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江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外閱讀已成為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它是課堂閱讀的延續與拓展,能有效地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性情,形成綜合的語文能力,對學生現在和將來的語文學習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小學三年級正處于閱讀的黃金期,要想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師應當擔負起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責任。作為孩子們閱讀的引導者,指導者,我們語文老師要充分采取多種方法給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訓練,科學有序地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真正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一、選擇適合的課外讀物,激發閱讀興趣
書籍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去讀,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三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地處我校城鄉結合處的學生家長教育觀念淡薄,知識面狹窄,往往對課外讀物的選擇無所適從,僅僅依靠學生的讀書興趣是遠遠不夠 的。作為語文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的推薦工作。
每個新學期開學的時候,我都會在班級微信群中根據上級教育部門對小學各個年級段課外閱讀的規定和要求,公布適合本年級學段課外閱讀書目的推薦,家長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購買或借閱這些書籍。為了確保班級每個學生都有書籍看,我要求凡是已購買到書籍的孩子在班級微信群里通過接龍的方式進行匯報。有時我也會和孩子們一起同看一本書。例如,三年級第二學期我就向孩子們推薦了《時代廣場的蟋蟀》《寶葫蘆的秘密》《神筆馬良》必讀書目,而《森林報》《生命的故事》《成語故事》等作為選讀書目。作為老師的我,為了與學生一同了解書中的內容,我也同樣購買了這些課外讀物,課后還和他們一起討論書中的人物、情節,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調動親子閱讀,創建家庭閱讀環境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大部分還是在家里,因此,創建家庭閱讀環境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重中之中。首先,通過家長會提高家長對孩子閱讀的關注。我把我們班上學期家長會的主題確定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會上我用現今的教育形勢及三年級的發展重點讓家長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我還利用班級微信群這個平臺陸續發送了很多像《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之類課外閱讀的相關文章,給家長灌輸閱讀意識。其次,開展“親子閱讀”,讓家長陪伴孩子閱讀。我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一同閱讀不少于30分鐘,并及時記錄每天閱讀的書名、篇目,填寫《課外閱讀卡》。鼓勵家長每天抓拍孩子閱讀的照片上傳在班級快樂讀書吧微信群里與老師和學生及家長們共享,其目的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只要群里有一兩個家長發送了孩子的閱讀照片就能提醒督促更多的家庭閱讀。
三、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設立閱讀時間段
合理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每周安排一節課,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指導,或組織學生到學校開放式的圖書吧去閱讀。其次,我則利用每天學生吃完午飯到午休前那半個小時,規定為快樂閱讀課。我讓孩子們從教室的圖書角拿出共享書來看,也可以拿從學校圖書館借閱的書來看,還可以從自己訂閱的《創新作文》《小學作文周報》等書籍報刊在教室里安靜閱讀。再次,我適當安排家庭作業,每天讓孩子在做完作業后,可以通過班級快樂讀書吧進行30分鐘的閱讀。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定時閱讀的好習慣。
四、傳授給學生科學的課外閱讀方法
在閱讀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還尚未發展成熟,教師就應該將科學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做到有效的閱讀。
(一)進行跳躍式閱讀
三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讀懂一篇文章會存在困難。他們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生字新詞,一旦遇到生字新詞就查字典,閱讀速度非常慢,耗時耗力。針對這一現象,語文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首先讓學生知道課外閱讀中遇到生字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不需要懊惱。其次,教師要告訴學生,在閱讀中不需要弄清楚每一個生字新詞的意思,在不影響閱讀的情況下可以直接跳過去。如果遇到的生字新詞影響了閱讀,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要在第一時間查閱字典或工具書,而是根據上下文含義對這個詞語的意思進行猜測,然后再查閱工具書。這樣的閱讀方法既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注意培養學生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閱讀的內容和閱讀的需要來決定,哪些要泛讀和略讀,哪些要精讀和細讀。例如知識性的讀物,可以用泛讀和略讀的方式;而優秀的文學作品,要品味其優美的文字、動人的情感,那就要細讀和精讀了。在指導學生閱讀方法的同時,還要指導他們養成專注、質疑、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無論泛讀或精讀,都需要專注,這樣才能通過閱讀來獲取豐富的知識。
(三)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在課外閱讀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摘抄的習慣,摘抄的內容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而定。例如,有的學生喜歡名人名言,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外讀物中遇到的名人名言摘抄下來;有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經常因為缺少素材而無從下筆,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將一些經典的小故事摘抄下來;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寫出來的文章如同大白話,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將一些文字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這樣的課外閱讀才是有意義的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為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總結閱讀的收獲,促進學生認真而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我們教師必須重視課外閱讀效果地檢查。針對三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讀書心得的交流會、摘錄筆記評比、動手制作讀書小報、好書推薦卡、朗誦比賽等活動,這些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課外知識,而且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總之,課外閱讀是開啟學生智慧,提升學生內涵,豐富學生情感的優雅學習活動。我們語文老師要切實引導好孩子們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就需要運用不同的策略給予學生閱讀指導,讓學生真心地喜歡上閱讀,讓閱讀真正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