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麗萍
摘要:門環集實用、裝飾、門第等級于一體的古建筑構件,人們賦予它避邪鎮宅的使命。輕叩門環,推開厚重的歷史大門,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人們常說: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觀念是命運的主宰。在《門環》教學中,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一、案例背景
筆者在執教五年級上冊《傳統門飾》這一課時,門環的造型、圖案、材料深深吸引著學生,為門環而著迷。為什么門環大多是猛獸呢?為什么有的門環威武莊重,有的門環古樸簡潔?這些問題都縈繞在學生心頭,因此筆者因勢利導,拓展了《門環》這一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收集有關門環資料,積極參與探究門環文化,進一步學習門環的造型表現,體會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門環叩響的不僅僅是大門,更是對優秀文化的認識,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價值觀。
二、具體實踐
(一)探索門環文化
輕輕叩響精致而又威武的門環,仿佛聽見千年的呼喚,也喚起古老的記憶。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或詢問長輩等方式,了解到門環文化:
1.門環巧組合
門環也叫門鈸,由底座與環組成,固定鑲扣在大門上的底座稱為鋪首。門環常以金屬制成,是中國古代身份地位的象征。王子王孫、達官顯貴大門上的門環,大多銅質鎏金,光彩奪目,富貴氣派。普通人家鋪首多為鐵制,樸素、平民化,接地氣。
2.門環巧作用
古代沒有門鈴,門環當仁不讓的成了國人講究禮儀的“門鈴”。客人站在門外,用手擊拍門墜,門墜撞擊在鋪首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使得主人,開門引客。鋪首多為猛獸作為圖案,具有辟邪鎮宅、避禍求福的作用。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門環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如何將這充滿文化的門環融入我們的生活呢?經討論學生確定將其做成裝飾品,裝點教室和自己的房間。
(二)確定門環材料
那怎樣呈現門環?用什么材料制作,才能凸顯門環的特點呢?同學們商議,決定舊瓦作為制作來做載體,將黑黏土門環制作其上。這與課程標準中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進行美術教學。”相一致。將瓦的古樸與門環的金屬色彩相融合,給學生視覺沖擊,增加學生造型、實踐與探索的興趣,豐富美術制作材料,喚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三)瓦上門環制作
1.欣賞門環,繪制圖樣
通過門環圖片欣賞,引導學生發現,門環的圖案大多運用對稱、均衡、夸張等形式原理進行造型。學生四人小組商量:采用哪種猛獸?鋪首外形等?學生邊想象邊在紙上繪制圖樣,再小組討論決定最后的樣式,最后在瓦片上用鉛筆繪制草圖。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嚴于計劃的好習慣。
2.小組合作,制作門環
引導學生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利用搓、捏、揉、刻等美術技能,選擇適合自己創作的部位,分工合作,在瓦上制作一個完整的門環。養成善于借鑒、精于制作的習慣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度,增強以美術改善環境與生活的愿望。
(四)門環裝飾書包柜
一排瓦上門環,裝飾著書包柜,學生議論紛紛:“這猛獸尖利的三角形牙齒,長長地露在嘴巴外面,如果逮著獵物,肯定一口斃命!如果這些門環穿越到古代,它們會到哪位王孫貴族家守護呢?”看著成排的門環聽著學生的談論,恍惚間,仿佛他們在挨家挨戶欣賞門環,感受它的千年之美!

三、成效呈現
(一)門環入文
門環制作活動雖畫上句號,但學生對它的熱衷遠遠沒結束。門環轉化為學生筆尖下的文字,既為學生寫作積累素材,達到意想不到的寫作效果,又為學生對門環文化知識做了一遍梳理,真是荷花池里養魚——一舉兩得!
(二)門環遞愛
寧海縣教育局和寧海縣傳媒集團聯合推出“百年輝煌,童心頌黨”寧海縣首屆大型電視公益活動——愛心義賣。同學們將親手制作的心愛門環去義賣,獻一份愛心。小小門環,給學生帶來成功的體驗,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傳遞愛心的喜悅。
(三)門環輻射文化
自從學習門環后,學生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日俱增,筆者為滿足學生的需求,將《國家寶藏》節目引入課堂,期間欣賞鼎與爵,他們對其造型、紋樣充滿了好奇,于是《瓦托鼎爵》的教學內容應運而生,豐富了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為學生播下傳承優秀文化的種子。在制作門環的基礎上,引發學生不斷探索新領域,向外擴散、輻射,將他們的想法與創意外化為物,此過程中,優秀文化在無形中得到傳承。
四、探討商榷
(一)由點及面,觸類旁通
如何由點及面,讓學生通過傳統門鈸的欣賞感知——學習理解——實踐運用的過程中觸類旁通,學習欣賞解讀其他傳統類似物件的方法,有待研究。
(二)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中的運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交流信息,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積累經驗,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再與現代文明對話。如何把優秀的、有價值的文化基因運用到現代文明中,傳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