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王加 劉璐
摘要:號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的地理,隨著高中課程科目增多和難度加大,許多高中生不適應,往往拖總成績的后腿,所以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重要。筆者在二十余年的教學生涯中,總結了幾個有效的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地理學習的華麗轉身是完全有可能的。
關鍵詞:暗礁;誤區;策略;吃透
一、弄清學習的“暗礁”。
(一)查找“暗礁”,有的放矢。高中地理成績不理想,首先要找到根本原因。是常用的地理原理、概念沒理解,基本解題方法沒有熟練掌握,還是圖形圖像沒有爛熟于心等等[1]。如地球運動規律、大氣運動模式、地表水循環,以及洋流、氣候、自然帶與氣壓帶風帶圖判讀解析,加上時區、地方時、太陽高度角及其相關計算等,是高中階段地理的核心內容,有一個弄不清楚,就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有幾個弄不清楚,就可能聽不懂地理課。找準疏漏之處,趕緊彌補。有疑問的地方要馬上請教老師。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好比大船出海要有一張航海圖,要弄清暗礁在哪,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就要出大事故。
(二)要處理好看書與做題的關系。看書與做題的時間分配建議4:6或3:7,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看書時,要一字一句地閱讀課本內容,畫出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不理解的地方,先獨立思考,不清楚的做好標記,歸類分析之后再去問老師,認真聽老師的分析,糾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有時候,一做題,你可能又沒信心了。此時不要急操,可以告訴自己:“我沒有必要做對每一道題,能做對60%~70%就達到目的了,因為這是進步的開始。”可能感到有些題似是而非或根本不會做,這是正常現象。此時,看完書馬上做題是關鍵,因為只有通過做題,才能檢驗你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另外,只做教材上的題也是不夠的,每一節都要做一些老師命制和推薦的課外習題,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于難題一定要做,但可以降低難度(如可以只做某一問或某幾問,也可以嘗試換一種問法,看答案是否好組織一些),以此來獲得信心。抓住最關鍵的地方并比較恰當地分解開來,自信心增強了,就有了更進一步學習的渴望。
二、搞清聽講的誤區。
(一)要認真聽講,極少走神。多年經驗告訴找們,學不好地理,主要是上課走神造成的。上課走神的表現多種多樣,看窗外、打量同學、觀察老師、打瞌睡、看課外書、與同學說閑話、想其他問題……如此等等。特別是打瞌睡,是學習進入惡性循環的開始。一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無法知道老師下一步的講解內容,只能成為被動的聽講者,無法成為課堂教學中主動的參與者。因此,只有杜絕上課走神,你才能進步,才能提高地理成績,做一個快樂而輕松的學生。要做到上課不走神,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時間,保持旺盛的精力。
(二)善問老師,高效提升。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弄懂了某些知識,但是一做題就發現還是不順手,這說明你對這些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時,你可以不去找老師而選擇獨立思考,你要相信自己,有時只是差那么一點點。如果獨立思考不能解決問題,你一定要去找老師,把你的理解詳細地說出來,有經驗的老師一聽就能發現你知識上的缺陷或解題方法上的不當之處,三言兩語就能使你的能力發生質的飛躍。[2]
三、吃透突破重點難點的有效手段。
(一)會讀各種地圖,練好基本功。地圖是每一次考試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習地理的基本功。找出以前成績不理想的試卷看一看,你會發現60%的失分是地圖不會判讀造成的。特別是地理的計算題,更是與模式圖息息相關。因此,可以斷言:只會讀圖,可能得不到高分,但肯定不會不及格。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差生與優秀生的本質區別可能就是會不會讀圖。當我們糾結于某個復雜的圖形時,我們應當仔細審閱這幅圖形的輔助材料,直到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這樣讀圖就往往能迎刃而解。
(二)要用好備忘本,避免再犯錯。不犯重復性錯誤,這是打贏戰斗的不二法門。要在地理考試中取得越來越優異的成績,也要盡最大可能避免犯重復性錯誤。事實上,考試成績好的學生,一錯再錯的概率要遠遠小于成績不好的學生,而成績不好的學生之所以成績不好,主要是一錯再錯造成的。怎樣才能避免再犯錯呢?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成績好的學生普遍善于總結經驗,把不會的問題問清楚,真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這里要特別強調“真正”兩個字,因為許多成績不好的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有時也去問老師,也耐心地聽老師講,而且聽懂了,但是僅僅滿足于聽懂了,沒有把聽懂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道題了。幾天后考試時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時才發現寫不完整,有那么一點還沒有理解,卡殼了,重蹈覆轍。若是當時問過之后馬上把正確答案完整地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馬上繼續請教老師,就不會出現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謂“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步“寫下來”,就造成了考試成績的天壤之別。
(三)備忘本記什么,如何鞏固?備忘本應當記以往的錯題以及訂正答案,還可以記其他地理知識,如規律性的知識、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如常見地點的時區、跨越日界線的規律、某些特殊地點的氣候類型等)、一些地理事象的分析思路等。那么如何鞏固備忘本上的知識呢?第一步,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或原理或規律)。拿出一張白紙,把這個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邊。第二步,設想一種場景,你正要向別人傳授這個概念。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個概念的解釋,就好像你正在教導一位新接觸這個概念的學生一樣。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關于這個概念真正理解了多少,以及是否還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第三步,如果你感覺卡殼了,就回顧一下學習資料。回到原始的學習資料并重新學習讓你感到卡殼的那部分,直到你領會得足夠順暢,順暢到可以在紙上解釋這個部分為止。第四步,為了讓你的書寫通俗易懂,可以簡化語言表達。通過簡化語言表達,與已有的知識建立一種類比關系,實現真正地理解所學內容。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地理并不難學,關鍵是能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明確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不同,前者靠記憶就能拿高分,而后者必須充分調動思維,在創新觀念指導下,進行推演和思索,所以高中生要迅速適應課程,及時更新學習方法,實現高中地理學習的華麗轉身[3]。
參考文獻
[1]秦玉海.談高中地理學習中的地圖應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0(4):48.
[2]張建鳳.如何開展問題式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23(2):107-108.
[3]王迎春.創新觀念下提升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20(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