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潔
摘要:為了避免和減少校園安全事故的產生,本文主要對學校安全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安全長效機制建設和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包括建設安全教育機制;建設安全防范機制;構建一支樂于奉獻、團結向上的師資隊伍;創設有益于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及技能的環境,希望可以為有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校安全長效機制;建立;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培養
學生在校期間,學校要保護好學生的安全,這是基礎和前提。新教改形勢下,為了加強學校安全工作,就要分析明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安全長效機制,注重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及防護能力,進而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安全。
1、學校安全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
安全是首要要素,學校應該加強安全工作,堅持以預防為主,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這有利于和諧校園建設。基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制定有效的安全長效機制,可以保障學生及教師的安全。教師還要注重學生自救自護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在學校中可以健康的學習及生活。
2、學校安全長效機制的構建策略
2.1建設安全教育機制
第一,學校應該結合國家課標以及地方課程設置要求,把安全教育引入到教學內容中,有效地實施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包括開學初期和放假前,有目的性的組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結合實驗課要求及特點,圍繞實驗用品給學生進行安全防護教育;對學生實施安全防范教育,讓其了解基本自我保護技能;組織交通安全教育,確保學生了解交通規則;組織消防安全教育。如果學校有條件,可以讓學生到地方消防站參觀及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消防安全知識,促進學生逃生自救能力的提升;每學期組織開展災害事故緊急疏散演習,讓教師及學生了解逃生以及自救的方法;學校結合地方情況,組織多樣化的事故預防演練活動;制定教職工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基于多樣化的方式,提升教職工的安全意識及技能水平,正確的給學生提供指導。第二,依據學生的身心、年齡等方面特點,實施安全教育[1]。首先,組織安全教育日的主題活動。基于多元化的方式,強加強宣教工作,創設良好的安全氛圍,引導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各班級也要定期開展安全教育課程,學校方面不定期的組織安全教育,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為了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就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目的性的開展教育活動。同時還要注重校紀校規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具備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嚴肅紀律,避免學生和校外不法人員來往。其次,可以將安全教育內容當作素質教育校本教材,設置課程,把安全教育加入教學計劃中。再次,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校除了要設置心理課程之外,還要將心理教育內容貫穿到不同的學科教育教學中,讓學生正確的理解生活及生命的意義,培養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能夠珍惜和珍愛生命,積極的應對挫折。最后,強化安全技能訓練,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提升學生及教師的互救及自救能力,優化工作效果。
2.2建設安全防范機制
第一,完善“誰主管,誰負責”的安全管理機構。校長是首要責任人,主管副校長是主要負責人。學校要設置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完善安全工作組織機構和防范體系,構建安全例會制度。第二,強化學習和宣傳,提升教師及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教師的師德教育,引導其樹立敬業、愛護學生的觀念,優化教育效果,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實現防患于未然。學校要教育學生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避免意外事故的產生。還要運用各種宣傳陣地,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如主題班會、講座、學生團隊活動等,將安全教育落實到實處。學校可以聘請法律專業人員,給學生和教師講解法律知識,提升其法律意識。還可以設置安全教育周,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如防災自救演習、講座,讓學生和教師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識,如集體外出活動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等,提升自護自救能力,這有利于減少事故和意外傷亡的產生。同時要注重網絡安全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抵制負面的內容。第三,健全相關的安全制度,確保教師和學生的安全。主要涉及到安保隊伍建設制度、校園防控制度、排查整治工作制度、部門聯動工作制度、突發事故應急源、輿論信息工作制度、裝備經費保障制度、嚴格督察問責制度、安全事故報告制度、校內外大型活動安全防范制度、教學安全管理制度等。第四,加強飲食衛生及傳染病預防工作。嚴格的把關食品的采購、訂貨以及儲存環節,做好餐具消毒工作,保障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落實好食品留樣工作,避免出現群體性中毒事件[2]。如果產生這樣的問題,應及時組織中毒學生醫療醫治,同時讓衛生防疫部門化驗取證。注重食堂管理,避免出現投毒事件。第五,強化校園周邊交通及環境的綜合治理。首先,學校應該加強和相關部門的合作,每年開展一至兩次的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其次,和工商部門與衛生部門聯系,取締各種無證無照流動攤販及非法餐飲業。最后,強化校園周邊道路安全設施方面的建設,可以讓交警部門安排警力人員在上學及放學時間維持秩序。
3、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措施
學校及教師應該激發和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自救能力,包括居家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及自救技能、火災逃生意識及自救自護技能、游泳戲水安全意識及自救技能、運動自我保護意識、飲食衛生和營養意識、網絡安全意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構建一支樂于奉獻、團結向上的師資隊伍。其次,創設有益于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及技能的環境。比如設置安全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所有教職工和學校簽訂安全責任狀,將責任落實到人;關懷以及尊重所有的學生,學校要制定有關的安全預案及條例,健全已有的規章制度;在關鍵部位標注顯著的標志及說明;設置安全教育櫥窗,實施生命期法律法規教育。
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每天在學校中度過的時間較長,要想確保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性,學校就要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長效機制,從不同的方面采取措施,加強學生自救自護的能力。積極的優化及創新安全管理的觀念和措施,確保各項措施能夠落實到實處,優化學校安全工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鄒碧海,康曉卿.學校安全長效機制的建立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J].安全,2015,36(03):1-5.
[2]王博.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竹林關中學 強化措施抓住重點建立學校安全長效機制[J].平安校園,2014(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