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鵬程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教學模式與現代高等學校教育相結合而產生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校內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將學校與企業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在學生不出校的情況下,有效開展基于實際企業生產場景的教學活動,實現從學生到崗位的無縫銜接,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開展基于工作崗位能力需求的實踐實訓,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徑。立德樹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主要任務,以建設高質量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抓手,以“現代學徒制”為突破點,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轉型發展的必然之路。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高職院校 生產性 實訓基地
我國一直致力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不斷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和各類企業與中高職院校合作采用這一人才培養模式。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符合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主要辦學目標,深入推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以“現代學徒制”為切入點,倡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高職教育轉型發展的基本要求。
一、建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企業全面支持和參與教育
企業是學生實習實踐崗位的主要來源單位,也是檢驗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在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廣泛邀請企業參與,同時根據本校的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采取多種形式的合作模式,建立設施先進、師資優良的實踐育人基地。同時,在實訓基地建設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學校的人才培養需求和企業的生產需求,還要滿足企業的人力資源儲備和員工培訓的需求,只有這樣校企雙方都深度參與的實踐基地,才能滿足社會對緊缺人才的培養需求。同時,專門化人才的培養,也有利于企業為學生量身打造數量足夠多的就業崗位,接受教師業余實踐頂崗實踐,為學校師生的科研和創新創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共同推動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等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二)有利于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學校學歷教育與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無縫對接的主要平臺,是教學和生產統一的綜合性平臺,是學生從學業到就業進行轉換、從學生到員工身份轉變的有效途徑,因此,相對于普通校內實訓室和企業生產車間需要賦予更多的功能和使命。同時,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集企業生產、教學實訓、科研開發、技能儲備、創新創業、社會培訓和成果展示等多種功能,也是學校對外展示的一個窗口。建設好、運行好、利用好生產性實訓基地,能同時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有利于促進學校服務社會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其本質是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將理論學習同企業實踐相結合,是從最真實的企業、行業崗位能力要求出發,可以將企業的崗前培訓前置入校內教學的課程體系,縮短學生就業后的適應期并提供學生就業的穩定性,解決學生就業后頻繁跳槽的社會性問題,節省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使學校有更多的資源、更高的技能來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快速轉化,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社會服務的發展深度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建立切實可行、持續發展、良心互動的服務機制,切實提升學校服務社會的有效性。
(四)有利于縮短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期
畢業生的企業工作經驗是企業考察畢業生職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將學生入職前的崗位能力培訓前置到學生在校的學習過程中,將企業對學生文化的熏陶前置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將企業的技術要求前置到學生的實訓課程中,能夠切實縮短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期,提升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使學生一出校就能迅速成為企業崗位骨干,盡快為企業創造價值,也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發展。
二、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
(一)政府的角色與行為調適
企業從誕生那天開始,其天職就是為了盈利,讓企業參與到公益性質的辦學當中,就需要政府拿出相應的政策,無論從德國的雙元制,還是澳大利亞的OBE模式來來,政府都有相應的激勵措施,促使企業深度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另外,當前的校企合作都還比較膚淺,都還是最原始的企業僅僅是為了使用學校的廉價勞動力的角度出發,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措施,如稅收等措施,推動企業在教學資料、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等方面全方位融入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
(二)學校的角色定位與行為調整
1.創新全方位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內容
一是完善機制,與企業深度融合。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在合作企業中進行頂崗實踐,共同培訓教師,教師既能上講臺,又能下車間,建立校企共享型、技能型的師資隊伍;二是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將企業的核心數據、核心技術、核心能力搬進教材、搬進課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資源和考核指標,切實培養基于崗位能力需求的新型技能人才;三是加強三教改革,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回到企業的用人要求上來,在教師、教法、教材等方面進行改革,一切從企業的人才需求出發,從社會的人才要求出發,從學生的職業發展出發。
仿真企業的生產環境。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為例,由于企業的真實賬目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可以在校企共建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中模擬公司的實際工作環境,在運行的過程中,嚴格遵守企業會計操作流程、會計基本準則等會計專業基本規范。建立起一套標準化、流程化、仿真化的校內實訓實習體系,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相應的職業文化和相應的企業文化,提高學生對職業和企業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從而提升學生就業的穩定性和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2.“產教融合”實現資源共享
高等職業院校應充分發揮在行業協會、區域經濟組織等中的有利作用,利用各專業相關的行業協會平臺包裝自己、展示自己、發展自己、輸送學生。通過“政、校、企、行、會”五方聯動,建立基于社會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的現代化實訓基地,并在基地的教學運行過程中,邀請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政府工作人員等就人才培養、企業頂崗、學生就業、資金投入等多方面開展多方研討。
實訓基地還能發揮其在教師、教材、教法等改革過程中的積極促進作用,鼓勵、引導教師將理論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將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結合、將知識儲備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引導學校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術能力,建立知識常青型的現代化教師隊伍,打造一批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驅動教師學習,打造復合型教師隊伍
引導教學和管理團隊明確職業發展方向,黨員帶頭強化“標桿意識、研究意識、紅線意識”等“三種意識”,在廣大師生中樹立起“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的思想,努力向標桿看齊;在工作中牢固樹立學生中心、教師主體的理念,強化趕超意識,關鍵時候不掉鏈子,見困難就上,見紅旗就扛,努力實現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鼓勵管理和教學團隊“放眼看世界”,多去辦學理念先進的學校走一走看一看,多去專業相關性高學生就業集中的企業學一學做一做,多去在校和畢業生中聽一聽想一想,打開視界,多進行SWOT分析,多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明確劣勢和優勢,找尋突破的機會和方法,避免沾沾自喜閉門造車,工作開展過程中強化研究思維,以最優的方法、最好的狀態、追求最理想的效果。堅守黨風廉政和師德師風底線,強化績效管理。
打造師生命運共同體,延長90分鐘外的教育時間,開展第二課堂革命,成立“領學聯盟”,鼓勵教師深度參與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增加師生思想碰撞的機會,讓“老”師變的“年輕”,增加教職工自我革命、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緊迫感,增進師生感情,提升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企業的角色與行為調適
現代職業教育在不斷向內涵化發展,高大上的實訓室已經不再是學校發展的名片,依托企業最新技術、最新理念,具有具體崗位工作場景的實操化、生產化實訓室才是發展方向,因此學??梢越柚髽I資金優勢和人員優勢,零投入建設基于企業行業需求并能快速更新的生產性實訓室,定制化滿足企業和行業特定崗位能力的人才需求,改變企業捏著鼻子吃“難吃的”“免費午餐”的現狀,探索校企融合新特色,此項工作的重點在與切實考慮校企雙方需求,要真抓實干,不能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不是簡單的企業向學校純輸出,企業也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來發展自己,共同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流程、新技術,校企共同開發一些具有科技研發和流程再造等方面的新課程,也有利于企業的轉型發展,助力企業項智力密集型轉變。同時,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企業的新技術和新裝備進入到學校市場,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參考文獻:
[1] 基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倉儲與配送實訓課程開發探討[J].閆靖,徐龍閃.?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08)
[2]利益平衡視角下產教融合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共享機制研究[J].杜訓柏.?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04)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2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ZDJH-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