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摘要: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實施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的意義
高中時期是青春期的主要階段,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發育最為顯著的時期,正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學習、生活、自尊心、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會使他們的情緒變得極不穩定。因此,關心并重視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學校體現以人為本和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的標志,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責任,對于學生學習與身心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施方法
心理處于健康正常的狀態,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個體如果處于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往往傾向于接受與主流的社會規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對不良規范失去抵抗力從而形成不良品德。因此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甚至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才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到理解,尊重,寬容,善待每一個學生。要做到理解,尊重,寬容,善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高中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種要求得到社會、集體和他人承認自己人格和能力的一種思想感情,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因此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能以一個好朋友身份出現,中學生就愿意與之接觸、愿意溝通。他們的宣泄、傾訴以及師長們的寬容、解答、理解,不知不覺中會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導作用。始終把“尊重學生”放在第一位,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更深入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了解學生心理,實現因材施教。性格是人的個性中最重要、最顯著的心理特征,在個性中起核心作用,也是個別性的集中表現。人的性格不是天賦的,遺傳只提供性格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基礎,也就是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了解其外在的行為表現,更要了解其心理的需要和心理發展的趨向。設身處地的、客觀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和感受。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要做到耐心細致,注意方式方法手段,避免學生產生新的心理問題。因此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只有在細心觀察,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掌握了學生出現的問題的原因的前提下,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突出重點,悉心觀察學生思想變化。由于高中階段是承接大學教育的“轉折期”,不論是心理變化,還是課業壓力都有質的變化。很多高中生會出現家長眼中的“叛逆期”,其實這是學生心理、生理成長的必經階段,在此時期,由于家庭教育和學習環境的變化,會造成一些高中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更有甚者會因為考試受挫、青春萌芽感情變化、家長的不理解等因素,造成神經衰弱、感情脆弱,甚至導致精神抑郁。在近年來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不乏聽聞學生離家出走、自殘甚至自殺等極端情況,這些都是疏于心理健康教育,導致的嚴重后果。盡管現代社會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高中生階段其心理的不定性、延展性、變化性與波動性等特點較成人有更多的特殊性,因此班主任在針對發現有心理障礙苗頭和思想變化的學生,開展附加心理矯治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做到有的放矢,針對學生心理調整能力較弱、對事物認知有不完整性的特點,采取認同、談心、傾聽、指導等步驟,開展幫助和教育,解開學生的“心結”,讓他們恢復到花樣年華應有的心理狀態。
4.家校聯動,密切配合共同促進高中生健康發展。培養高中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養,是學校和家庭共同的教育責任和社會擔當。作為高中班主任,首先要認識到除了擔負班級管理和專業課程教學責任之外,班級全員的心理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環,讓學生從校園環境中不僅學到科學知識,更能學會心理成長,從而為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班主任在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環境,將家庭輔導與學校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適當的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輔導,將家委會平臺建立成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紐帶,經常性與家長共同關注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同時共享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做到校門內關注,校門外關心,使全社會都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有認識,讓高中生不論在學習、生活上都能體會到溫暖與關愛,從而使他們充滿正能量。
總結:高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班級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在班級中做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活動和班級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將對學生的一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3).
[2]蘇毓麗.班主任工作中溝通技巧初探[J].現代交際,2013,(02).
[3]袁亞玲.新形勢下高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2020(32).
[4]王統憬.淺析如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