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
摘要: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使得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目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是兒童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積極開展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不僅會大大提升教學的質量,也可以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德育; 思想道德水平
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改變以成績為導向的應試教育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德育工作要改變觀念,改進模式,讓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學會體會感恩回饋愛,提高教學素質,提升教學質量。德育工作的開展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德育教育的實踐,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在學校階段傳統的思想道德課模式是更多的講道理聽故事,德育教育缺乏實踐,同學們不能把德育教育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好的結合,達不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德育工作要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我”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通過老師積極的示范引導,讓每個同學更加積極的投身到德育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對自身的生活角色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更好的幫助孩子公民意識的樹立,讓孩子清楚自己是有社會角色的,如何在社會立足,如何適應社會規則,如何實現社會價值,讓這些問題引發孩子的思考和討論,初步建立孩子的三觀。
二、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學體系,體現階段性特點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體系形成的初步階段,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內容也要符合小學生自身的特色,而且小學的低年級階段和高年級階段也是有區別的,教學內容也要相應的轉換,切忌“一刀切”的模式。學校要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在德育教學上實事求是、逐步遞進、注重實踐,促進德育教育的發展。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組織主題班會、先進事跡演講、辯論賽和知識比賽的形式開展德育教育,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還可以全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
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學習時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所以老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一定不要采取生硬授課的模式,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學生的德育學習浮于表面化,學生對德育學習沒有更深的理解,轉化為自身的品質能力更加無從談起。老師應該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把心得體會來源于生活中的實例,并且讓學生參加更多的實踐,把學到的德育理念應用的自己的生活行為中去,使得德育教育更加深入生活,取得實際的效果。比如教育學生拾金不昧時,老師可以讓一些同學說出自己身邊的一些拾金不昧的例子來,而且還要結合實際讓學生復述失主對自己的物品失而復得后的表現和學生受到的大家的表揚和認可,讓孩子真正了解做好人好事的時候不僅可以幫助別人,別人也會給予自己積極的回饋和肯定,當自己需要幫助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使得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思想的提升。
四、注重情感教育,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要求教師更加的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注重學生內心健康的培養,滿足學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跟進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需要,對優等生進行鼓勵表揚同時也要注意教育優等生戒驕戒躁,懂得欣賞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優點;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要積極的鼓勵,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找到其厭學的原因打開心結,促進這一類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同時教師在德育教育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采取一味說教的模式,要更多的去用愛心感化,建立和學生情感溝通的橋梁。
五、各學科積極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單單依靠幾節德育教育課是無法實現的,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觀念德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校在德育教育中,要求各科教師在自己的課業內容中適當的加入德育教育的內容,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還加深的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實用性,提升了文化課教育的深度,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正確三觀的建立,反過來思想素質的提升也更利于孩子之間能更好的交流學習和主動思考,有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建立,更促進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例如在學習魯迅的《少年閏土》一文時,可以對閏土的生活環境思想品質進行分析,適時的加入思想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要自強自立勤勞勇敢,還要適時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愛國教育,提升整體的學習水平
總結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適應社會需要的、能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能更好的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各小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教育,改變模式,重視實踐,從孩子的內心和個性出發,設計德育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曉敏.素質教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育有效路徑研究[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 2021(6):1.
[2]張朝麗.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小學德育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 2021(6):3.
[3]高杰.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學校內涵式發展模式研究——以沈陽市×小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 2017(21):78.
[4]高杰.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學校內涵式發展模式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21):90.
[5]嚴海.幸福德育的生成路徑、保障機制及實踐效用——基于W市六小的實證研究[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