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中現階段閱讀的實際狀況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更好的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時關鍵并且必要的語文學習內容和方式。整本書的閱讀時最為傳統的讀書方式,其同時也是推動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學校育人目標、新課標規定和要求等各方面的需要。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標;整本書;閱讀教學
引言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能夠全面落實整本書閱讀作為閱讀的教學方法這一措施,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高中生本身背負較大的學業壓力,導致教師雖然想要實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但在實際的實行過程中顯得較為力不從心。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有著其他教學方式無法相比較的優勢。對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并且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更好方式,使得該教學方式能夠最大化的發揮起作用,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閱讀整本書的必要性
(一)國家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
整本書的閱讀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時學生想要使得自身在學習過程中不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價值觀上都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發展則務必要具備整本書的閱讀能力。只要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整體知識面能夠得到擴展。從而進一步的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當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所提高后,更有利于其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1]。
(二)學校育人目標的體現
目前學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通常都會制定適合自身具體情況的育人發展目標。一般情況下品德兼優、特長突出、思維敏捷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而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方式正好是這一目標的體現。通過閱讀整本書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將閱讀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乃至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樣就會使得閱讀貫穿于整個學生的未來發展過程,從而為學生的未來增添色彩,并且在常見進行閱讀后學生逐漸會形成一種求真求美的心理。
(三)學生成長的需要
實際上,不論哪一種閱讀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得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整本書教學則不僅能使得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其還能使得學生在精神方面得到富足感。一旦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其綜合素質顯而易見的會得到提高。當前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其日常生活中急需要鍛煉其自身溝通和分享方面的能力。整本書閱讀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培養這樣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掌握與人有效溝通以及和自己對話的方式,促使學生在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這樣一來閱讀給學生帶來的作用變得豐富起來,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言有著不小的推動作用[2]。
二、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策略
(一)閱讀內容規劃有序
以往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是進行短片文章的閱讀,整本書的閱讀訓練較少。對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制定一個長期、整體的讀數規劃,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學期內進行合理的整本書閱讀安排。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好高中三年的閱讀計劃,以提高學生閱讀積累量、閱讀水平同時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目標。整個閱讀計劃過程要體現“循序漸進”原則:
對于高一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剛上高中閱讀水平不高。此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汪曾祺小說選》等作品,作品要具備與教學內容有所關聯的特點,這樣既符合學生該階段的閱讀水平,又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有效閱讀。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觀看《紅樓夢》,等符合其閱讀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書籍進行整本書閱讀。同樣在對學生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找到與書籍有關的相關教材內容進行教學以此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一來,使得整本書閱讀的針對性更強,教學效果也更好[3]。
(二)指導學生把握閱讀速度
短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閱讀速度是一大關鍵,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掌握閱讀速度,進而其閱讀效果才能得以保障。對于高中生而言,雖然其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式但是閱讀一整本書還是稍顯吃力。首次閱讀一本書可以使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將文章內容大致進行了解。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書籍《鄉土中國》,該書籍內容語言表達流暢,同時具備淺顯易懂的特點,在閱讀上能夠使得學生更加快速的適應和掌握整本書的閱讀。在快速閱讀過程中,對于不太理解的章節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要停留過久,以免造成降低文章閱讀連續性的情況,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保持較為清晰流暢的閱讀思路,同時保持一定的閱讀熱情。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使用指讀的方式來進行整本書閱讀,手指會比眼睛移動的速度快,以此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同時學生的閱讀注意力也會優速提升。
(三)教師指導,開展自主閱讀
高中階段的學生通常閱讀意識不強,因此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在閱讀教學初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依照自己喜歡的書籍類型來選擇書籍進行閱讀,這樣是為了保障學生對閱讀有較高的熱情。同時教師要在此基礎上保障書籍的質量,從而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半途而廢的想法,教師要及時、積極、正確的做好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習慣。教師還可以設立相關監督機制來約束學生,使得學生更好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最后,在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寫讀后感或者書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及時的記錄讀書后的感受,這對于學生閱讀書籍后歸納、總結能力的形成有推動作用[4]。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隨著新課標不斷的深入,整本書閱讀教學標的更為重要,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提升閱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要正確教授學生采用合適的閱讀速度進行整本書閱讀,同時每一學期的閱讀都應該有合理的規劃。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保持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使得學生能夠進行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
參考文獻
[1]滕雅雯.高中語文新課標視角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與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00(020):P.168-168.
[2]傅丹莉.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 2019(2):58-58.
[3]潘斌軍,吳鳳翔, 白云霞,等.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學習策略探究——以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例[J].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36(001):110-113.
[4]劉艷紅.向散文更深處漫溯——高中語文散文類文本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9,000(027):196-200.
作者簡介:冉歐;1988年8月28日;女;重慶合川;土家族;研究生;中學一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