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鋒
摘要:運動員保障是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的重要問題。一套運行有效的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體現了國家對于運動員群體的人文關懷,對國家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具有推進作用。現階段我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仍存在制度缺口,在退役安置、失能索賠等具體問題上,運動員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發展將同體育產業發展相結合,形成政府職能轉變,體育事業建設向社會主體傾斜的體育發展新格局。在這一格局下,現有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制度缺口在未來將會得到補充,體育產業化將同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協同發展,形成政社參與、優化監管的運動員保障新格局。
關鍵詞:運動員保障;體育強國;體育產業化
1.引言
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是指國家制定的,通過籌集社會資金,以收入再分配為途徑,對因傷病、退役等事件暫時或永久無法從事體育運動(工作)能力,從而喪失收入來源的運動員群體實施補償,以保障這一群體基本生活需求的政策及法規的總和。在我國具體包括退役運動員安置政策法規、運動員社會福利及救濟政策法規等。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的完善,是體育事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一套完善可行的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能夠滿足現役運動員對風險規避的需求,使其全身心投入運動訓練,提升競技水平,有效解決運動員群體高輸入、低輸出格局下出現的退役運動員群體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問題;同時能夠使潛在進入運動員領域的青少年家長對運動員培養體系產生積極的預期,進而加強運動員群體的人才輸入,優化運動員供給。
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實施體育強國戰略,《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從體育組織、體育場館、體育文化傳播、職業體育建設等方面著手,全面實現體育強國目標,對體育產業中各個細分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研究現階段我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問題所在,并深入探討在體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我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建設發展方向,進而分析梳理我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發展前景將有助于明晰體育事業未來發展目標及方向,發掘運動員保障政策缺口,洞悉未來政策需求,對政策制定部門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2.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現狀
運動員群體從業周期短、失能風險高,面臨著高淘汰率,是一個特殊群體。所以,運動員保障措施不但要從保障力度上區別于一般職業的社會保障,還要在保障周期和保障范圍上體現運動員群體特殊性。從結構上看,我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依附于勞動者社會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對運動員群體提供基本養老保障、基本醫療保障。本文就運動員退役安置和傷病保障這兩個層面對退役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現狀分析。
退役運動員安置一直是我國有關部門高度關注的問題。在我國,運動員職業生涯時間短,文化水平均普遍較低,在退役后往往難以解決工作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是通過資金支持、轉業指導、就業安置鼓勵退役運動員自主擇業,積極探索退役后的職業發展渠道,并創造崗位,為運動員創造就業安置機遇。同時提升運動員整體綜合素質也同樣重要。《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3號)明確提出加強運動員文化基礎教育等方面以提升運動員綜合素質。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解決退役運動員升學、就業需求為目標,以財政補貼、就業指導、素質教育為途徑,從培養到輸出多端口共同作用的退役運動員安置政策法規體系,成為了運動員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動員傷病保障是對運動員工作高風險性的合理補償,在我國早期體育事業發展中,運動員具有業余性質,被視為企業職工,在實務中,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傷病被視同工傷處理。隨著體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逐步形成了以國家保障為主體,多種社會保障機制共同參與的運動員傷病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在現有體系下,優秀運動員互助保險機制承擔了運動員傷病保障的主要政策基礎,商業保險機制和職業體育贊助保險機制互為補充,共同形成了舉國體制同市場機制相結合下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員傷病保障政策法規體系。
3.體育強國建設對運動員保障的要求及影響分析
“十四五”時期,在體育強國建設下,我國體育加快產業化發展,努力實現體育產業推進經濟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競技體育治理體系,繼續推動職業體育體制深化改革;將體育產業建設同全民健身計劃結合起來,努力推進體育產業建設同群眾體育事業相結合。體育產業建設是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核心方略,體育產業化發展是社會資本的引入過程,也是政府職能的轉化過程。體育產業化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構建社會參與的體育事業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則是我國體育事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經之路。體育產業化建設是體育事業盈利性的體現,其發展主要有市場主體培育和市場機制建立兩項基本任務。運動員保障體系市場化將是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過程中的必然需求。現有的運動員安置政策法規體系在高度產業化的體育發展過程中不符合市場客觀規律,實施難度較大,加強運動員群體綜合素質,實現運動訓練和青訓市場化,實現運動訓練體系建設和運動員保障體系建設市場化并行是未來我國運動員安置制度變革的重要方向。運動員保障體系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也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必要前提。政策供給將完成從加強運動員醫療部署到加強行業監管的變革。職業體育產業形成加強了體育產業內各部門聯系,能夠解決競技體育同體育產業接軌的實際問題。
運動員保障市場化下運動員群體面臨三種主要沖擊。一是運動員綜合素質欠佳和信息閉塞帶來的交易壁壘沖擊。現階段運動員群體教育被弱化,綜合素質欠佳,職業轉化難。運動員群體的教育宣傳不足導致了其對運動員商業保障機制了解程度不高,形成信息壁壘,導致市場失靈。運動員保障機制市場化的首要條件是打破運動員群體參與市場循環的交易壁壘。《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具體提出建立體育經紀人制度,以刺激商業保險機制有效需求,聘用專業團隊為運動員終身發展提供規劃,統籌個人發展與訓練任務,加強運動員綜合素質;加大訓練基地文化教育支持,研究新的訓練計劃,加強運動員群體在競技能力外的綜合能力培養。二是體育產業現階段發展規模較小帶來的供給不足沖擊。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仍處于萌芽階段,供給不足的問題在運動員傷病商業保險領域體現了出來。現階段我國運動員傷病商業保險供給嚴重不足,缺乏專業的競技體育商業保險公司和險種,運動員“求險無門”。競技體育商業保險風險較高,回報較低,定價、管理難度大,阻礙了社會資本的進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引入相關領域人才,加強行業綜合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體育商業保險領域發展的必要前提。《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完善體育產業鏈條,加速體育融合,強化體育海外交流和綜合創新能力,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土壤。三是運動員保障機制的市場監管不足帶來的機會主義沖擊。當前我國體育產業市場監管機制不足,有關部門對體育產業市場主體的約束力不強。運行機制是制度賴以運行的基礎,缺乏合理的運行機制將使整個市場體系面臨機會主義風險,提升交易不確定性。在運動員培養體系市場化后,提升運動員綜合素質、完善運動員商業保障機制的整體改革路徑是否能夠實施高度依賴于監管體系。就商業保險機制而言,現階段我國監管機制存在缺口,《保險法》、《體育法》、《勞動法》對運動員傷病保障的內容都沒有涉及,導致了體育保障現實操作的不規范,進而出現了市場混亂現象。《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修訂《體育法》,加強社會監管,特別提出修改版的《體育法》,將涉及市場監管、行業監督等內容,促進體育產業約束機制形成,加快行業秩序建立。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
總的來說,體育強國建設下,運動員保障體系將走向市場供給階段。在這一階段,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將牽頭優化體育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運動員綜合素質,從根源解決運動員退役保障問題;政府高度支持體育產業創新,出臺政策支持體育服務業發展,加強人才引進和海外交流,提升市場供給能力;修訂《體育法》優化監管制度供給,規范行業秩序,建成發展有序,監督有效的行業新格局。
4.體育強國建設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發展前景
體育強國建設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需有賴于建成多方協同的運動員社會保障體系。在未來,多方協同的運動員社會保障體系將會形成。在短期,運動員培養體系變革處于初期探索階段,運動員培養仍由政府主導,市場培養和產業化發展將是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建設的主要目標。培養市場主體,加強市場監管是為了形成社會主導的運動員培養體系后,政府主體與社會主體在運動員保障問題上的交接過過渡。而多方協同并不局限于政府同社會部門協同,還包括政府部門間的協同,這種協同具體體現在行業監管標準制定和監管措施實施上,對運動員傷病保障機制而言,如何發揮商業保險在運動員保障中的作用,如何通過市場規制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將是未來政府部門協同政策法規建設的核心議題。現階段我國推進體育商業保險產業發展的內在優勢在于混業監管帶來的機構監管向市場監管演化為多部門合作提供了機遇。混業經營下,混業監管部門監管職責更廣,監管范圍更加具體,行業指導能力更強,出臺政策推進體育商業保險發展更為便捷。但劣勢在于現階段運動員保障的社會機制發展滯后,發展尚不成熟,運動員社會保障意識不足,社會供給欠缺。做好運動員教育培訓工作,同時加強體育經紀人培養,實現運動員保障機制社會化軟著陸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要務。
體育強國建設下,仍需繼續推進運動員保障制度建設高層次立法。現階段我國運動員保障制度立法層次較低,導致了運動員社會保障實際權益維護遭遇多方壁壘。《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修訂《體育法》,將體育產業監管、運動培訓體制改革等相關內容納入《體育法》,這客觀上提高了運動員保障機制的立法層級。在未來,體育產業立法是運動員保障制度建設的必經之路。與國家主導的運動員培養和保障機制不同,引入社會的運動員培養和保障機制更注重制度環境的優化,即社會契約的完備性。推進高層立法有助于規制體育產業內主體行為,規避交易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交易的不確定性,提升產業運行效率。從短期看,提升立法層次彌補了現階段我國運動員保障立法層次低導致的運動員保障制度缺失問題,彌補了制度缺口。因而無論從長期發展還是短期需求,《體育法》的修訂是必然趨向,《體育法》地位從體育事業根本大法向體育產業監管根本大法邁進是本次修訂的必然結果。
5.結語
體育產業化發展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到達新階段的現實訴求,圍繞體育產業建設,將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發展同體育產業發展相融合是當前階段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核心方向。在這樣的體育強國建設主體思路下,運動員保障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將向產業化靠攏。運動員傷病保障機制將引入社會力量,體育商業保險將迎來高速發展新周期。有關部門將出臺政策,刺激市場供需主體,加強對社會主體參與體育產業建設的監管,細化監管措施,建立健全行業管理體制。退役運動員安置機制將從根源入手,加快體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著重培養運動員綜合素質,提升運動員在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體育產業創新創業促進政策、退役運動員轉業推進和就業指導政策為現有運動員將解決退役安置問題。在長期,通過競技體育市場化改革,在競技體育領域引入社會力量,完善市場機制,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監管有序、政社參與、社會主導的經濟體育人才培養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黃曉靈. 運動員社會保障法規體系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05):13-16.
[2]侯玲玲, 王全興. 我國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勞動者地位和勞動法保護[J]. 當代法學, 2006, 20(004):34-41.
[3]曹慶雷, 楊風壽. 我國運動員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思考[J]. 體育科技, 2020(3).
[4]胡玉璽, 張建磊. 我國運動員傷殘救助與社會保障體系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 2013, 000(006):14-16.
[5]李亮, 張偉, 董川. 我國運動員社會保障制度的供給與需求:由沿革邏輯生發[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4, 48(006):45-49.9573AC80-E0C2-4F5A-87C0-E9F0AB4DB6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