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茜,鐘 蔚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為了深入研究,在撰寫論文之前開展了一系列問卷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發放,以全國范圍內的居民為對象。本次問卷調查于2021年7月至9月進行,收到有效問卷317份,主要采用SPSS分析方法進行數據分析,采用生活形態法進行具體分析。
在調查研究中經過可靠性統計分析(圖1)后,若克隆巴赫值大于0.7,則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由圖1可以看出Alpha為0.761,大于0.7,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各題項一致性較高,可進行后續研究。

圖1 可靠性統計分析
在消費者研究網購偏好時,可利用生活形態法的基本原則,從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入手。
(1)要了解受訪者身份,問卷要設置關于受訪者社會身份的問題,基本包括性別、年齡、職業等;
(2)要了解受訪者的個人形象,問卷要包括風格類型的選擇;
(3)要了解受訪者的消費定位和消費經驗,問卷要包含影響受訪者購買的因素、購買新產品的理由、在網上購買時的心理行為和一般態度等。
1.2.1 消費者基本身份分析
根據SPSS數據可以看出調查者的身份信息,此次問卷調查顯示,在受訪者中,40歲以上的中年人居多,占29.70%,其次是18~24歲的青年人,占比24.60%,隨后是25~30歲、31~35歲、36~40歲,分別占比17.40%、18.90%以及9.50%。同時,女性消費者多于男性消費者,在職業身份方面,企業在職者占比最大,為36.60%,其次是學生,占比為18.90%,隨后分別是自由工作者、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以及其他,分別占比19.90%、12.30%、12.30%。
1.2.2 消費者服裝風格偏好
根據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到,受訪者對中性休閑風格的服裝更加青睞,占比為17.35%,其次是文藝學院風和棉麻自然風,分別占比12.93%、11.36%。
通過分析可以大概了解受訪者的社會身份及其在網上消費的服裝風格偏好,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消費者的風格定位。
1.2.3 消費者偏好影響因子分析
使用SPSS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偏好,根據調查結果可以得到以下有效信息。
(1)在網絡購物中,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影響最大的因子是商家的售后服務,分數達到4.00分,其次是產品質量描述,分數為3.99分,然后是銷售商家的信譽度,分數為3.96分,而影響因子最小的是網店的頁面設計,分數為3.53分。
相比于線下購物,電商平臺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由于沒有實物感受,消費者從獲得產品信息到了解產品、最后確定購買這一系列的行為中,都需要商家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解決購買之后可能會發生的一系列問題,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促使消費者進行回購。商家售后服務好壞與否,客服人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網絡購物中,通常和消費者產生第一聯系的是客服人員,客服人員對產品的了解程度、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溝通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決定。
(2)消費者購買新服裝時,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換季需要,其次是場合需要,然后是服裝過時,影響因素最小的是朋友大力推薦。同時,通過對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心理行為和一般態度進行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服裝時,會習慣性購買同一品牌,還會認真仔細地分析和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對于新上市的服裝也會慎重考慮,認為值得購買才會下單。換而言之,消費者在購買服裝的過程中,往往考慮更多的是現實需要,受理性分析的影響較大,沖動消費較少。
在當今社會,電商品牌遍地開花,其中,服裝類所占比例較大,筆者通過微博、小紅書、網站等社交媒體平臺查詢了大量的女裝電商品牌,將風格大致分為文藝學院風、快時尚韓風、中性休閑風、優雅職業風、甜美少女風、棉麻自然風、街頭甜酷風、日系文藝風、原創國潮風、宮廷復古風。通過調查發現,中性休閑風的受眾群體更廣。
通過對中性風格的經典設計師秀場作品進行調查,可以直觀地看出在中性風色彩的選擇上,主色彩基本采用黑白灰[1]。但也略有差別,一般春夏系列的服裝選擇的色彩會更加多樣,但色彩飽和度較低,基本以冷色調為主。在秋冬系列的發布會上,除去黑白灰的基本色調,冬季色彩飽和度會偏高,大部分會選擇紅色作為點綴色,整個色調偏沉穩。
2.2.1 中性風在廓形中的特征
廓形是服裝款式造型的第一要素,廓形的特點可以直觀地體現穿著者的性別。對于時裝設計而言,廓形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決定了時裝造型的總體印象[2]。在中性風格的女裝設計中,H型是最常見的廓形,直筒的外輪廓造型簡潔大方,直線條的表達干凈利落,沒有明顯的性別指向,寬松的尺寸穿著舒適自由。由H型演變而來的T型、Y型、O型等,也是女裝中性化的主要廓形表現,在局部造型中(例如領部),通常采用直線條的設計方法,應用于西裝領口居多;在搭配中,寬大的衣身廓形和闊腿褲時常一起出現,通常在肩部設計中增加肩部比例,突出男性的寬肩特征,這也是女裝中性風廓形的一個重要表現。
在中性風服裝設計中,外輪廓造型基本保持不變,寬松和流暢的線條是基本的造型特點,在此基礎上可以改變內部結構,例如分割線的處理以及領子造型的變化等。中性風設計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性別的模糊。20世紀,女性需要通過穿著與男性相似的服裝來尋求社會公平并提高女性地位,所以該時期的中性風造型線條較生硬,很少會加入具有女性特征的元素。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服裝逐漸代表一個人的氣質和自身想法的集合,蘊含男性特征的中性風開始有所變化,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融入具有女性特征的元素(例如柔和的面料或者花卉圖案)來中和中性風格。
2.2.2 中性風在面料中的特征
款式造型設計是通過織物結構、織布的質感、織物的色感、織物的厚薄來呈現,運用不同的布料進行設計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皮革面料會給人冷靜堅挺的感受,針織面料會讓人產生溫暖柔和的視覺感受。隨著時代的推移,設計師層出不窮,各種設計風格開始相互借鑒和吸收,原本中性風格的服裝面料一般借鑒男裝,例如工裝褲和軍服等,如香奈兒曾用男士服裝的針織面料進行女裝設計。隨著中性風不斷發展,一般代表性的面料由具有厚重感、肌理感的粗呢等逐漸轉變成多種面料,例如牛仔、棉麻等也多用于現代中性風女裝設計。筆者將現代常用的面料進行了總結并制作了問卷,在面料選擇方面,根據SPSS的描述性分析可知,棉麻面料較受大眾歡迎,占總比51.74%,其次是針織,占總比37.54%,然后是牛仔面料,占總比36.91%。此外,根據問卷結果發現,消費者選擇服裝時更注重面料及其舒適度,這也是消費者選擇棉麻面料的原因。
全球紡織網曾給出棉麻面料的定義:棉麻面料是由一半麻和一半棉混合紡織的織物,同時兼具麻和棉的特點。許多服裝品牌將棉麻面料作為主要面料,例如“例外”品牌和“裂帛”品牌。棉麻天生具有中國傳統古風氣質和自然之美。
為了深入了解消費者選擇棉麻面料的原因,筆者查詢了大量文獻,其中包括利用材料和儀器確定了棉麻棉混紡織物的吸濕性能、芯吸性能及透氣性能優于純棉織物的研究;認為棉麻適用于家居服和休閑服設計的研究;認為棉麻具有健康、舒適、自由的特效,符合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棉麻服裝設計元素是大勢所趨的研究;棉麻織物應用于現代服裝時,認為棉麻織物具有4種優勢(散熱性強、干爽性良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及能有效減少輻射和抗靜電)的研究[2]。在理論支撐下,筆者根據問卷調查得到了結果,同時又開展了另一份問卷調查,第二份問卷的主要內容涉及選擇棉麻面料的原因。回收問卷時得到的數據表示,大部分消費者都會選擇棉麻服裝,問卷調查的形式主要是采用微信、小紅書、淘寶等社交軟件進行一對一訪問,對具有代表性的類別進行了分析總結。
根據調查,消費者選擇棉麻面料的原因可以歸結為4點:(1)設計師的設計偏好;(2)棉麻服裝透氣性強,穿著舒適;(3)棉麻服裝小眾化,設計感強,色彩高級;(4)體現環保理念。
在訪談過程中也有矛盾存在。例如,年齡超過45歲的女性消費者雖然了解棉麻服裝透氣性強,但認為設計老氣,花紋、面料、色彩都偏沉悶;年輕一代消費者卻認為棉麻服裝設計感強,色彩高級。由此可見,大部分服裝設計師通常將目光放在年輕的消費群體上,忽視了中年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2.2.3 中性風在圖案中的特征
中性風格大部分是簡潔利落的,選用的圖案基本以條紋、波點和直線條等幾何圖形為主,這樣的圖案具有冷靜低調的情感特征,符合女裝中性風的氣質特點。現代中性風往往與其他風格結合,例如休閑風、職業風等。在與不同風格結合的過程中,所選用的圖案類型不同,但從筆者的調研取證中發現,中性風在與職業風相融合時,更多地會選擇條紋等較為合適的圖形;但與休閑風相互融合時,圖案的選擇會更豐富,例如動物圖案或者色彩鮮明但抽象的線條畫。筆者根據具體情況,對中性風圖案進行了一系列設計實踐,主要靈感源于《山海經》中的“扶桑樹”,提取其線稿并選取細節部分進行了二次改造,將具有現代元素的字母和古老且具有神話色彩的扶桑樹紋樣相結合,直線條和曲線條相得益彰,中和了中性風的冷淡,增添了趣味性元素。

圖2 中性風格圖案設計展板(筆者自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