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奕
摘要: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進行表演展示的過程中,離不開技巧的運用與技術的培養。學生在掌握舞蹈技巧進行舞蹈表演時,能夠更加輕松的展現出舞蹈的情態,推動舞蹈情節的變化,并且技術技巧的教學具有重要的舞蹈教學意義。技巧作為高中藝考生舞蹈水平的重要體現,但是在目前掌握技巧應用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弊端。由于學生過于崇拜技巧或者是濫用技巧,導致高中藝考生進行舞蹈展示時,更加注重于舞蹈的觀賞性質,脫離了技巧本質的訓練活動。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加強舞蹈展示中技巧的研究,并更好地突出技巧所帶來的美感,以此來為后續舞蹈的表演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中藝考;舞蹈技巧;技術;重要性
舞蹈表達需要一定的展示技巧,技術技巧的巧妙運用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在進行舞蹈展示的舞臺效果,并且其技巧的展示與運用在舞臺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高中藝考舞蹈表演來講,需要合理的運用技巧,并將其技巧與情感的舞蹈進行相結合,從而增強舞蹈的藝術表現能力,實現舞蹈與觀眾之間的有效情感溝通,增強高中藝考舞蹈的舞臺展示效果。對于高中藝考舞蹈生來講,隨著軟開度和技術技巧舞蹈藝術統考中占分達到百分之35這一因素,對此,應當在訓練的過程中,更加重視技巧展示的藝術性,而不能盲目的運用炫技性動作吸引注意力,這樣進行舞蹈展示則脫離了高中藝考舞蹈的教學本質,不利于舞蹈藝術的情感展示表達。
一、技術技巧在高中舞蹈藝考中的重要性
舞蹈作為一門情感表達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學生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應當適當的應用一定的技巧來表達,如若缺少了技巧的展示,會導致學生的舞蹈表達視覺大幅度降低舞蹈的靈動能力。舞蹈在表達的過程中,應當依靠一些肢體動作展現出舞蹈的背景故事,以及相應的人物心理活動形態,技巧的融入能夠促使人物的情感變得更加有張力,從而顯得生動形象。舞蹈技術技巧作為舞蹈情感的延伸表現形式,也是學生在進行舞蹈創造的過程中的一種創作方式,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融入技巧,能夠使舞蹈作品變得更加有吸引力,符合其舞蹈表現的本質。對于高中藝考生來講,在進行舞蹈展示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結合舞蹈技巧,并運用舞蹈技巧,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效果,合理利用舞蹈技術技巧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增強高中藝考生個人的水平。
例如:在表演“平轉”這一動作上,許多同學表現出動作僵硬以及動作不夠流暢等情況,此時,應當注意平轉動作的幾個技巧特點,比如“頭要有留頭甩頭,盯住一個點,自然干脆的頭引導你的轉,看哪就會轉向哪。”以及在旋轉的過程中“上身保持直立,腰胯控制住,不要松。”這類的技巧進行建議,促使學生在進行平轉的過程中能夠獲得高分。對此來講,高中舞蹈藝術表演的過程中離不開技巧的練習,技術技巧的融入能夠豐富舞蹈作品的表現形式,并增強其作品的感染能力,使作品變得更具有觀賞性,從而帶給觀眾更好的視覺沖擊,提高高中生的藝考成績。融入技巧練習能夠使高中藝考生的舞蹈動作變得更加連貫,從而更好的為后續舞蹈內容的表達而提供優質的服務。相對于水平較高的高中藝考生來講,應當逐步訓練舞蹈技巧的慣性融入,并將其應用到實際舞蹈中,而不是于運用機械性技巧融入的方式進行舞蹈展示,以此來提高高中舞蹈作品的內涵。
二、將技術技巧隔離融入高中舞蹈藝考
(一)將技術技巧融入到編舞中
技術技巧作為舞蹈展示的重要表現層次,其中既能夠增強舞蹈的展示藝術效果,使實際舞蹈作品的展示變得更加具有沖擊力。其次,利用技術技巧融入到編舞中,能夠增強舞蹈的感染能力,增強舞蹈的實際觀賞性,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進行編舞的過程中,合理的利用技術技巧增加動作之間的銜接程度,能夠有利于舞蹈的進一步表達。在技巧銜接的基礎上,應當從音樂上就有一個過渡的地方,然后,動作應當隨著音樂的銜接部分有一個停頓,促使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制作造型的時間,之后,可以根據接下一個時代的舞蹈了在進行編舞。相對于部分音樂中沒有停頓時,與此同時動作上就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停頓特點,或者是在音樂中間接一個技巧動作,比如:翻滾、前橋類型的技巧動作,總的來講,需要在表演的過程中體現時代的過渡性。與此同時,應當先了解舞蹈中所要表達的內涵,選擇適合的曲目背景故事,并結合舞蹈的技巧以及其表達內容為出發點,了解舞蹈技巧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并進一步編舞形成舞蹈作品[1]。
在舞蹈編舞的過程中,應當理解舞蹈展示不僅僅需要簡單的動作以及符合于曲目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舞蹈中是否具有塑造出曲目的形象。并在技巧應用的過程中,技巧展示是否能夠符合觀眾的理解能力,以及觀眾是否能夠接受其中所表現的內容,并運用技巧融入提升觀眾的理解能力。對此來講,合理應用技巧來建立舞蹈進行編舞,以此來構建觀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從而使舞蹈內涵能夠更加豐富與飽滿。因此,在進行舞蹈編舞的過程中,應當合理的利用技術技巧進行舞蹈舞步之間的銜接,更好的提高舞蹈編舞的表達技巧,豐富舞臺表現效果,從而恰當的應用技術技巧來提高編舞的實際效果。
(二)將技巧融入到舞蹈結構中
對于高中藝考來講,由于其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導致學生在進行舞蹈編舞的過程中,或是進行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于舞蹈的美觀,而忽略了技巧的運用。與此同時,在進行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針對于舞蹈的開頭、高潮以及結尾等不同階段,根據舞蹈背景融入相應的技巧,以此來更加穩固地增強舞蹈之間的銜接點,并在舞蹈表達過程中合理的利用技巧,充實其中所存在的形態結構,使技巧能夠在高中藝考生的舞蹈作品中得以潛移默化的應用。
例如:對于一些常見的舞蹈作品中,其技巧往往展現于高潮的舞蹈表達階段,用來表達舞蹈的某一特定現象。然而,運用技巧進行編舞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中在高潮階段對技巧的精準性以及技巧的完美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出現表演差錯,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增強舞蹈的渲染能力,具有扎實的舞蹈基礎以及舞蹈技巧運用能力,推動舞蹈情節能夠進一步發展。
結束語
對于近些年來,舞蹈藝術教學越來越普遍,其技巧認知教學也不斷的深入高中藝考舞蹈教學中。但是,在高中生進行舞蹈表演表達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濫用技巧以及不合理應用技巧等現象,其實主要是因為學生對于舞蹈的理解能力并不夠充分,技巧掌握不足,導致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運用技巧來進行舞臺的呈現。在技巧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因技巧所帶來的弊端,而應當將技巧更好的與舞蹈之間進行結合,渲染藝術氛圍。對于舞蹈生來講,掌握舞蹈技巧的合理融入是極其重要的,但是還應當理解如何在藝術展示的過程中融入技巧,而不是運用技巧進行炫技,以此來增強舞臺的藝術氣息,提高藝考表演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嘉卉, 周仕怡. 論技術技巧在古典舞中的表演價值[J]. 藝術評鑒, 20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