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富,李梅,趙素珍,蔣莉
(1.河南大學,河南開封 475001;2.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河北保定 071066)
學生進入初中階段,除了要面對生理與心理等兩方面的急劇變化外,還要與父母共同面對中考的壓力。身處在這個變動階段,學生除了渴望擁有如同成年人一般的權利之外,還希望得到身旁所有人的尊重,并且開始擁有許多對周遭世界的看法。而由于初中生的改變快速,加上家長來不及適應、中考帶來的學習壓力等外因,經常促使學生、家長、教師間產生矛盾。因此,了解初中生發展特點,對于學生、家長、教師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幫助。本研究通過對初中生在三年間的行為及意識特點,以及對于學習的相關因素,進行梳理及界定,期望能更加明確初中生發展特點,最終能對初中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參考指南。
初中生的發展特點,是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直以來受到教育界非常關注的一個課題。縱觀我國在初中生發展特點上的研究,依據所使用的測量工具,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改編我國學者已開發出的量表,如華東師大王挺關于中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特點研究[1],二是完全自編的量表,如北師大鈕麗麗關于中學生人格發展特點的研究[2],三是直接使用國外的成熟量表,如濟南大學林豐勛關于中學生思維風格發展特點的研究[3],四是改編國外的成熟量表,如山東師大張茂林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的研究[4]。可以發現,幾乎未見到先解讀我國已頒布的中小學相關政策再設計維度的相關研究。本研究使用我國自1988年所試行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則》以來,在歷經5次修訂,直至2015年由教育部正式發布的《中小學生守則》為調研工具設計依據。
我國的中學管理者,雖然多數都有良好的數據管理意識,但卻經常苦于沒有通過政策解讀、便于學校管理的量表。在尋找合適的管理工具過程中,也經常遇到問題不全或是需要改編的問卷,無形之中給予中學的數據管理,加大了難度。開展基于政策解讀的初中生發展特點及教育實踐研究,對于培養我國中學科學管理的能力,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研究以保定市第十七中學初一、初二和初三為被試。在每個年級中,各選取2個自然班,有效被試為293人,初一107人、初二100人、初三86人;男生144人、女生149人;父母學歷高中以下20人、高中33人、專科56人、本科135人、碩士37人、博士以上12人;獨生子女189人、非獨生子女104人。
在對學校及家長進行訪談,分別明確了學校與家長的關注點后,結合教育部關于《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教基一[2015]5號)的內容及學習能力[5]因素,共6個因素30個條目,1~5題為個人品質、6~11題為學校生活、12~16題為日常生活、17~21題為社會生活、22~25題為情緒反應性、26~30題為學習能力,采行Likert5點計分,5(非常符合我)~1(非常不符合)計分。
為了問卷的科學性,對于信度及效度的追求,是研究的根本,在失敗及成功之間,失敗的經驗往往給人更多的啟發[6],本調研工具由筆者與學校共同開發,為了保證信效度的合格,本調研工具采用線下填寫,不記名,并且標題為“快樂校園”調查。自2021年10月29日開發到11月11日合格,共歷時二周,茲將三次的設計、調整過程及結果,列舉見下表。
綜合表1,可以發現筆者在進行二次問卷的調整中,效度的變化。第一次調整,由于認為初中生自我分化問卷中有許多問題是初中生可能理解不清,加上未設計反向計分、混淆問題、導語、表述未精簡,公信度及KMO不合格,此次調整中,由于認為初中生自我分化問卷僅是筆者改編國外問卷,即便成功了,其分析結果在中小學中的被認可度仍會不足,故修改了調研維度的理論依據為《中小學生守則》,此外,還增加了反向計分及導語。第二次調整,認為題目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敏感問題,故加入混淆設置,并且將所有的表述進行精簡。至此,與課題組成員共同經歷了三次的問卷設計、調整工作在教師對于實驗的質疑壓力下,對于科學研究原則的堅持,終于有了成果。

表1

表2

7.在學校中,我是一個積極發表意見的人 22.我很喜歡唱歌23.當我很生氣時,能自己調整過來9.我每周都會經常閱讀很多書 24.我與家長間的關系很和諧10.我是一個喜歡幫助同學的人 25.別人的情緒影響不到我11.我總是能與同學們進行各種合作 26.我認為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12.我自己的事總是自己完成 27.我覺得學習是一個令我感到有趣的事情13.我能主動地幫家長分擔家務 28.我能自己主動地學習14.我能自覺禮讓別人,并且在排隊時不插隊8.在學校中,我對很多事情都感到很好奇29.我在學習時有遇到不會的問題時,能有自己的方法搞懂它15.我是一個重視外在的人 30.我的學習成績很好
以班為單位,使用《快樂校園問卷(修訂稿)》對所有被試進行團體施測。施測時由課題組成員擔任主試,采用修改后的指導語,完成測試后當場回收問卷。采用SPSS25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
以主因素分析法進行聚類分析,共提取出7個因子,包含了社會生活(18~21題)、情緒穩定(23、24題)、學習能力(27~30題)、學校生活(6、7、9題)、誠信(1、2題)、獨立自主(12題)、自覺禮讓(14題),并且以7個因子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彼此高度相關。整體而言,基本符合問卷設計的理論假設。
分別以性別及獨生子女因素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獨生子女間未見顯著差異。而不同性別間在情緒穩定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男生在情緒穩定性上,高于女生。以父母最高學歷對成績好壞因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中,發現不同的父母最高學歷,其子女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0.05),父母學歷越高,其子女成績越好。
通過對年級的均值進行比較發現,中學生的整體發展總體上不穩定的,具體情況見表4。然而,經方差分析發現,學校生活、情緒穩定、自己負責、自覺禮讓及誠信的年級間差異并不顯著。學習能力和社會生活在年級間的差異顯著。學習能力上,可以見到初一到初二間,下降明顯,社會生活能力則是初一到初二間的上升明顯。初中生學習能力及社會生活變化的轉折點都在初二,說明初二是學習能力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表4 不同年級中學生發展特點的平均數差異比較

表5 各年級學生的顯著差異比較
通過表3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多重比較,可以發現有14個因素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三個年級間都出現交叉顯著差異(p<0.05)**,僅二個年級間出現顯著差異(p<0.05)標*。可以發現在學習成績、學習樂趣、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己安全、愛護公共財物、主動分擔家務等六項因素存在交叉顯著差異。另外,上課專心聽講的程度隨著年級增長而減少,而重視個人衛生、愛護公共財物、能注意自己安全、遇險能自救隨著年級增長而增加。初一學生的主動分擔家務、閱讀量、上課專心程度、學習樂趣、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成績都是三個年級中最高,而獨立自主的程度則為最低,表示初一學生雖然較不能獨立自主,但在學習及勞動的潛力卻是最高的。

表3 不同性別發展特點的平均數差異比較
1.因變量:學習能力
在對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回歸分析,發現學習能力、誠信、學校生活、情緒穩定、自己事自己做等五個指標皆通過相關檢驗;p<0.05說明后四個自變量皆對學習能力有顯著的影響關系;VIF<5代表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由Q-Q圖可見五個變量都服從正態分布;德賓沃森值1.758在2附近(1.7~2.3間),說明沒有自相關性,模型建構良好,故可以使用分層回歸分析。通過表6發現中學生的誠信、學校生活、情緒穩定對于學習能力都存在線性關系,并且自己的事自己做因素對這三個因素影響學習能力間有效應。中學生的誠信、學校生活、情緒穩定性的培養及提高,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包含學習主動性、學習樂趣、學習成績),并且加強學生的獨立性(自己的事自己做),可以更好地加強這三個因素對于學習能力的促進。

表6 自己事自己做對學習能力培養的調節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在初中各學段的平時要求里,加強關于學生誠信、與人合作、樂于助人、積極發表意見等的教育及獎勵,并且在心理課中重點教育學生情緒調整的方法,都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應重視勞動教育課程的開展,并且強化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誠實、守信、合作、助人的觀念。對于家長,則是強調一步步地放手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盡可能地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減少家長的包代辦,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既提升其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樂趣,又可以提升其學習成績。
1.初一
初一學生的獨立自主性雖然低,但是主動分擔家務、閱讀量、上課專心程度、學習樂趣、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成績都是三個年級中最高。對于初一應該注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樂趣的培養,并且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通過讓學生分擔家務來培養其負責任意識。另外,由于初一的學業壓力相對于初二、初三而言,較為輕松,故應在此時提升其閱讀量,使其具有更好的積累。
2.初二
初二學生的閱讀量、主動分擔家務、學習樂趣、學習主動性、學習成績雖然最低,但是借東西及時還、遵守交通規則、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都是三個年級中最高。因為已在初一強化了初二最低指標的培養,故最低指標在初二的負面影響將可降到最低。而初二學生的誠信已開始具體化到借東西及時還的行為,并且遵守交通規則跟學習意識都是最高的,故學校在平時的道法課、班主任課、勞動教育課程中,都應強化借東西及時還、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并且在課堂教學及平時要求中,都不斷地強調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3.初三
初三學生借東西及時還、上課專心聽講、學習是自己的事雖然最低,但是在自己的事自己做、重視個人衛生、愛護公共財物、遇險能自救上卻是三個年級中最高。因為已在初一、初二分別對最低指標的到來提前做好了準備,故最低指標對初三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降低。而初三學生的獨立、安全、衛生意識則應進行強化培養,在平時要求重視其儀容的整潔,在心理課、班主任課上要教育愛護公共財物的重要性以及遇危險的自我保護方法。
1.初一
在對于家長的家庭教育中,要提醒家長,雖然重視學習成績,但應更加重視其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的培養,畢竟家長不能永遠在孩子身邊督促。平時把讓孩子分擔家務視為理所當然,避免存在“孩子只要把學習搞好就好,其他事不用管的思想;與孩子在寫完作業或是假日時,共同閱讀課外讀物,提升其閱讀量,為孩子在初二的學習做好準備。
2.初二
初二的家庭教育中,應提醒家長,增加平時與孩子間的借還行為,并且鼓勵孩子借東西能及時還,以深化對誠信能力的培養;在平時與孩子的出行為,除了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外,自己更應該要以身作則;在日常與孩子的溝通中,應該體現出來家長終身學習的意識,強化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3.初三
初三的家庭教育中,應教育家長,給予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空間,并且平時多聊學習之外的包含個人衛生的重要性、為何應該要愛護公共財物、平時可能會遇到什么危險并且如何自救的話題,除了在緊張的中考沖刺階段中可以得到親子關系的緩和外,還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及中考成績。
不同的初中生發展特點研究,因其研究目的不同,使其適用條件不同。本文所研究的初中生發展特點,旨在促進中學管理者對于中學生的科學管理,形成理論、實踐、數據三者結合的科學學校治理格局。并將本研究所開發問卷在文中完全公開,以便于日后的學校管理者、相關研究者所借鑒使用。此外,雖然學校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但不可避免,學習成績目前仍是多數學校、家長最關心的指標,故在本文中以學習能力的提升為主,綜合素質的提升為輔,進行分析與對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