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靜
摘要:小學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習慣的關鍵時期,而且一年級也是他們受到基礎教育的主要起點,因此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們更要注重學生優秀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它將會對學生日后的學業和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如果學生能夠養成優秀的語文學習習慣,并且還可以掌握較好的讀書方式。但是,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結束了幼兒園的學習,所以對于學習的意識比較淡薄,也沒有進行優良學習習慣的訓練。所以,教師要利用學生喜歡的兒歌,為學生引路,養成優秀的語文習慣。基于此,本文將淺析利用兒歌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僅供參考。
關鍵詞:兒歌;一年級;語文學習習慣
引言:具備優良的學習習慣對小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起到正面的影響。語文是一門具有交際性的語言類課程,同時也是學生接受教育時期中的重要課程。語文課程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使得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從而加強語文教學的質量是現階段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而運用兒歌引導孩子們對語文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可以更好地引導一年級的小學生參與其中,對學習習慣的養成更加的自覺和主動,并且使其充滿趣味性。
一、巧妙運用兒歌,加深學生培養學習習慣的意識
1,運用兒歌,讓學生保持安靜
如果想讓學生保持安靜的狀態,在上課鈴聲響起之后快速地進入上課狀態,安靜地等待任課教師開始教學,為學生們創建安靜的學習氛圍,這時候任課教師就可以運用關于保持安靜的兒歌去影響學生,比如:1、2拍拍手,3、4點點頭,5、6伸伸手,7、8不講話,9、10快做好等類型的兒歌,在每次正式上課之前,任課教師都可以帶領著小學生們進行背誦,還可以配合著相關的動作,讓兒歌去影響孩子們。如果在課堂進行教學的時候,發現有學生不自覺地講話,擾亂課堂紀律的時候,任課教師就可以利用兒歌去提醒小學生要保持安靜,讓他們繼續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小學生們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優良的語文習慣,在課堂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
2.運用兒歌培養小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
正確且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一項較為特殊的重要語文習慣,任課教師要讓小學生意識到,只有用心專注地進行書寫才能夠把字寫好,所以需要小學生具備良好的書寫習慣。但是因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單純的對學生提出書寫的要求,會比較刻板無趣,而且學生不愛聽,也就不能夠牢記書寫的要求。因此就需要任課教師選用學生容易接受而且特別喜歡的方式對學生的書寫習慣進行培養,可以將有關于書寫方面的要求編寫成兒歌,比如:“小小鉛筆手中拿,拇指食指捏住它,筆桿靠在指骨上,一拳一尺記心上”;“學寫字,要記住,頭要正,肩要平,身子坐直紙放正,眼離本子有一尺,手離筆尖有一寸,身離桌邊有一拳,寫字認真心要靜”等。任課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書寫之前,先背誦相關的兒歌,在書寫的過程中,任課教師還可以用兒歌提醒學生們及時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這樣反復多次地進行背誦和提醒,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記住正確書寫的要求,還可以活躍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氛圍。
3.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編制兒歌,培養學生的語文習慣
曾有教育學家說過,只有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如果學生不能夠進行自主教育,那么這樣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任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一起針對語文學習習慣開展編制兒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展開想象,利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加強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其思維能力變得更加敏捷,從而激發出他們對于創作的欲望。同時他們還可以在編制兒歌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語文學習習慣,對自己進行約束和教育。因為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小學生也經常會接觸到兒歌,他們對于兒歌并不陌生,所以編制兒歌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困難程度并不高,任課教師還可以在其中進行引導。比如:在課堂上有同學在講話,那么任課教師就可以帶領同學們編制相關的兒歌,任課教師可以先舉一個例子,然后讓學生們按照相同的格式和相關的內容進行兒歌的編制,比如上文中的兒歌,任課教師可以說1、2拍拍手,那么學生們就可以進行續編。學生可以在編制兒歌的過程中感受到編制兒歌的樂趣,進行自我教育,還能夠引導他們養成優良的語文學習習慣,加強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
4對兒歌進行編寫和繪圖,促使他們養成語文學習習慣
對于剛剛結束幼兒園的學習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較弱,特別是在書面表達方面。但是這個階段的小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線條、顏色以及圖形來對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身邊的事物進行描述和表達,他們具備豐富的想象力。而讀、寫、畫這三種形式,能夠充分地激發出小學生在表達方面的熱情,讓小學生們能夠運用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成年人的不相同,讀、寫、畫這三種形式就是將畫圖、口頭表達以及語言文字結合在一起完成表達,可以對自己所聽過的故事和自己所看到的事物進行具體的描述。所以任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準備一個單獨的日記本,把自己所編制的兒歌記錄在日記本中,然后在兒歌旁邊配上相關的圖畫。學生可以在日常拿出自己的日記本對其中的兒歌進行誦讀,既可以感受到快樂,還可以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
結束語:讓學生形成優良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單單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學生在家的時候,家長也應該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起到幫助的作用,指導孩子進行兒歌的朗誦,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加的標準,而對于那些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強,不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的小學生,想要讓他們形成優良的語文學習習慣還需要任課教師更有耐心,選擇更加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奎.兒歌引路 培養習慣——一年級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培養芻議[J].青海教育,2021(Z2):60.
[2]周玉婷.以歌為介 樂學語文——利用兒歌使低年級小學生愛學語文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9(14):100.
[3]馮菊娥,屈海清.兒歌讓語文素養落地生根[J].湖南教育(D版),2018(04):41-42.
[4]范曉茜. “兒歌創編”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