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毓
摘要:近些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教學朝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新時代的重要輔助性教學工具,它的有效應用,能夠不斷助力初中語文課堂。多媒體技術具有交互性、開放性、生動性、多元性等特點,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現語文教學內容。在我國傳統教育背景下,教師教學多禁錮于語文基礎知識內容,學生也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使得課程更加生動形象,能夠借助音頻、視頻、圖文的形式,展現語文文字內容,使得課堂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氛圍也更加的活躍,全方位地推動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多媒體 助力教學 策略探究
引言:若想實現多媒體技術的高效化應用,教師就要從課堂教學內容出發,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積極構建多元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本文立足于初中語文教學,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多媒體助力初中語文課堂的積極作用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心智、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一切新鮮事物,學生都充滿了好奇心,初中語文課堂就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文字與情境有機結合到一起,在輕松和諧的情境當中,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語文知識內容。在傳統灌輸式課堂教學中,面對一個場景或者一個事物,教師都需要耗費較多的精力與時間為學生講解,往往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最終并沒有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課堂中教師只需要借助圖文與視頻,就可以真實的構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學生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情境當中去。從而使得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主旨內容,并對其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僅僅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還全面增強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豐富化的課堂教學情境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展階段,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再加上語文知識都是呈靜態的方式存在,更側重于學生閱讀后的感受,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課程教學初始階段,學生常常不能很好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狀態當中。一堂課程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對知識點記憶不深。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內容轉換成為畫面、聲音,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呈現相關知識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時,文章用說明文的文體介紹了石拱橋的特點:形態優美,結構堅硬,歷史悠久。學生并沒有真正看過石拱橋,單純的依靠文字講解,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關于石拱橋的介紹視頻。視頻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帶領學生進行參觀,同學們觀看得十分認真,身臨其境,就像是自己真正到了當地游覽一般。有了視頻的介紹,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課文是怎樣用文字對石拱橋進行描述的,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
(二)實現動態化教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它的有效應用,既能取得傳統教學的效果,也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將靜態的文字內容,通過動態化的形式出現。不需要教師再進行過多的板書,能夠將多媒體與實際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到一起。
例如,在教學《社戲》這篇文章時,學生如果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內涵,而且魯迅先生的作品對于我國文學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習他的文章時,一般都要帶領學生先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傳統課堂中教師都會直接為學生展示作者生平介紹,以及文章的創作背景,面對密密麻麻的文字,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此時,多媒體的應用就會讓學生耳目一新,教師將作者介紹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出來,借助多媒體音頻、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和介紹魯迅先生,學生還可以一邊聽,一邊做筆記。通過多媒體視頻的介紹,給學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都了解到了哪些內容,給學生一定交流討論的空間,學生自然就能切身感受到魯迅先生的特性和《社戲》的文化內涵。
(三)構建微課教學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一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就要特別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構建微課教學,給予學生更為廣泛的學習探究空間,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愛蓮說》這篇古文時,傳統課堂多以教師教學為主,帶領學生一句話一句話地進行翻譯,學生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就可以借助五至十分鐘的微視頻,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初始階段,教師為學生播放了微視頻,通過視頻引領同學們領略了蓮花的美貌,還附加介紹了作者的寫作背景等內容。通過觀看微視頻,學生對于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就將學生劃分成為若干學習小組,并且為每個小組同學分配了任務,一個小組負責一部分文章的翻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對于文言文的翻譯工作。各小組完成討論后,委派一名同學分享本組討論結果,整節課的氣氛都十分的活躍,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討論學習當中去。
結束語:總而言之,初中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初中語文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將多媒體技術有效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將枯燥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知識點,更加生動直觀,便于學生加深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梁紅梅.如何運用多媒體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J].數字通信世界,2021(03):257-258+242.
[2]王輝榮.新課標下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分析[J].文學教育(上),2020(07):84-85.
[3]楊繼賢.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02):125-126.
[4]王慧英.淺析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5):128-129.
[5]衛婭敏.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3(05):119-1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