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教育部 2012)。《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要素,其中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水平和特征”(教育部 2020)。課程專家余文森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要有超前的意識,要自覺地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參照,準確領會學科核心素養的完整內涵和實現途徑,做到“為我所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基于已有優秀教學傳統,尋找提升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為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閱讀是一種積極思維的智力活動過程(滕家慶2016)。閱讀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既是英語學習的內容,又是英語學習的手段(謝建民 2019)。在初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有大量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機會,而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品質提升的過程。下面以《21世紀英文報TEENS(初一版)》ISSUE 613 Have some fun in Hainan為例,從三個方面討論如何在初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促進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而閱讀能夠直接促進其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能夠間接培養其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吳安華(2018)認為,教師應優化閱讀教學設計,創造性地使用英語閱讀文本,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過程。在Have some fun in Hainan的教學中,教師進行了如下設計:
Step 1:Lead-in
結合Have some fun in Hainan文本內容,教師在此環節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Do you like travelling?”“Which places have you ever travelled to?”“Have you ever been to Hainan?”“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ainan?”驅動學生思考,激活其背景知識和旅游經歷,使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I have been to Hainan;I have never been to Hainan.I know much/little about Hainan.”等基本句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對話活動,即讓學生將這些基本句型演繹出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提前錄好對話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這相當于創造了一個學習情境,容易激發其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信心和參與度,鍛煉其語言能力和合作意識,從而為后面的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個環節也可以設置成讓學生做一個presentation,跟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既有助于提升其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以為接下來的tour guide作好鋪墊。
Step 2:Pre-reading
這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了解文本內容的興趣。教師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設計如下任務:假如你是導游,向游客介紹海南。這樣學生必然會認真閱讀文本,思考自己作為導游如何讓顧客滿意。教師提供了如下幾個問題作為參考:
1.What is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Hainan(including its location,history,people etc.)?
2.What special things can we see and do in Hainan?
3.What interests you most?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條理地準備tour guide。在準備tour guide的過程中,學生要從文本中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編輯成適合tour guide語言特點的文字,然后呈現給大家。學生作準備的過程也是提升思維品質的過程。在這個讀前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Step 3:While-reading
這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節。在實際教學中,基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需要,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閱讀,更好地掌握文本內容。學生設計了如下思維導圖(見圖1、圖2):

圖1

圖2
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更有層次。通常思維導圖越清晰,學生的閱讀就越高效。從學生設計的思維導圖可以看出,不僅其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而且將原本無趣的文字和形象的圖片相結合,大大增強了記憶效果和持久性。更重要的是,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掌握了文章內容,使其能用自己的語言對文章內容加以描述,提升了語言運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如果單從英語知識掌握的角度看,閱讀就是一個純粹的英語信息輸入的過程;如果同時從思維的角度看,閱讀就是一個思維體驗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高質量的閱讀體驗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增強其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升其思維品質,為其終身學習夯實基礎(邱美春 2018)。因此,如果能在優化閱讀教學設計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那么其思維品質的提升就會有一個更加堅實的基礎。
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口頭表達。從閱讀教學的角度看,這樣的設計實際上是通過語言輸出任務驅動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在上面的Post-reading環節,教師采用了Reading circle(閱讀圈)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夯實提升其思維品質的基礎。教師把班級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分別扮演 Word master、Summarizer、Question master和Connector。
Word master:Find out 5 words to describe Hainan.Tell your group why you think these 5 words are important for Hainan.
Summarizer:Summarize the text and introduce Hainan to the group memb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key words.
Question master: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ainan,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like to ask most?Raise questions for further thinking.
Connector: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of Hainan,find out the connections to your own real life.Share your trip to your group members.
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體驗是豐富的。究其原因,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時能根據自己的認知,甚至興趣、愛好、習慣去思維,從這種極具個性的閱讀過渡到后面的小組交流,成為提升思維品質的過程。學生只有對文本內容有深刻的思考,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或復述。學生采用的方式多種多樣:一開始他們自主閱讀,通過分析文本內容,思考、判斷自己在敘述相應角色內容時應采用什么樣的語氣、表情甚至動作;后來他們自發在小組內選擇一個伙伴分享自主閱讀時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會有思維的碰撞,也意味著其思維走向了深入。因此,這是一種深度思維。
學生經過這種具有豐富體驗的閱讀,不僅錘煉了語言能力,而且培養了文化意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中能基于英語文化進行思考,如上面提到的語氣、表情、動作等。有了這些閱讀行為,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就有了保證。
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是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研究表明,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可以培養辨別思維能力;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可以看到思維的活動軌跡;歸納與概括是通過思維重新建構語言的過程(李經國、林海寧 2016)。日常教學經驗表明,只有英語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時,他們才更愿意主動加工英語內容,從而提升思維品質。
在Have some fun in Hainan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報刊內容后,把課堂內容從海南拉到學生的家鄉——江蘇。具體信息見圖3:

圖3
接著,教師詢問學生江蘇省名稱的由來:“How did Jiangsu get its name?”安徽、江蘇原本同屬于江南省,于1667年分開,答案見圖4。

圖4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閱讀的內容,又要關注以什么樣的情景催生內容,以什么樣的方式表達內容。因為這些方面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影響其閱讀效果。然后,教師通過中山陵、蘇州園林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家鄉文化。
Sun Yat-sen is the forerunner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Dr.Sun Yat-sen’s Mausoleum(中山陵)lies in the south east,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People started to build it in 1926,and finished in.In 1961,it becomes national key units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There are four very famou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拙政園);The Lingering Garden(留園);The Lion Forest Garden(獅子林);The Canglang Pavilion Garden(滄浪亭).All of them have been included in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世界文化遺產名錄)since the end of 1997.Among these gardens,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s the most famous and biggest garden which shows the all typical characters of the classical garden.
語言和思維的關系緊密,英語閱讀的最終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的思維品質。學習和使用英語可以極大地豐富思維方式,更好地促進思維品質的發展。課堂上,教師通過對Have some fun in Hainan一文的解讀,使學生對Hainan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對如何描述一個省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同時,教師通過拓展閱讀,使學生對自己的家鄉——江蘇省有了更多的了解。有鑒于此,教師布置了仿寫的課后作業,標題為Have some fun in Jiangsu。寫作是作者對已有的思想或觀點進行高度提煉、加工和組合,從而以文字形式輸出的過程;它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只有具備足夠有效的信息輸入,才能保證高質量的寫作生成(傅海燕 2018)。思維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思維產出的形式之一。思維過程伴隨著分析、推理、評價、自我調節等一系列思辨技能的運用(陳則航、李曉芳 2018)。程曉堂(2018)強調,寫作訓練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寫作過程是思維品質得以提升的過程。
閱讀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離不開教師對學生閱讀過程的全面、準確把握。大量經驗證明,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精準設計閱讀問題,科學搭建學習支架,合理發掘文化元素,從而真實有效地將英語學科思維品質的提升踐行于英語閱讀教學中。
閱讀理解的過程其實是對文本進行加工和解碼的過程,也是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的過程。只有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才能更好地完成英語閱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有效閱讀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應成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行為自覺。只有這樣,才能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現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