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睿
摘要:伴隨著我國的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不再是簡單的物質需求,轉而關注精神層面的需要。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不斷增長,越來越關注音樂、美術等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高校的音樂教育顯得至關重要,其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相輔相成,互相推進,共同發展。本文旨在對于新形勢下的高校音樂教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的現狀進行分析,以期探討高校音樂教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引言:
高校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渠道。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精神世界的需求增加,要實現精神層面的豐富,就要多關注高校的文化教育。而高校的音樂教育離不開文化產業的支持,只有高校音樂教育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文化強國夢。
一、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及問題
由于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看到。近年來,高校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音樂教學課堂,增加了對于音樂教育的投入。有的高校在開設了一些音樂類的專業課之外,還專門設置了西方古典音樂賞析、古典音樂劇鑒賞等選修課,以此來豐富學生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完善提供了途徑。
雖然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高校的關注,但是在實際的高校教學實踐中,對于音樂教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在音樂教育的資源投入上存在資源分配嚴重不均的問題,對于音樂專業的課程教學的資源投入大,配備了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過硬的師資力量,在音樂器材上也配備了專業的樂器等。而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的音樂教學配置則相對較差,在音樂教學上多是一些專業的音樂教室開設的音樂賞析類選修課,選修課的教學主要以賞析為主,對于專業知識的講述有限,對于專業知識的考核也相對輕松,在課堂的教學教具和器材上也難以和音樂專業相媲美,很少配備有專業的樂器,基本以互聯網多媒體視聽教學為主。
其次,對于大學生而言,存在大量的音樂音癡,很大一部分學生缺乏基本的樂理知識,對于音樂的了解和認知僅停留在聽幾首流行音樂的程度,甚至有的學生連最基本的簡譜都不會認,更不要說五線譜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學生在音樂教育上,進入高校前的教育階段對這部分知識也是忽略的,沒有普及音樂的基本常識。大學生在高校的學習都以專業課的課程為主,對于不是自己本專業的音樂教學,尤其是作為選修課的內容,幾乎不會加大投入力度,選擇音樂類課程的選修課都是為了湊夠應修的學分,而不是為了掌握音樂知識,所以態度敷衍,搪塞之。對于音樂更談不上熱愛,僅僅停留在聽歌識曲的階段,將音樂當做茶余飯后釋放壓力,緩解焦慮的減壓方式,并沒有從內心上對其重視。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支撐,音樂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小覷。而高校的音樂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離開任何一方另一方都難以得到永續的發展與進步。
三、高校音樂教育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方法
(一)高校音樂教育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高校的音樂教育能夠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素材和動力。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才的源源不斷涌入,需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提供新鮮的血液。高校是我國國民教育的最高學府,其為社會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是培養人才的搖籃。
要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保證向社會輸送的人才是與社會需求相匹配的。在高校進行專業的音樂知識教學時,要在堅持樂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社會實際需要,聯合社會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對人才進行培養。如近年來國風的興起,引領了時代的潮流。國風服裝、國風歌曲、國風舞蹈等大受追捧,在春晚上一炮而紅的“只此青綠”就是國風文化的具體體現,高校音樂教師就可結合學生對于國風的喜愛,開展教學活動。高校音樂教育既要注重專業性,也要注重實用性,只有這樣才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二)文化產業的發展為高校音樂教育指明方向
高校的音樂教育要以文化產業的需求為指向,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高校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培養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的學習中,多發散思維。
藝術的珍貴就在于創造力,要解放學生的天性,釋放他們的純真,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不要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要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開放課堂,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對于音樂作品的賞析和理解,也要多給學生留有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結語:
高校音樂教育在學生的藝術造詣的培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要促進其教學實效的提高,就要與文化產業相融合,才能促進雙方的良性發展。高校音樂教育以新形勢下的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為導向,文化產業的進步要借助高校培養的專業人才帶來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物質文化日益豐富的今天,要追求精神層次的提升,首先要從教育上入手,不斷推進的素質文化教育,需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音樂教育正是提升這一素養的重要途徑。故而本文對其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方法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的良好發展,同時也推動我國的文化產業的不斷進步,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西麒潤.高校表演專業聲樂課程的授課模式與教學方法分析[J].藝術品鑒,2019:326-327.
[2]蔡莉.高職院校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綜合技能培養模式探究[J].北方音樂,2018: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