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衛(教授)
為加強教育質量監測評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1997年發起一項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并于2000年首次開展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基本學科素養評估。作為一項專門針對15歲學生的世界性學業評估項目,由于其參與國家范圍之廣、開發設計理念之新、評估測度標準之嚴、評估結果影響之大,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2012年,OECD在三個基本學科素養評估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個特別評估項目——財經素養評估,作為附加項目納入三大核心能力評估體系。
每次評估前,OECD都會針對各項評估發布相應的評估框架,闡釋該項評估的素養定義、情境要求、認知過程與能力維度。各學科評估框架不僅是PISA評估的主要依據,而且對參與國具有鮮明的政策導向。制定評估框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教育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為教學目標的過程,通過排名效應、國際比較、證據供給等方式推動參與國(地區)的教育政策改進[1]。財經素養評估框架是PISA財經素養評估的重要依據和實踐指導性文件,自2010年發布首版《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PISA 2012 Financial Literacy Framework)后,OECD為開展2015年和2018年的PISA財經素養評估,同樣發布了相應的評估框架(這三個版本的框架統稱為《原框架》)。2019年4月,OECD發布了新的《PISA2021財經素養分析和評估框架》(PISA 2021 Financial Literacy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簡稱《新框架》),作為2021年PISA財經素養評估的重要依據文件。
與《原框架》相比,《新框架》發生了哪些變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厘清這些問題將對參與評估國家的財經素養教育政策和實踐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國曾組織參加PISA三個基本學科素養評估,且均取得了優異成績,當前我國正全面加快推進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因此,深入研究和比較PISA財經素養評估框架的變化,兼具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PISA財經素養評估的第一個評估框架——《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是OECD于2010年6月在美國波士頓首次召開的財經素養專家組(Financial Literacy Expert Group,FEG)工作會議上發布的,是OECD在國際范圍內開展財經素養評估的第一步,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之間討論財經素養開發項目、設計財經素養評估工具提供了一種通用語言。
《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首次為財經素養提供了一個可操作性定義(Working Definition),并為實施財經素養評估界定了三個維度,即內容(Content)、過程(Processes)和情境(Contexts),明確了各維度所包含的內容域。其中:內容維度包括金錢和交易、計劃和管理財務、風險和回報、財務情境四個內容域;過程維度包括區分財務信息、在財務情境中分析信息、評估財務問題、應用財經知識和理解四個內容域;情境維度包括教育和工作、家和家庭、個人、社會四個內容域。此外,該框架還界定了財經素養與非認知技能、數學和閱讀素養、學生財經行為和體驗等之間的關系。
《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的重要貢獻在于:一是明確界定了財經素養評估的三個維度——內容、過程和情境;二是清晰區分了財經素養和數學素養的邊界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數學素養和財經素養的關系
與《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相比,《PISA2015財經素養框架》唯一的變化是評估方式,即用計算機代替原來的紙筆方式進行評估,其他方面的內容并未發生實質變化。一是繼續沿用《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對財經素養的定義,即財經素養是關于財經觀念和風險的知識和理解,以及運用這種知識和理解的技能、動機和信心,從而在各種財務情境中做出有效決策,增進個人和社會財務健康,并參與經濟生活。二是繼續沿用《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確定的三個維度,以及每個維度包含四個內容域的得分點分布(見表1)。以上評估方式與框架維度內容延續到《PISA2018財經素養框架》中。

表1 《原框架》三維度及內容域得分比例
從框架文本看,《PISA2018財經素養框架》與《PISA2015財經素養框架》相比并未發生明顯的改變。但在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結果報告中,能夠發現該版本與之前兩個版本相比所強調的一些改變。
1.區分青少年財經素養和成人財經素養。
OECD官網公布的四卷本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結果報告中,第四卷《關于金錢,學生明智嗎?》于2020年5月7日發布。在該卷中,OECD正式認同并采納了之前一些組織關于青少年財經素養、成人財經素養、財經教育的定義。
關于財經教育,OECD的定義是:財經教育是指財經消費者和投資者對財經產品、觀念和風險的理解過程的改進,并通過信息、指導和(或)客觀建議增進技能和信心,從而更加了解財經風險和機會以做出明智的選擇,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并采取其他有效行動來改善其財務狀況。其中,理解、技能、信心,以及應用理解和技能的觀念是該定義的關鍵要素。這一定義在2012年受到G20各國領導人的一致贊同,并應用于OECD大多數成員國。
關于成人財經素養,經合組織國際財經教育網絡(OECD 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Financial Education,OECD/INFE)的定義是:成人財經素養是做出合理的財務決策并最終實現個人財務幸福所必需的意識、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組合。該定義最初由阿特金斯(Adele B.Atkinson)和梅森(Flore-Anne Messy)于2012年提出,同年得到G20國領導人的認可,OECD于2016年采納這一定義,現已得到全球廣泛認同。
《PISA2018財經素養框架》中關于青少年財經素養的定義,是以OECD關于財經教育和成人財經素養的界定為基礎的,其從成人財經素養的定義中提煉,使之更適合于15歲的青少年學生。青少年財經素養是指青少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財經領域相關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在復雜情況下提出、解決和解釋問題時,應具備的分析、理解和有效溝通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社會復雜經濟生活的挑戰。
OECD/INFE基于已有的財經教育學習框架和PISA財經素養評估框架,開發了《青少年財經素養核心競爭力框架》,該框架描述了關于知識、態度和技能的財經素養基準水平,能更好地滿足評估15~18歲青少年更完全和更安全地參與財經生活的需要。該框架基于產出導向,考慮了國家和地區間文化、經濟等環境的不同水平和差異,并能夠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加以運用。
2.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結果報告。2018年財經素養評估共有43個問題項目,其中三分之二的問題項目曾在2012年和2015年財經素養評估中使用過。在20個參評國家中,OECD成員國有13個,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部分省)、智利、愛沙尼亞、芬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和美國,其他7個合作的非OECD成員國為巴西、保加利亞、格魯吉亞、印度尼西亞、秘魯、俄羅斯和塞爾維亞,中國并未參加此次財經素養評估。
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結果顯示,從總體上看,愛沙尼亞的學生在財經素養方面的表現要優于其他參評國家,其次是加拿大和芬蘭;OECD成員國和經濟體中,平均85%的學生的財經素養達到2級水平,在加拿大、愛沙尼亞、芬蘭和波蘭,有超過90%的學生至少達到2級水平,而在除俄羅斯之外的6個非OECD成員國,超過20%的學生未達到這一水平;在參評OECD成員國中,大約10%的學生具有5級最高水平的財經素養,這些學生能夠在與他們未來相關的財務情境中運用財經知識,分析復雜的金融產品,考慮比較復雜的財務文件;在愛沙尼亞、加拿大和芬蘭三國,有接近或超過五分之一的學生在財經素養方面的表現達到5級水平。
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結果報告還分析了參與國青少年財經素養平均表現與其他因素的相關性。在財經素養與國家人均GDP的相關性方面,將19個國家(加拿大因只有部分省份參加除外)的評估數據繪制成散點圖,通過繪制最佳擬合曲線,發現青少年財經素養平均表現與國家人均GDP直接相關(R2=0.76),但一些人均GDP相對較低的國家(如愛沙尼亞和波蘭)青少年財經素養平均表現優于美國、澳大利亞等人均GDP相對較高的國家。在財經素養與數學、閱讀素養的相關性方面,研究表明,財經素養表現與數學和閱讀素養表現呈較強的相關性。在OECD成員國中,財經素養與數學和閱讀素養的相關度分別為0.87和0.83,相較而言,數學素養和閱讀素養的相關度為0.81,且這些強相關性在每一個參與國中均能夠觀測到。此外,在財經素養與基本金融產品使用和國家金融市場發展的相關性方面,結果表明,青少年財經素養平均表現與基本金融產品使用顯著相關(R2=0.72),而與國家金融市場發展的相關性不顯著(R2=0.02)。
此外,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還對來自30個國家超過5萬個18~79歲成人開展了財經教育數據的收集和評估,包括金錢時間價值、利率、通貨膨脹、風險變化等財經知識和話題,評估結果提供了該群體在財經知識、態度、行為等方面的特征。在17個參與國和經濟體中,平均62%的成人至少能夠正確地回答7個問題中的5個問題,巴西和俄羅斯兩國則不到50%,愛沙尼亞和芬蘭兩國的這一比例分別達到73%和70%。盡管PISA認為在采用不同的評估工具和不同的分組對青少年和成人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時應當謹慎,但基于青少年和成人不同表現水平的國家排名,能夠表明在一些國家中存在一個相當重要的代際分界線。例如,波蘭青少年在評估中表現較好,但波蘭成年人的表現不如其他國家成年人的平均水平。根據以上青少年財經素養與一國人均GDP、青少年數學和閱讀素養的相關度,以及青少年與成年人財經素養的代際分界等評估結果,我們可以預測,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達省市的青少年參加PISA2021財經素養評估可能取得較為優異的成績,其表現可能超過成年人財經素養的平均水平。
2019年4月,OECD發布了《新框架》,包括背景、序言、財經素養概念、組織域、財經素養評估、財經素養與其他領域知識與技能的相互作用、報告財經素養、參考文獻和附件等九個部分。其主要變化如下:
1.修訂財經素養的概念。OECD于2002年針對政府治理中低水平的財經認知所導致的潛在結果發起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財經教育項目,并在2005年發布的《財經教育和認知的原則以及良好實踐的建議》中對財經教育進行了概念化,而后在2012年的《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中定義了財經素養。可以說,對財經素養的研究和關注大大推進了財經教育的實踐進程,同時也表明了財經素養與財經教育的密切聯系,突顯出財經教育對培養和增進財經素養的重要性。
在PISA2015和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中,延續使用《PISA2012財經素養框架》中對財經素養的定義。《新框架》認為《原框架》對財經素養的定義仍是相關的和合適的,僅建議進行略微修訂。在實踐中,考慮到廣義的“態度”與財經素養的認知特征相關,以及“態度”對于財經行為的重要性,因此用“態度”代替原概念中的“動機和信心”。《新框架》將財經素養的定義修訂為:財經素養是關于財經概念和風險的知識和理解,以及運用這種知識和理解的技能和態度,從而在各種財經背景下做出有效經濟決策,增進個人和社會的財富健康,并參與經濟生活。《新框架》對財經素養的定義同樣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認知層面,包括知識和理解、技能和態度;二是目標層面,包括有效經濟決策、增進財富健康、參與經濟生活。
2.調整各維度內容域得分點分布。《新框架》與《原框架》采用相同的評估方法和邏輯,同樣將財經素養評估分為三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四個內容域,只是對內容和過程兩個維度的內容域得分點分布進行了微調,情境維度各內容域得分點分布并無變化,如表2所示。

表2 《新框架》評估維度和內容域得分點分布
從調整后各維度內容域得分點分布的變化可以看出,《新框架》增加了對財務情境和財務風險等現實情境中主觀態度內容域的得分權重,并且相應調減了對客觀知識和理解應用等官能訓練中一般學習內容域的得分權重。但從整體得分點的分布來看,《新框架》中仍然對金錢和交易、計劃和管理財務、風險和回報等一般學習內容保留了較高的得分點分布權重。
財經素養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重要核心素養。PISA2018財經素養評估結果報告表明,OECD成員國和一些經濟發達國家較早成立國家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專門機構,開設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課程,開展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實踐,并取得了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和推廣的經驗。《新框架》各內容域得分點分布的調整,鮮明表征了PISA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目標向度改進。
1.強調布魯姆教育目標的二維向度。教育是形成素養的重要途徑,學校是素養教育的主陣地。美國著名的教育和認知心理學家、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認為,任何學習行為的首要目的在于它將來能為我們服務。學習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為將來服務,第一種方式大體上限于通常所講的技能——特殊遷移,第二種方式則是使日后工作更為有效的原理和態度的遷移——非特殊性遷移。學生學到的觀念越基本,對新問題的適用性就越強,這些基本觀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還包括培養對待學習和調查研究、推測和預感、獨立解決難題的態度。
半個世紀之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為了提升教學測驗和評鑒的成效,召集美國教育專家學者開展專題研究,形成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該分類自1956年提出后幾經修訂,最終將知識與認知過程統一到教育目標分類中,被全世界教育界廣為采用,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布魯姆的教育目標理論將教育目標分為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知識向度分為事實知識(A)、概念知識(B)、程序知識(C)、元認知知識(D);認知歷程向度分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六個階段。其中:事實知識和概念知識通常屬于非特殊性遷移知識,包括關于術語的知識,特定細節和元素的知識,分類和類別的知識,原理和通則的知識,理論、模式、結構的知識等;程序知識包括特定學科的技能和演算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知識、運用規則的知識,即通常所說的特殊遷移、技能;元認知知識是個體對自己認知活動的監測與調控[2],涉及人、任務和策略以及三個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一種更高級別的思維,它包括對參與學習的認知過程的積極控制、實現特定學習任務的計劃、對理解過程的監測和對任務進展情況的動態性評估。元認知在面臨要解決的問題時,能夠選擇和調節相關智慧技能的運用,并使針對任務的認知策略發揮作用,這種支配其他策略動作的元認知策略又被稱為“執行的”或“高級的”策略,是個體監測與調控具體情境中適用于所有工作的一般策略知識[2]。
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是培養青少年財經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從《新框架》三個維度對應的各內容域得分點分布調整看,《新框架》同時強調了布魯姆教育目標的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
2.《新框架》對財經素養教育目標的回應與觀照。“素養”是認知、技能與情感的綜合體現,是對具體認知、技能及情感在綜合基礎上帶有抽象意味的超越,即“綜合”“抽象”是素養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妨礙從不同側面,如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對素養進行把握和考察[3]。
財經素養教育既是形成素養的教育,又是教育形成的素養。既要回應素養教育作為一般教育的目標向度,又要觀照按照教育目標形成財經素養的基本特征。如果將布魯姆教育目標向度按形成素養基本特征的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進行遷移,正好完美契合PISA財經素養評估框架中的內容、過程和情境三個維度(如圖2所示):在認知意義上,素養可被看作是一種抽象、形式化的知識,是對素養靜態的觀測和描述,對應著一般學習過程中知識向度的事實知識和概念知識,即由A1、B1、A4、B4四格圍成的內容維度(圖2中灰底色矩形區域);在技能意義上,素養可被看作是一種抽象、程序化的方法,是對素養靜態的表征和描述,對應著一般學習過程中知識向度的程序知識,即由B2、C2、B5、C5四格圍成的過程(processes)維度(圖2中灰底色塊狀矩形區域);在情感意義上,素養可看作是一種具體、情境化的策略,是對素養動態的實踐和調整,對應著一般學習過程中知識向度的元認知知識,即由C3、D3、C6、D6四格圍成的情境維度(圖2中灰底色斜線矩形區域)。

圖2 《新框架》對財經素養教育目標的回應與觀照
《新框架》中財經素養評估的三個維度及各維度內容域,與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體系中的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形成了映射,體現了財經素養評估的教育目標向度觀照。用知識向度映射財經素養教育“教什么”,用認知歷程向度觀照財經素養教育“學什么”,用《新框架》中各內容域得分點權重分配,突出財經素養教育目標中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應予強調的內容域,即教育目標是“形成什么”。
表2情境維度中的個人(35%~45%)、家和家庭(30%~40%)是《新框架》所有內容域中權重最高的兩個,對應著圖2中由知識向度的程序知識、元認知知識與認知歷程向度的分析、評價、創造三個階段交叉形成的目標范圍,該范圍拓展后即形成圖2中的情境維度,回應了《新框架》情境維度的四個內容域;表2過程維度中的分析財務信息和情境、評估財務問題,以及內容維度中的金錢和交易,在《新框架》所有內容域中權重排在第二位,過程維度中的分析財務信息和情境、評估財務問題,對應著圖2中由知識向度的概念知識、程序知識與認知歷程向度的應用、分析、評價三個階段交叉形成的目標范圍,該范圍拓展后即圖2中的過程維度,回應了《新框架》過程維度的四個內容域;同樣,內容維度中的金錢和交易與權重相對較高的計劃和管理財務、風險和回報,對應著圖2中知識向度的事實知識、概念知識與認知歷程向度中的記憶、了解、應用三個階段交叉形成的目標范圍,該范圍拓展后即圖2中的內容維度,回應了《新框架》內容維度的四個內容域。
事實上,每次OECD發布PISA評估結果報告后,都會在全球范圍內引起關于PISA評估框架科學性的質疑。考慮到我國開展財經素養教育的廣泛性和參加PISA財經素養評估項目的可能性,必須正確對待PISA財經素養評估框架,并在我國財經素養教育過程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PISA評估框架決定著評估結果的可比性與科學性。從我國上海單獨參加PISA2012評估,成績排名全球第一,到由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4個省(市)參加PISA2015評估,成績排名位居第十,再到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4個省(市)參加PISA2018評估,成績排名重返世界第一來看,不同年度的PISA評估成績排名會發生大幅度變動。而這一現象在PISA歷年評估中并非獨特的存在,從而引發了關于PISA評估框架科學性的質疑。
早在2014年,英國的《衛報》就刊登了一份來自大約80位教授和相關領域專家的聯名信。聯名信在質疑PISA評估框架科學性的同時,還呼吁OECD停止這項評估。第一,PISA評估項目和其他量化測驗一樣,其指標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那些不可被量化的有關個人發展的其他方面(如體育、美育等),導致其結果并不能準確地衡量學生的學習結果;第二,PISA評估本身過于強調教育的經濟功能,其指標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教育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如公民參與、社會福利等)的考量;第三,PISA評估導致很多國家和地區更關注能夠短期提升本國和地區評估結果排名的方案,而忽視長期改善本國或地區教育的目標。
在PISA財經素養評估中,以上問題同樣存在。比如:財經素養評估指標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被準確地量化?其指標設計是否能夠考量教育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功能?盡管如此,仍然可以從《新框架》的改進中清晰地看到客觀性的評估指標正在被弱化,教育的目標向度正在有所轉化,從而感受到OECD為評估框架的科學化所做的努力。
從評估框架確立和教育實踐看,2016年11月,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在北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并于2018年1月正式發布《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這是我國官方研究機構發布的第一份全國性的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在五個維度上將我國財經素養教育目標確定為知識、技能、態度三個目標,既體現了中國特色素質教育培養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突出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又符合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的知識向度和認知歷程向度,完美地實現了國際教育目標理論與中國特色財經素養教育目標理念的整合。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表示,我國目前已有許多學校在自覺參考和使用《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開展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
當前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覆蓋范圍不夠廣泛、課程建設不成體系、課程內容不夠完善、課外實踐缺乏配套等問題。原因在于,我國對歷年PISA財經素養評估框架的分析和研究不夠深入,對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目標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定位不夠清晰,對財經素養教育目標(從內容維度到過程維度再到情境維度)不夠重視。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在推進財經素養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有問題意識,瞄準當前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又要有目標導向,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長遠目標。
基于《新框架》中指標內容和目標向度的改變,觀照當下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的教育目標與教育實踐,有針對性地開設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課程,開展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實踐活動,不僅對我國參加PISA財經素養評估具有重要啟示,而且對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