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民
摘要: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體育改革屬于重要內容,五育并舉是國家各級各類院校育人的最終目標,并且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民運動”重要思想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高中體育教學也應緊跟教學改革目標,利用科學方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主動參與性
引言
教育部對高中教育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改革,重點培養中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決定將體育課堂打造成核心素養教學課堂。通過課堂體育鍛煉,學習技能,鍛煉肌肉,調節情緒,強化意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失去了活力和熱情,這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高中體育教師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落實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一)教育理念
思想決定了行動,在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教師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采取什么樣的行動,繼而影響整體教學水平。舉個簡單的例子,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但是部分教師仍然沿襲傳統教育思想,即認為自己是課堂上的主宰者。在這樣的思想作用下,教師沒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仍然以“一言堂”為主,這勢必會影響教學實效性。
(二)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影響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通過對諸多體育課堂場景與結果的分析可知,有效的課堂必然是教師采取了適宜的教學手段,而低效的課堂通常都是教師采取不合適的教學手段造成的。現如今,一些體育教師在課上仍然采取“示范—接受”式教學法,方法單一且未突出學生主體性,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學生學習態度消極、被動,這種情況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的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擁有良好的興趣,在學習中也會主動參與。因此,高中體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應當以提升學生興趣為主要目標,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種知識。教師在設計體育活動時,首先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其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能夠站在學生角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例如,在教學“搏擊操的重拳出擊”一課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做示范,介紹體操類的運動應當有什么樣的肢體動作,如何訓練肌肉的協調能力,對于初次學習的學生,如果單純進行“灌輸式”講解,學生必然沒有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步法,然后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感受整個體操的韻律感,看著視頻中的動作,學生也躍躍欲試。最后,教師進行分布指導,在師生配合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得到有效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為學生分步演示動作的時候,也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師生提問,選擇學生上臺展示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具體動作的掌握。
(二)營造輕松愉悅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若周圍的環境是輕松愉悅的,那么學生整個狀態也是放松的,接受知識也更加有效。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教學氛圍的營造,通過較強的感染力,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體育教師也應當本著生本理念,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自主練習的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加上情境創設、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逐漸消除對體育訓練的抗拒心理,放松心情,解放天性,為體育運動做基礎。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足球時,如果只進行動作技巧的訓練,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也會影響訓練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的學生圍成一個圓形的人墻,在人墻中一名學生傳足球,人墻處的學生將足球傳給中心的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足球的傳球訓練中。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巧講解,如腳掌內側傳遞更加穩定,腳掌外側傳遞要將足球踢出弧形路線,這樣一來,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三)充分借助多媒體,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教師也應當學習多媒體設備的操作方法,熟練使用各個板塊,為學生豐富課堂內容。例如,可以播放圖片、視頻等,為學生講述理論知識。相對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來講,學生更愿意學習動態的理論知識,在課上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能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利用多媒體還能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各個感官,鍛煉學生的手、眼、肢體協調能力,更快地掌握動作要領。例如,在講解排球的相關知識時,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排球比賽的視頻,首先讓學生感受排球比賽的激烈氛圍,然后讓學生感受中國女排的體育精神。學生邊看視頻,邊激發愛國情懷,也會激起學生向女排學習,努力學習排球的興趣。視頻觀看完成之后,教師再進行接球的技巧、發球的技巧、動作要領等的講解,學生在視頻的影響下,不僅能快速掌握排球的各種技能,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優化教學活動形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高中體育教師應當意識到,在課堂上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課堂活動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有的學生認為難度較高,有的學生認為難度太低,再加上學生不愿意舉手表達看法,因此一些活動設計時教師雖然用盡全力,但是并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當做到以下三點:(1)突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邊做動作邊領會體育精神;(2)明確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練習;(3)設計的教學活動最好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跳一跳,摘得到”的難度中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讓大腦頭皮產生興奮,更好地感知活動中的各類知識。
結束語
總之,在課堂上,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采用分層次教學法,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活動,這樣有助于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良好地發展,并且教師也應當規范所有動作的示范方法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內驅力下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
參考文獻:
[1]劉志明.探討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J].田徑,2021(08):73.
[2]劉瑛,王文華,楊毅,彭祥忠.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體育有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天津教育,2021(20):10-11.
[3]金雪蓮.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