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在奧爾夫眼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是以學習音樂為目的,而是將音樂作為疏導心靈力量的一個手段。并以團體活動為主,每個兒童在團體中不同位置上承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各自的作用,重點在于幫助特殊兒童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在感受、想象音樂的同時,用說、唱、奏、動作、舞蹈等去模仿和探索音樂。
一、奧爾夫打擊樂器在資源教室中的應用
由于特殊兒童的特殊性,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比較弱,溝通能力比較差,但個別特殊兒童的模仿能力和動手能力還是相對比較好。為了促使和加快特殊兒童融入到普校中,針對資源教師是一名專職的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奧爾夫打擊樂培養特殊兒童擁有一技之長,增強特殊兒童的自信心,提高特殊兒童在普校的融合度。
(一)學習奧爾夫打擊樂器的作用
奧爾夫打擊樂器雖然只是一些小小的樂器,但是對于語言能力相對比較弱的特殊兒童來講,它們的作用不同尋常。奧爾夫音樂在資源教室中的應用,不僅讓特殊兒童通過音樂活動學習和鍛煉了忍耐、堅持、合作、等待等品質,發展了他們的語言能力、學習表達能力,身體動作的協調能力,培養了特殊兒童長效的注意力,還能治療特殊兒童膽怯不敢表現自我的缺點和加快他們融合到普通學校中。
(二)奧爾夫打擊樂器的分類
奧爾夫樂器有兩大類:第一類使無固定音高系類的敲擊樂器,也稱為非旋律性打擊樂器。第二類使有音高的樂器,也稱為旋律性打擊樂器。
(三)奧爾夫旋律性打擊樂器鐘琴的特點
鐘琴的特點:聲音清脆明亮、音相對比較高,音持續比較長,因此不適宜演奏快節奏的音樂,比較適合演奏富有詩情畫意和優美的歌曲,由于旋律性打擊樂器具有音高可以演奏樂曲或歌曲。
二、我校特殊兒童的特點及打擊樂器的選擇
(一)智力障礙兒童
我校現有8名智力障礙兒童,智商基本都在50-70之間,屬于輕度適應缺陷,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過程緩慢,保持不牢固,再現不精準,思維水平低下,基本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缺乏靈活性和變通性。我校智障兒童可分為兩類:第一,智力障礙兒童的動手能力很強,可以通過視覺的刺激促進他們的記憶力和動手能力,這類學生將主要安排他們進行小鐘琴的練習,其它打擊樂器為輔。第二,動手能力極差,手腳僵硬,做任何事情都要慢半拍的特殊兒童將安排他們練習一些聲音比較小,直接手握的打擊樂器,主要以串鈴、碰鐘、沙錘、響板為主,小鐘琴為輔。
(二)視力障礙兒童
我校有一名視力障礙兒童,由于視覺很薄弱導致她動作緩慢笨重,常處于焦慮的消極情緒狀態中,顯得很被動和無助。但是她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音樂的節奏很穩,音樂感知能力很強。根據她的優缺點,給她的定位為節奏領軍人物,她主要訓練的打擊樂器首先為大件的樂器,其次是沒有音高打擊樂器。主要以定音鼓、手鼓、大鼓、镲為主,其它打擊樂器為輔。
(三)肢體障礙兒童
我校肢體障礙的學生是六年級學生,他可以在輔助工具輔助下行走幾米,手指不受控制,智力也不高,學習能力差,但是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好,基于這些情況筆者選他為資源班班長,起到指揮和引領的作用。打擊樂器訓練的重點在小鼓,還可以是木魚、雙響筒、沙錘、串鈴等。
(四)聽力障礙兒童的特點
我校聽力障礙學生借助助聽器的情況下,聽力沒大問題,其智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等都屬于正常的范圍。所以,除了一些比較尖銳、刺耳、的打擊樂器他都可以接受和學習。
三、奧爾夫打擊樂器教學的關鍵點
(一)習慣培養
1.明確指令
四步指令“拿、奏、停、放”。打擊樂器的特性:一拿一動就會發出聲音的共性,為特殊兒童制定出訓練過程中的四個指令,它們分別指的是“拿起打擊樂器、演奏打擊樂器、停止演奏和放下打擊樂器”。
2.學會聽指令
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聽到或看到教師發出的指令,要在5秒內完成和執行指令。當一些特殊兒童沒有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指令將一次提示,二次警告,三次沒收打擊樂器。
3.學會收拾擺放打擊樂器
好的學習習慣靠培養和堅持。打擊樂器一般來說都是配對的,鼓配木槌,鐘琴配木槌、三角鐵配專用槌、串鈴一對、沙錘一對等。因此,在訓練中重點要培養特殊兒童收拾學具的習慣,讓他們按樂器擺放的固定地點,把相關的樂器擺放整齊,這樣不但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養成一種較強的責任感,還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
(二)分組分層次教學
為了能讓特殊兒童學習更多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根據他們的優缺點、學習能力和進度進行分組分層次引導教學及訓練。特殊兒童比較喜歡直觀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根據節奏型寫出簡單的適合特殊兒童的節奏圖。通過了一段時間地學習,再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合一起進行作品的結合,教師還要引導特殊兒童在團體活動中每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還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大家的面前,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亮點,樹立起特殊兒童的自信心。
(三)階段性融合
為了促進特殊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加快推動他們的成長速度,提高特殊兒童與普通學生的融合度。特殊兒童會不定期進行個人或小組的展演,這樣不止能塑造他們勇敢的個性,讓他們站在舞臺中央,鍛煉勇敢的心理,逐漸戰勝內心的恐懼,還可以讓特殊兒童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贊揚,增強和提高特殊兒童的自信心,促使特殊兒童更加努力認真地學習,勇于表現自我。
1.班級融合
首先可能讓特殊兒童把學會的打擊樂器在資源教室,在特殊兒童和個別教師面前展演,或是一人或是幾人或是小組可以表演幾小節,一句、兩句逐漸過渡到一段,還可以在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班級中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2.融合參演
班級展示作為基礎,學生已經習慣了站在舞臺的中央,做好充足的準備后,教師就要為他們尋找更大的舞臺,以學校的各種大大小小活動為主和普通學生一起參演,實施平等教育,讓特殊兒童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做到真正的融合。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教師做到持之以恒,需要獻上我們的“五心”,相信特教融合之路不會太艱難也不會太遙遠。
參考文獻:
[1]馬偉楠.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與實踐操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羅良英51F6EE54-FA67-4EAB-B252-366435E939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