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靜
摘要:語文作為義務教育體系的基礎學科,其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過語文教學可以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各項能力的均衡發展。在融慧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并且將其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學習訴求,為學科改革創新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教學;融慧理念;信息技術;融合策略
在社會進入到信息時代后,信息技術已經在諸多行業和領域中獲得廣泛應用,并且取得顯著的應用成果,在我國政府提出“互聯網+”戰略后,各個行業都在積極探索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型發展模式。“融慧”理念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其指導下,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充分融合,符合教育事業發展趨勢,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識,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均衡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積極作用。
1.“融慧”理念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當代小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教學創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融合具有以下優勢:第一,轉變固化的教學思維,引入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新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助于推動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第二,豐富語文教學資源,互聯網中的教學資源較為豐富,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補充,能夠降低課堂教學對教材的依賴,促使語文教學更具個性;第三,提供自主學習資源,課下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應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開展課下學習提供資源支撐。
2.“融慧”理念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策略分析
2.1喚醒學生興趣
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律能力和自主能力不足,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傳授知識,容易挫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在融慧理念下,教師要基于當代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促使學生以興趣為驅動力,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同時,現代小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下,對信息技術并不陌生,引入信息技術還能夠促使課堂充滿生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則寓言中,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一內容的視頻動畫展示給學生,并且配以文字。小學生喜歡動畫,對動畫充滿興趣,而在觀看動畫中,能夠集中個人注意力,掌握寓言的內容和寓意。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對課堂內容進行整合,有助于消除上課帶來的緊張情緒,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
2.2創設具體情境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不斷涌現,其中包括情境教學中,其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與以往的固化教學手段不同,情境教學法更具趣味性和擬真性,能夠在具體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在創設具體情境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提升情境的真實性,將情境以聲光畫影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課堂也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
例如在學習《贈汪倫》這首古詩中,對于一些理解能力不足的學生而言,難以透過詩句感受詩人李白和友人之間的深切情感,進而影響學生更好的把握古詩主旨。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根據詩文內容創設“汪倫送別李白”的情境,學生置身在情境中可以更好的體會友人之間的情感,進而加深對古詩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古詩文學習。
2.3組織課下小組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事業注入了活力,網絡平臺中充斥著大量的優秀教學資源,為了便于學生開展課下自主學習,教師可以組織課下學習小組,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通過小組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進而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信息技術在輔助學習中的價值和優勢。在組織課下小組中,教師可尊重學生的主觀原則,學生自行組建學習小組,在完成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布置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要求各個小組通過密切配合完成。為了保證小組學習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選擇組長,由組長分配學習任務,可將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輔助工具,進而完成課下自主學習。
2.4建設交流平臺
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是提升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關鍵舉措,但是在課下,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制約,師生互動頻率不高,教師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教師可以更加便捷的與學生開展互動,首先,教師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軟件,構建與學生互動的高效平臺,而學生在課下也有渠道與教師溝通,及時將自己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其次,家庭和學校是小學生成長學習的主要場所,利用信息技術還有助于形成家校互動,教師可以及時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而家長也能夠將孩子的家庭表現反饋給教師,有助于更好的對學生開展教育;最后,語文知識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需要學生通過長期學習才能形成一定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利用社交軟件定期推送一些優秀文章和經典詞句,促使學生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一定的文學素養。
2.5運用微課模式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目前已經在各個學科中獲得廣泛應用,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教師在融合信息技術中,也要積極嘗試微課模式,提升教學的實效性。首先,科學制作微課視頻,基于小學生的個性特點,視頻長度控制在3到7分鐘左右,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講解;其次,微課視頻要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進而提升自主學習的效率;最后,微課視頻要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將語文知識以趣味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可以調動學生觀看視頻的積極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作為小學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在“融慧”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和價值性,嘗試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喚醒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個人語文素質和綜合能力,在未來成為一名時代需求的人才,助力學生成長與學習。
參考文獻
[1]丁兆巖. 淺談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探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43-44.
[2]伊興榮. 語文課堂因信息技術而精彩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 基礎教育論壇,2020(21):75-76.
[3]李瑞芹. "融慧"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 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讀寫),2020(7):84.
[4]楚晨光.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1(6):63.
[5]王熙樂.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路徑探索 ——以"識字、閱讀"教學為例[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