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暉
摘要:在聯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課程具有以下特點:物理課堂以教師為主,學生教育體系為核心;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自主性低,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改變這種模式,我們需要反思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如何實施高中物理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反思
引言: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特別體現在高中教師課程改革合理化的過程中;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推動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使教師能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體能和科學技能。
一、做好課前準備
1、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學生的整體表現,例如在上一階段的學習中學得如何,好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好準備。只有充分了解到以前的實情,我們才能很好地進入下一階段的教學。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由于物理知識結構的復雜性,學生學習困難,整個學習鏈容易斷裂,物理教學無效果。高中物理教師應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構建好物理教學的基本語境。例如,最好在上課前準備一個小測驗,在理解結果的同時解釋一些新的東西。
2、教師可以創造適當的物理教學條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可能發生的環境,引導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尊感,鼓勵學生在學習小組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最終完成學習目標。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高中階段,由于教師的理論講解不具備學生的實際操作性,知識體系更加復雜,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要設計好每一節實驗課,引導學生自主實驗,啟發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意識。只有學生親自設計和進行實驗,才能將其中包含的物理理論內化,學習效果才會明顯。
二、做好互動式教學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主要是基于教師的單向講解。這樣的教室就像老師單場演講,學生很少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不濃厚,教學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互動性和自覺性,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而采用互動式教學,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教授有針對性的知識,完成教學目的。
1、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們對物理的理解不同,學習的狀態不同,學習水平也不一樣。物理教師應該了解這一點,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找出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個體問題,并解決好學生的個人問題。有用的解釋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取得顯著進步。
2、理論必須付諸實踐。物理學最大的特點是所有的原理和規律都源于前人的實踐,因此,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驗教學,讓學生體驗概念的準確性。
三、在教學評價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作為教師評價的一種手段,考試的指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在運用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考試模式評價物理教學時,必須認真研究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過去,許多考試主要側重于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的獨特衡量,因為這類考試的類型和選拔功能被過度強化,有時成為決定教師和學生命運的唯一指標,這不可避免地迫使教師和學生陷入應試教育的僵局。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作用,但不強調評價的區別和選拔的功能”此外,不僅要從知識和技能方面進行評價,還要從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不僅是最終評估,而且是過程評估;既有筆試評估,也有實踐評估;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還要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學校和各級教育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包括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形式、評價結果及其管理等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評價體系的改革乃至整個新課程改革都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總的來說,現階段我國新課程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傳統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角色變換,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度優化。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確保他們的教學方法更符合現階段教育的實際發展,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楊曉光.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求知導刊,2020,(1):21-22.
[2]楊向剛,李愛萍.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J].學周刊,2019,(31):8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71.
[3]陸元謀.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高中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000 (004):P.16-16.
[4]馬利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8):313. DOI:10.3969/j.issn.2095-6711.2017.08.250.
[5]馮喜英 教師的有效參與——新課程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