內貿易指數(HIIT、VIIT)

1991年漢密爾頓和克尼斯特(Hamilton &Kniest)[29]基于邊際動態概念提出動態產業內貿易指數,該指數后經格林納威(Greenaway)等[30]進一步闡釋,再由托姆和麥克道爾(Thom & McDowell)[31]根據產業內貿易分工特征進一步發展,形成了HIIT和VIIT兩種產業內貿易指數。本文沿用托姆和麥克道爾的思路,在布呂爾哈特(Brülhart)[32-33]總結形成的動態產業內貿易指數(BL)基礎上,采用奧利韋拉斯和泰拉(Oliveras&Terra)[34]的加權平均方法,生成總體水產品邊際產品內貿易指數(BLT),以此來表示HIIT 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指數(HIIT),衡量水平型分工動態特征。公式為:

其中BLi=1-|ΔXi-ΔMi|/(|ΔXi|+|ΔMi|),表示特定產品集合中不同類目產品的邊際產品內貿易指數,ΔXi和ΔMi表示兩個時期之間i種水產品的出口和進口變化量,BLT取值0~1。

同樣沿用托姆和麥克道爾[31]的思路,用邊際總產業內貿易指數與水平型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之差來表示VIIT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指數(VIIT),衡量垂直型產業分工動態特征,公式為:

VIIT=At-HIIT

其中At公式為:

HIIT和VIIT指數值均介于0~1之間,在應用到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分工時,若HIIT指數值大于VIIT指數值,說明雙邊水產品產業鏈分工較傾向于水平型分工;若VIIT指數值大于HIIT指數值,說明雙邊水產品產業鏈分工較傾向于垂直型分工。

(四)水產品產業鏈特征識別邏輯

對于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的識別,主要是基于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上述指標測算結果的比較分析。

1.基于TII指數和RCA指數對比的RCEP水產品產業鏈完整性識別邏輯

區域產業鏈完整性是決定區域產業鏈協同治理廣度的基礎,區域產業鏈越完整,區域產業鏈協同治理的廣度越大,治理問題越復雜,協同治理需求越大。一個區域特定產業鏈是否完整,能否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通過該區域特定產業在各國之間的關聯度和產業內不同產品類目供給能力來推斷[35]。

第一,對比TII指數,可以從需求側視角觀察區域水產品產業關聯度。TII指數的衡量基礎是基于貿易相互需求而設定的兩地區間的貿易相互依賴度,TII指數的雙向測定能夠反映兩地區之間特定產業的相互需求關聯程度。對2010—2019年中國與RCEP 其他主要成員方之間的雙向水產品TII指數進行測量,能夠觀察中國與RCEP主要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相互需求程度,從而識別中國與RCEP 主要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需求側市場容量。識別邏輯為:對比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TII指數值,成員方TII指數值越高的,說明該成員方對中國水產品的市場需求度越高,反之若RCEP 其他成員方對中國水產品TII指數值越高,說明中國對該成員方水產品的市場需求度越高。若所有成員方雙向水產品TII指數均較高,說明RCEP區域內各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互補性較強,整體水產品相互需求關聯成鏈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對比RCA指數,可以從供給側視角觀察區域水產品產業關聯度。RCA指數反映的是一國特定產業對不同地區的供給競爭優勢。與TII指數不同,RCA指數能夠將觀測產業細化至產業內不同類別產品。區域內特定產業鏈中越多類目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競爭優勢,說明區域內產業鏈中越多部門具有較強供給能力。一方面,對比RCEP 區域內所有不同成員方在不同細分水產品類目的RCA指數,RCA指數值達到1.25以上的產品類目越多,說明RCEP地區的水產品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類目越全,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供給能力越強,產業鏈完整度越高。另一方面,對比RCEP 區域內所有不同成員方RCA指數值較大的產品類目重疊情況,重疊越多說明相互競爭性越強,重疊越少說明互補性越強,相互關聯成鏈的可能性也越大。

第三,結合TII和RCA結果,可以考察區域內水產品需求與供給的匹配情況,研判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在區域內實現閉環發展的條件及中國位勢。RCEP各成員方水產品相互需求度越高,且越多類目產品的供給具有競爭優勢,說明區域內水產品實現需求與供給匹配的可能性越大,具備關聯形成完整產業鏈的條件越充分,水產品產業鏈在區域內實現內部循環發展的條件也越充分。隨著區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發展的安全性越高,越有利于區域水產品產業發展。同時,通過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方的水產品相互需求和競爭優勢情況分析,可以推斷中國在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中的大致位勢。

2.基于G-L、HIIT和VIIT指數對比的RCEP 水產品產業鏈導向性識別邏輯

產業鏈分工可以基于資源導向、技術導向和市場導向形成,其導向性能夠解釋產業鏈分工格局形成的原因。同理,中國在RCEP各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產業鏈分工導向性特征也能夠解釋中國在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所處位勢形成的原因。由于產業內貿易和產業間貿易特征是建立在資源稟賦、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④差異之上的分工結果,即兩國之間若在資源稟賦、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等方面差異較大,會表現出較強的產業間貿易特征,反之則會表現出產業內貿易特征,這與國際分工更加細化的特定產業內的產品間和產品內貿易特征邏輯一致。

第一,對比中國對RCEP區域不同成員方在不同細分類目的G-L指數,初步識別區域內水產品產業國際分工情況。G-L指數反映兩地區之間不同類目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情況,將水產品分類為初級水產品和加工水產品,可以根據其G-L指數判斷中國與RCEP 不同成員方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國際分工特征及靜態分工情況。若與某一成員方較低的G-L指數(<0.5)集中在初級水產品上,說明中國與該成員方國際分工集中在初級水產品之上,屬于資源型分工;若較低的G-L指數(<0.5)集中在加工水產品上,說明兩者分工以加工水產品為主,屬于技術型分工。

第二,對比中國與RCEP區域其他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HIIT和VIIT指數,進一步識別水產品國際分工導向性。HIIT和VIIT指數反映觀測國之間的動態產業分工屬于水平型國際分工還是垂直型國際分工。若中國與RCEP 某一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HIIT指數值大于VIIT指數值,說明中國與該成員方之間以水平型分工為主,可以推斷雙方以市場導向型或水平異質性資源導向型分工為主,反之則以資源導向型或技術導向型分工為主。

第三,根據靜態和動態產業內貿易指數觀測結果,結合RCEP 各成員方的水產品資源、技術和市場情況,預判中國在RCEP其他成員方的水產品產業鏈延伸方向。前述RCA指數和人均GDP 水平,大致能夠反映各成員方的水產品資源稟賦、水產品生產技術和水產品消費偏好情況。在充分對比分析G-L指數、HIIT指數和VIIT指數的基礎上,明確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合作的導向性特征,結合各成員方的產業特征,靶向中國在各成員方進行水產品產業投資向上游或下游延伸的具體方向。

四、指數測量結果分析及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識別

(一)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的完整性和中國位勢識別

本文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兩個視角,分別運用TII指數和RCA指數對RCEP 區域內水產品相互需求情況和區域水產品分類目國際供給能力進行深入分析,識別當前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完整度,并根據識別結果推斷中國在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中的位勢。

1.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相互需求情況分析

運用TII指數測量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雙向貿易依賴度,分析RCEP區域內水產品相互需求情況(指數測算結果見表3)。首先,整體而言,中國在絕大部分年份對其他RCEP 成員方的TII指數值均大于1,即使與TII指數值相對較低的澳大利亞,也在2016年以后表現出較強的關聯度,這表明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的水產品貿易依賴程度較高。其次,對比雙向TII指數測算結果發現,除了東盟對中國出口依賴度低于反向出口依賴度以外,其他成員方對中國的水產品出口依賴程度均高于中國對其出口依賴度。特別是新西蘭對中國水產品出口依賴度遠高于反向出口依賴度。再次,澳大利亞對中國水產品出口依賴度波動較明顯,在2011—2014年連續三年下降至谷底后急速反彈,于2017—2019年在高位波動,但2015年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水產品出口依賴程度較高。綜上結果來看,相對而言,中國是RCEP 水產品的主要需求方,其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中國水產品市場的依賴度較高。盡管中國水產品市場對東盟的重要性不如東盟水產品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但這并不影響區域水產品相互需求水平較高的事實。

表3 中國與RCEP各成員方水產品雙向貿易結合度指數(TII)對比

2.RCEP區域水產品分類目出口供給能力分析

運用RCA指數,對2010—2019年RCEP 各成員方水產品分類目國際出口競爭優勢進行分析,以觀測RCEP 各成員方水產品供給能力情況。RCEP 各成員方水產品出口RCA指數測算結果見表4。除了0305以外,其他所有類目RCEP 成員方均有較強或很強競爭優勢,說明總體而言,RCEP區域內水產品絕大多數部門均有供給能力較強的產地,區域自給能力較強。從各成員方之間的供給優勢對比分析來看,中國水產品供給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表4 2010—2019年RCEP各成員方水產品出口RCA指數

第一,中國與東盟的水產品優勢重疊類目較多,加工類水產品供給能力不及東盟。除了0307類產品外,東盟其他所有優勢重疊類目的RCA指數均高于中國,特別是1604和1605兩類加工類水產品的競爭優勢尤為明顯。這說明總體而言,中國水產品整體供給能力特別是加工類水產品供給能力不及東盟。

第二,與新西蘭競爭優勢重疊的產品主要集中于初級水產品。與中國競爭優勢重疊類目有3個,其中除了0304和0307兩個初級產品RCA指數遠高于中國外,其他具有競爭優勢的水產品類目,或未與中國重疊,或不及中國。總體而言,新西蘭水產品整體國際供給競爭力較中國強,且主要集中于初級水產品,但相互競爭類目不多。

第三,與其他地區未見優勢重疊產品類目,中國在RCEP區域內具有相對較強競爭優勢。在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3 個國家未見與中國有競爭優勢重疊的產品類目。從具有較強或強出口競爭優勢類目數量來看,澳大利亞和日本分別有3 個和2 個類目,且均集中在初級水產品中。韓國所有類目競爭優勢均較弱,3個國家整體產業國際供給能力均不及中國。

第四,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于中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為進一步分析中國與東盟供給能力差異,本文用中國減去東盟RCA指數差值,觀測2002年(中國加入WTO承諾開放水產品市場的次年)至2019年18年間,中國與東盟在0301、0304、0307、1604和1605五類優勢重疊水產品上的相對競爭優勢動態發展走向(見圖1)。差值下降代表中國競爭優勢相對東盟下降,差值上升代表中國競爭優勢相對東盟上升。從圖1可以看到,上述五類水產品的出口競爭優勢差距均在2010年至2013年期間出現拐點,中國與東盟水產品優勢差距正逐步收斂,其中1604和1605兩類加工類水產品的收斂趨勢尤為明顯。這表明相對于東盟,中國水產品出口供給能力正逐步加強,其中加工類水產品供給能力提升較快。這一時間段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的時間相吻合,說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有助于中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這從側面預示了RCEP的生效,將有助于中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提升。

圖1 2002—2019年中國與東盟有競爭優勢重疊的水產品RCA指數變動情況

3.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完整性及中國位勢識別

綜合TII指數和RCA指數測算結果,可以看出RCEP各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相互需求程度較高,同時各成員方具有較強或很強國際供給能力的水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產品類目,說明RCEP區域水產品內部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度較高,由此可以推斷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完整度較高,且具備向更完整產業鏈演化、形成產業鏈閉環的充分條件。

從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需求位勢視角來看,中國水產品產業處于“承高啟低”的位勢。中國水產品市場需求總的來說對其他成員方影響較大。其中,對其他成員方按中國的水產品市場對它們的影響力排位,依次為新西蘭、韓國、日本、東盟和澳大利亞;按其他成員方水產品市場對中國的影響力排位,依次為東盟、韓國、日本、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從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供給位勢視角來看,整體而言,中國水產品供給能力在區域內處于中游水平,與東盟正逐步拉近;東盟水產品供給能力最強,且在加工水產品方面的供給能力最具競爭力,表現出較強的技術優勢;新西蘭為其次,以初級水產品供給為主,表現出較強的資源稟賦優勢;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水產品供給能力位居中國之后。

(二)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在RCEP 區域分工導向性特征分析和延伸方向識別

通過對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的水產業產品內貿易特征進行測算分析,能夠識別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的導向性特征,并根據導向性特征研判中國水產業在RCEP 區域布局中的產業鏈延伸方向。對此,首先需要分析中國與各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國際產業鏈分工程度,然后分析產業鏈國際分工特征,再結合前述RCA 指數呈現的結構性特征差異以及各成員方的經濟水平確定各成員方水產品資源稟賦、生產技術和消費水平特征,繼而結合前述的競爭優勢測算結果和各成員方情況,總結出中國與其他各成員方之間水產品產業鏈分工導向。對于水產品產業鏈國際分工程度可以借用G-L指數進行測量,而對于水產品產業鏈國際分工特征則可以通過對比HIIT指數和VIIT指數測量結果得出。

分析結果發現,中國與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分工表現為以垂直型分工為主的產品間貿易特征,結合前述RCA指數呈現的結構性特征差異分析結果以及各成員方的具體情況,中國在不同成員方的水產品產業鏈導向性存在差異,在各成員方進行產業鏈延伸的方向亦有所不同。對于東盟,中國水產品產業鏈以水平異質性資源導向和技術導向為主;對于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以資源和市場導向為主;對于日本和韓國,以市場導向為主。根據產業鏈導向性特征,能夠判別出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在RCEP不同區域的延伸方向,從而為中國在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布局提供依據。

1.中國與RCEP 各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國際分工程度識別

運用G-L指數對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業產品內貿易水平進行測量,測量結果見表5。從測量結果來看,在2010—2019年期間,中國與各成員方水產業整體以產品間貿易為主,其中與新西蘭之間的產品間貿易特征最為明顯,其次是與日本之間的。從按類目G-L指數情況來看,與中國具有產品內貿易特征的水產品類目有:東盟的4類產品,分別為0302、0304、0305、0306,以初級產品為主;日本的4 類產品,分別為0302、0303、0307、0508,以初級產品為主;韓國的3 類產品,分別是1504、1605、7101,以加工產品為主;澳大利亞的2類產品,分別為0301 和0303,以初級產品為主;新西蘭的0305類產品,以加工產品為主。由此可見,整體而言,中國與RCEP各成員方之間以產業間貿易為主(IIT<0.5),即存在顯著的國際分工特征,其中中國與東盟、日本、澳大利亞偏向于加工類水產品的國際分工,與韓國、新西蘭偏向于初級水產品的國際分工。具體分工特征需通過水平和垂直型國際分工特征分析進行識別。

表5 2010—2019年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G-L和IIT指數

2.水平型和垂直型產業鏈國際分工辨析

為了進一步觀測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之間的產業鏈國際分工動態特征和產業合作導向性特征,本文借用HIIT指數和VIIT指數對2010—2019年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業的動態產品內貿易特征進行對比分析,以驗證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分區域導向性特征的分析結論。2010—2019年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HIIT和VIIT指數測度結果見表6。

從表6可以看出,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之間無論是水平型產品內貿易還是垂直型產品內貿易特征均不甚明顯,但總體而言,垂直型分工比水平型分工明顯,即以技術型為主的分工較為明顯;且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貿易偏向產品間貿易,即表現出較為顯著的國際分工特征,這與G-L指數靜態分析結果相吻合。

3.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分工導向性特征識別

根據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靜態和動態水產業產品內貿易特征測度結果,通過以下三步來識別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產業鏈分工導向性特征。

第一步,識別產業鏈國際分工整體類型,確定水產品產業鏈分工特征。根據測度結果,可以確定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分工類型以產品間垂直型分工為主,說明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差異是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分工主因。首先,結合靜態和動態整體結果來看,中國與RCEP 各成員方在多數產品類目中偏向產品間貿易,僅有極個別類目中存在產品內貿易現象,說明中國與RCEP 各成員方產業鏈分工以產品間分工為主,且雙邊水產品產業鏈均未形成產品內分工,水產業國際投資合作空間巨大。其次,從水平及垂直分工對比來看,對比HIIT和VIIT指數平均值,中國與RCEP 所有其他成員方的VIIT平均值均高于HIIT平均值(見表6),說明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的水產品產業鏈分工偏向于垂直型分工,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之間未能發揮資源稟賦差異,形成水平型分工。最后,從時間發展來看,在絕大多數年度,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垂直型分工特征比水平型分工特征明顯,特別是與東盟和日本,均有3個年度的垂直型產品內貿易指數超過0.5,說明在這些年度中,中國與東盟和日本的垂直型產品內貿易特征相對其他地區較高,但不具有時間趨勢性。

表6 2010—2019年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HIIT和VIIT指數

第二步,辨析產業鏈分工的產品及區域結構性特征,確定中國與不同成員方之間的分工主因與位勢。僅從產品內貿易程度無法直接觀測中國與其他各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分工主因,也無法觀測中國所處位勢,因此,還需結合競爭優勢進行分析。將表5的測算結果與表4的出口競爭優勢類目進行對比,匯總成表7后可以得出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分工的產品結構及優勢情況。首先,從產品間貿易類目數量來看,中國與新西蘭的水產業產品間貿易產品類目數量最多,有12個,韓國次之有9個,與東盟、日本和澳大利亞均為8 個。在這些產品類目上均存在較大產業合作、產業融合空間,其中與新西蘭可合作產品類目最多。其次,從分工產品分類來看,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均在初級產品方面存在較多的產品間貿易情況,與東盟、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加工產品方面存在較多的產品間貿易情況,說明中國與RCEP 其他成員方均存在資源稟賦差異,與東盟、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存在技術水平差異。最后,結合競爭優勢對比情況來看,在產品間貿易的水產品類目中,東盟和新西蘭的優勢相對較強,其中東盟在加工產品方面的優勢較突出,新西蘭在初級產品方面的優勢較突出,說明中國和東盟相比資源稟賦優勢水平相當,但中國技術水平處于劣勢,和新西蘭相比資源稟賦處于劣勢,而技術水平稍具優勢。

表7 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業產品間貿易類目及競爭優勢對比

第三步,識別產業鏈分工導向性特征。根據產業鏈分工結構性特征,結合資源稟賦、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三方面的差異情況,可以識別出中國與不同成員方在水產品產業鏈分工上的導向性(見表8)。相對于東盟,中國水產品加工技術水平較低,中國在東盟的產業鏈分工以技術獲取為導向。盡管中國和東盟資源稟賦優勢水平相當,但由于所處海域差異形成捕撈漁業資源差異,因此,中國在東盟的產業鏈分工也以資源獲取為導向。對于新西蘭,中國在資源稟賦方面明顯較弱,結合新西蘭的經濟水平,中國在新西蘭的水產品產業鏈分工以資源和市場獲取為導向。對于日本和韓國,中國無論是在初級產品還是加工產品方面優勢都比對方強,特別是韓國,沒有比中國競爭優勢強的水產品類目,說明和日、韓兩國相比,中國的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都具有相對優勢。鑒于日本和韓國的經濟水平高于中國,因此,中國在兩國的水產品產業鏈合作均以市場獲取為導向。相對于澳大利亞,中國在加工產品方面的競爭力強于對方,但在初級產品方面澳大利亞的競爭力強于中國,說明相對澳大利亞而言,中國水產品資源稟賦和經濟水平均處于劣勢,技術水平處于優勢,因此,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產業鏈合作以資源和市場獲取為導向。

表8 中國在RCEP其他成員方水產品產業鏈延伸方向

4.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對RCEP 不同成員方的延伸方向研判

水產品產業鏈上游包括種苗、養殖、飼料及海水捕撈業等對資源稟賦要求較高的產業,中游包括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冷凍、腌制水產品等粗加工業和食品、保健品、罐頭等深加工業,下游包括包裝批發、商超零售、餐飲服務、新漁業旅游等對資本需求較大的產業[36]。存在差異的因素不同,產業鏈延伸的方向不同,大致規律為:當出口國相對進口國而言資源稟賦種類存在較大差異或處于劣勢時,出口國在進口國的產業鏈建設應以資源獲取為導向,更適合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當出口國產業技術水平低于進口國時,出口國在進口國的產業鏈應以技術獲取為導向,更適合向中游延伸;當出口國經濟水平低于進口國時,出口國在進口國的產業鏈建設應以市場獲取為導向,適合向下游延伸。

由于產業內貿易是需求交叉彈性高的產品類目之間的貿易,通常發生在要素稟賦、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近似的國家之間;產業間貿易是需求交叉彈性低的產品類目之間的貿易,通常發生在要素稟賦、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差異較大的國家之間。結合前文靜態和動態測度結果,綜合上述規律以及RCEP各成員方的經濟水平,可以總結出中國與RCEP 不同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產業鏈合作延伸方向(見表8)。

第一,中國與東盟的水產品產業鏈合作以水平異質性資源導向和技術導向為主。中國和東盟雙邊資源稟賦存在天然差異,在東盟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存在向上游延伸空間;東盟水產品生產、加工技術水平高于中國,經濟水平相對低于中國,中國在東盟的水產品產業鏈可向中游延伸,但向下游延伸空間有限。因此,中國可以選擇將東盟的技術型水產企業“引進來”,或者前往東盟并購高技術水產品加工企業,同時可以在東盟投資設立優質海產品養殖、捕撈企業。

第二,中國與日本和韓國的水產品產業鏈合作以市場導向為主。中國的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均優于日、韓,但日、韓的經濟水平高于中國,且水產品需求市場龐大,能夠承接來自中國的資源稟賦和技術水平優勢所形成的產能輸出,中國在兩國的水產品產業鏈向下游延伸的空間較大。因此,中國可以選擇在日、韓投資建設水產品加工企業或與第三產業融合的新型漁業企業。

第三,中國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水產品產業鏈合作以資源和市場導向為主。中國和澳大利亞水產品產業分工情況顯示,澳大利亞的資源稟賦稍優于中國,新西蘭則明顯優于中國,但兩國的技術水平均不如中國,但考慮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經濟水平高于中國,中國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水產品產業鏈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的空間都較大。因此,中國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既可以投資育種、養殖、捕撈等上游企業,也可以投資水產品加工及銷售、餐飲服務等下游企業。

五、中國對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治理的路徑選擇

RCEP 的全面生效意味著水產品資源在區域內自由流通的障礙將得以破除,一個有著高度完整性水產品產業鏈的區域將逐步走向一體化。這將有助于中國通過與RCEP其他成員方協同聯動、互通有無,優化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布局,推動中國水產品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增強中國水產品產業鏈韌性。迎接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突破瓶頸,提升中國水產品產業在區域價值鏈中的位勢,是未來中國參與RCEP 水產品產業鏈大循環的主要目的。為此,中國應根據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特征及中國在其中的位勢基礎,明晰中國在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布局中的重點方向,對水產品產業鏈進行治理。

(一)冷鏈物流設施聯通:打造區域水產品產業鏈閉環

從對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的完整性分析結果可知,RCEP 區域水產品產業鏈完整度高,產業資源極其豐富,成員方之間的水產品互補性較強,具備形成閉合式區域國際大循環的條件。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對其他成員方的水產品無論是進口消費還是出口投資發展空間都非常巨大。而中國要引領打造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閉環,首先需要打通區域冷鏈物流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國際冷鏈物流體系一體化建設,降低中國水產品在RCEP區域國際延伸的物理壁壘。

1.加快區域冷鏈物流設施互聯互通

在加快區域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與RCEP 其他各成員國在海港、陸港、空港的航線泊位及信息管理上的互聯互通,打通冷鏈物流通道,構筑RCEP 區域冷鏈物流航道網絡,拓寬水產品物流渠道。

2.加快冷鏈物流節點高水平國際化建設

以國際標準完善或升級包括保稅區、物流園區、站場等在內的物流網絡節點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并在物流樞紐節點建立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等水產品集散基地,打通水產品銷售渠道。

3.加快區域物流信息管理機制對接

發揮中國數字產業優勢,加快推廣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在冷鏈物流裝備中的運用,深入推進區域冷鏈物流通關一體化改革,并主動對接國際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國際高效調度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的全物流業務整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國際物流倉配出錯率和損耗。

4.加快內化國際冷鏈物流管理標準

探索建立一套統一的、對標國際的冷鏈物流建設標準、管理標準和質量標準,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冷鏈物流系統標準體系,消除RCEP區域水產品貿易的冷鏈物流技術壁壘。

(二)創新驅動技術升級:提升區域水產品產業鏈韌性

產業鏈現代化是增強中國水產品產業鏈穩定性、提升國際競爭力及中國在RCEP區域水產品產業鏈治理中話語權的關鍵。從對中國水產品在RCEP區域的產業鏈位勢分析結果來看,中國目前與RCEP其他各成員方的水產業產品間貿易特征突出,產業鏈以垂直型分工為主,具備一定技術優勢,扮演著“承高啟低”的角色。相對于東盟,中國水產業在深加工技術、冷鏈物流體系和集散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相對于其他成員方,中國擁有較為先進的育種、養殖和加工技術。因此,中國水產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堅持創新驅動,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升水產品產業鏈韌性。

1.堅持水產品產業鏈技術創新發展

一方面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力度,提升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創新水平和自主可控水平,保障向上游產業高質量延伸;另一方面要著力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強捕撈業現代化建設,支持國內企業與RCEP 其他成員方企業合作開展高端水產品捕撈、養殖、生產及深加工等優質技術研發項目,推進水產品加工向生物、醫藥制品下游行業延伸,培育科技型水產龍頭企業,增強水產品產業鏈自控能力。

2.探索水產品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

既要以市場為導向,運用大數據新零售模式,發展新型水產品流通方式,擴大區域水產品銷售空間,實現“貨隨人走”的產業生產布局;又要以產品為導向,融合旅游、餐飲、休閑娛樂等服務業大力發展地區特色水產新業態,形成區域水產品牌地圖,實現“人隨貨走”的產業消費布局,提升產業增加值。

3.堅持水產業供給側改革創新,大力發展綠色水產業

改變過去粗放式生產傳統,堅持水產品集約化、綠色化生產,從水域生態、選種育苗到生產加工再到銷售全程打造綠色優質品牌,建立研、產、銷一體化的水產品綠色基地,優化水產品產業生產模式,提升水產品綠色養殖綜合效益。

4.堅持水產品產業鏈區域合作模式創新

加快與RCEP 其他各成員方協同開展海洋漁業資源開發、水產科研合作、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等工作,探索建設一批凝聚RCEP區域水產品行業國際力量的水技術創新研發基地、生產加工產業園和國際水產品交易平臺等合作載體,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和生產制造各環節緊密耦合,提高整個產業鏈運作能效,實現技術溢出效應,推動區域水產業高度協同發展。

(三)差異化產業鏈延伸:優化水產品產業鏈區域布局

從對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在RCEP 區域的導向性特征分析結果來看,由于RCEP區域不同成員方在水產品資源稟賦、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上差異比較大,中國對不同成員的水產品產業鏈導向性也存在差異,其在當地的產業鏈延伸方向也各有不同。RCEP 的生效能有效降低中國水產品產業鏈在其他成員方的延伸成本,有利于中國水產業高質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進來”。未來,中國應著力于激活國內及海外市場差異化需求,利用區域差異性資源稟賦,實施不同的產業鏈延伸策略,在提升垂直型分工位勢的同時,擴大水平型產業鏈分工規模。

1.鼓勵企業“走出去”

要大力鼓勵生產規模較大、資金較充裕的國內民營水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走出去”,在東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向水產業上游延伸,在東盟向水產業中游延伸,充分利用較充裕的資本優勢和國內市場優勢,利用合作伙伴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東盟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重構區域水產品產業鏈,以水產品創新撬動國內乃至國際水產品消費市場,以國際投資置換水產業中游水產品育種、養殖、加工先進技術,擴大水平型產業鏈國際分工,加速水產業的國際大循環。例如,鼓勵中國企業到上述地區投資殼類、軟體類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類目水產品培育、養殖和捕撈業及其加工產業,滿足國內日益豐富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2.順應水產品產業鏈導向性特征

要順應因資源稟賦、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差異而形成的水產品產業鏈導向性特征,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引導投資向水產業下游延伸,鼓勵水產企業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投資與漁業相關的休閑娛樂、觀賞旅游、科學普及以及餐飲美食等新型漁業,或利用RCEP區域豐富、多樣的沿海海洋生態環境,與上述不同國家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水產投資合作項目,推動區域水產業產能合作向縱深發展。

(四)加大制度型開放度:推進水產業國際規則內化

RCEP 是一套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其高水平的規則條款對成員方內部規則建設提出了高水平要求。無論是打造區域水產品產業鏈閉環、提升水產品產業鏈韌性,還是優化水產品產業鏈區域布局,中國都要加快與RCEP其他各成員方的水產品產業鏈融合,同時必須加快全面對接水產業國際規則。然而,當前中國國內水產品質量監管標準和國際標準仍存在差異:國內目前水產品質量監管遵循國家標準,盡管其中主要技術標準和污染指標與歐盟和日韓標準一致,但在水源污染控制、水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和魚藥殘留標準方面仍有較大改進空間。為加快水產品產業鏈延伸,未來中國在對接RCEP 規則時必須充分考慮高水平質量監控標準對產業質量要求,加快推進國內監管標準一體化建設,與國際水產品治理監管標準對接。通過政策推動完善產業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增強企業行業轉型升級緊迫感,同時以政府為主、行業協會為輔,正式與非正式合作治理相結合,宣傳并指導行業主動對產業鏈全鏈條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質量自檢機制,在水污染、育種、養殖、加工、包裝、儲存等環節形成可追溯質量的行業自檢和行政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監督體系,從制度上保障產業質量可防、可控、可整、可究、可懲、可訴,從而推動水產品生產質量升級,提高生產管理效率,提升產業鏈整體治理水平。對于質量監督行政執法行為要制定相關監督機制,保證監督部門履行監督責任、落實監督工作,全面強化水產品產業鏈治理能力,防止執法不力或過度執法導致的制度失靈,避免形成對內對外“兩張皮”的制度“偽內化”現象。

注釋:

①本文將東盟地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故用“成員方”一詞代替“成員國”。

②數據來源:根據UN Comtrade數據庫數據統計所得。

③因東盟各國經濟及貿易體量差異較大,且考慮數據可獲得性,為降低測算結果的誤差,提高研判的準確度,本文將遵循RCEP 協議序言中的提法,將東盟整體作為一個成員方進行研究。

④經濟水平用以反映消費偏好,通常以人均GDP作為衡量指標。

猜你喜歡
區域
分割區域
探尋區域創新的密碼
科學(2020年5期)2020-11-26 08:19:22
基于BM3D的復雜紋理區域圖像去噪
軟件(2020年3期)2020-04-20 01:45:18
小區域、大發展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0
論“戎”的活動區域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2
區域發展篇
區域經濟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域
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分區域比較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婷婷成人综合| 久久公开视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狠狠|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91亚洲免费| 亚洲区欧美区| 五月婷婷丁香色|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午夜不卡|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全裸无码专区| 伊人久久影视| 国产三区二区|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在线日本|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性|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性影院| www.亚洲国产|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97se亚洲综合不卡| 国产精品理论片| 91亚洲免费|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在线小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久久www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福利一区在线|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视频色图|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aaa视频| 国产微拍精品|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色婷婷成人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亚洲一区色| 久久黄色视频影|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