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 陳寧
摘要:民辦高校在激烈的高校競爭中,建立特色品牌專業具有重要實踐意義。本文在研究民辦高校特色品牌專業的基礎上,用SWOT理論分析民辦高校優勢、劣勢、威脅與機會,用 SWOT 戰略對民辦高校合理定位,賦予民辦高校精神靈魂,把CIS策略引入民辦高校教育系統中,形成質量領先策略,提高民辦高校品牌效應的品牌戰略。
關鍵詞:SWOT 民辦高校 品牌化
注:2021年度遼寧省民辦教育協會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 (編號:LNJX2021278)
2021年度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規劃課題 (編號:CANFZG21033)
民辦高校建設核心應上升為特色品牌化的高度,一個高校以品牌特色為發展主線,其實是學院建設、學院擴展、學院延續的一個動態發展過程,朝著打造品牌特色建設的民辦高校并不是以品牌建成而終結,僅僅是一個新的臺階,考慮民辦高校內部環境以及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看,只有依靠本學院的品牌專業、品牌管理、品牌發展,才能把民辦高校塑造成具有深厚價值內涵、綜合性、應用型特色高校。
民辦高校發展品牌特色,主要就是建設學校知名度、教學質量、主題文化、學校底蘊、實用性專業設置,這意味著民辦高校追求創立品牌策略,從自身競爭力、未來發展考慮。以市場經濟關注度為主線設置品牌專業,民辦高校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品牌專業建設。
1. 用SWOT理論分析民辦高校優勢、劣勢、威脅與機會
1.1優勢
民辦高校以區域經濟需求為目標,靈活管理體制,順應市場需求,高效運轉管理機構;不惜重金投入各種成本,同時注重產出意識;民辦高校倚重并積極吸納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民辦高校辦學定位應用型技術人才,集中社會各界資源,創立品牌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迎合市場需要;人員聘任靈活,這樣有利于吸引優秀的教師,吸引年輕的富有激情和創造力的教師,民辦高校也將成長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性強的大學。
民辦高校只有走出獨立于其他大學的創新品牌,才能因為具備品牌特質而發揮自身品牌優勢,進而通過先進的辦學思維與理念、科學的品牌管理、前瞻性的決策、堅毅不拔的品格、機智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力,才能夠促進民辦高校自身實力和教育質量飛速提升,有利于塑造特色的、品牌的校園文化,促進管理和教學體系、培養模式的完善。
1.2劣勢
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基本上是收取的學費,另外,民辦高校的生源與公立學校相比,還是有所受限。民辦高校沒有各級教育部門的經費援助,社會公益捐贈也是少之又少,民辦高校在辦學經費上不是很充足,其教學設施、設備相對不夠完善,因而民辦高校發展有些時候會受到限制。在師資力量上也有一定的問題,教師隊伍穩定性相對較差;同時,師生比也不合理,很多民辦高校高級職稱的教師數量很有限,年輕教師居多,導致輔導員和學科教師的任務過于繁重;民辦高校教師在教齡和內在職稱、師資結構上偏年輕化特點,即職稱低的青年教師和被返聘的公辦高校退休教師占的比例較大,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堅力量比較短缺。
1.3機會
我們進入倡導全民受教育的新時代,各省各級教育部門都積極對民辦高等教育給予大力支持和相應的扶持力度。當然中央到地方對高等教育是很關注和重視的,近年來民辦高校的地位也越來越得到認可,民辦高校的發展有了良好的內外環境和廣闊的空間。社會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同時家長也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社會各個行業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民辦高校正是保證了應用型技術人才的供給輸出,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1.4威脅
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招生中屬于低端生源市場,現如今高等教育擴大招生人數,而考生數量的逐年遞減,因而高等院校之間的生源爭奪越來越激烈;民辦高校與公立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處于弱勢地位;而恰恰生源是民辦高校的經濟基礎,加之傳統思想,民辦高校還不被廣泛認同。即使有些民辦高校確實具備良好的軟硬件資質,但社會民眾的認可度還是不及公立高校,這種心理對民辦高校的發展極為不利。
2.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 SWOT 戰略
2.1合理定位,賦予民辦高校精神靈魂
合理定位民辦高校的優勢與機會;從民辦高校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著眼,探尋自身的品牌特色和未來發展策略,充分發揮民辦高校靈活自主的優勢,全力打造民辦高校靈魂精髓。民辦高校發展與建設應該有品牌戰略眼光和定海神針,事物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過程中,合理定位,賦予學校靈魂是品牌戰略的第一步。
充分發揮民辦高校的辦學特色:應用型、服務型、市場型、需求型。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是滿足區域經濟需求,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民辦高校在辦學理念定位時,要本著服務市場的理念,著重外部環境帶來的機遇與威脅,關注社會對高校大學生的需求和期望,明確民辦高校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找準突破口,形成品牌,促進學校多元多維發展,形成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的忠愛和偏好。
民辦高校要了解市場需求,走進企業,深入基層,了解市場現在最基礎的需求是什么,以及市場將來的需要是什么樣的。這也要求民辦高校在熟知市場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整合與協調專業設置,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品牌專業。在辦學目標上,民辦高校要真正適應市場經濟對多元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服務于市場經濟發展為宗旨的辦學方針。
2.2民辦高校品牌的 CIS 策略
CIS 策略分為三個方面:(1)識別理念(MI[Mind Identity]),識別行為(BI[Behavior Identity])和識別視覺(VI[Visual Identity])。 在民辦高校中,識別理念(MI)就是民辦高校確定好辦學理念以及建立其精神文化內核。民辦高校的識別行為(BI),就是在識別理念(MI) 理論引導下,實施教學行為和管理行為遵循一定規范和市場規律,在整個組織行為上體現出民辦高校實用性、獨特性、品牌性風格。識別實覺(VI)要展現出民辦高校的風采,像外界傳遞民辦高校獨有的服務特色,服務好社會大眾。
把CIS策略引入民辦高校教育系統中,主要是利用CIS策略建構民辦高校品牌形象和服務于民的學校文化。通過整合各種優質資源把獨特的經營理念,品牌文化和服務特色傳遞給內外公眾,彰顯民辦高校的獨特個性和感召力,促使內外公眾產生共鳴,精神認同和價值同向。精神文化是民辦高校品牌特色最形象的反映,是民辦高校立足和發展的信念支撐,能時時激勵全體師生身體力行共創美好校園,進而達成民辦高校繁榮向上的目標。民辦高校的教學理念和精神文化需要與市場經濟結合,才能明確發展的方向,民辦高校要善于尋求各方資源的大力支持,建立實用理念思維模式,借用內外力量、搜集各方信息,促進民辦高校的硬核發展。
2.3民辦高校品牌的質量領先策略
教學質量策略:民辦高校更要注重其大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質量,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確立知識、技能、職業素養三為一體的思想理念,引導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富有創新意識、具有協同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職業責任感和對待成敗的健康心理;引導大學生確立服務社會的思想;夯實專業知識技能,積極知識扎實、技能為用、職業為尚、有服務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為培養模式。
服務質量策略:民辦高校依據自身發展定位,在培養大學生過程中應運用差別化戰略,發揮靈活就業優勢,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對往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調研,追蹤畢業生的工作情況,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策略。依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提供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優質高等教育服務,打造民辦高校的特色品牌教育機制。
管理質量策略:民辦高校的教育管理應具有市場性、服務性、質量性和開放性。民辦高校教育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整合社會各界的各種資源給予輔助和支撐,民辦高校要確保管理機制有序進行,制定合理的策略發展方針,協調好內外環境以保證學校穩健前行。民辦高校的管理者要依據所在區域經濟情況,切合實際地選擇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以提高民辦高校品牌化建設的進程和質量。
3.小結
民辦高校的品牌建設上,要求民辦高校的管理者要擁有確定性的發展方向和銳利的戰略眼光,洞悉校內外環境的情況和發展變化,根據區域經濟的情況,調整和改變自身品牌專業的實施計劃,使一切都為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服務。在民辦高校內部教育機制上,要取國內外著名民辦高校的成功精華,實行精準管理,以學治校。民辦高校的教育與管理是通過以師生為主體的委員會來管理,充分發揮師生共建在民辦高校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民辦高校的管理者要思索學校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對民辦高校的未來和走向實行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民辦高校的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不斷完善的動態過程。但是要注意民辦高校創立自己的品牌特色切忌盲目,遵循自身真正的實力和辦學定位,不要無止境地擴大辦學規模,搞快餐式培養模式,導致自己的教育質量驟降,毀掉民辦高校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陳曉菲. 民辦高校品牌建設與品牌營銷研究[D]. 北方經貿,2015(06):27-28
[2]孔祥超. 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的新思路[D]. 職業教育,2015(03):58
[3]董婷.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民辦高校品牌建設策略[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4]代玲玲. 民辦高校教育品牌建設對策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8(07)
[5]安振武. 試論民辦高校品牌戰略的構建[J].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2)
作者簡介:
劉淑霞,1977.9,碩士研究生,教授,英語教育方向,就職于沈陽科技學院
陳寧:1978.8,工程碩士,講師,計算機方向,就職于沈陽市汽車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