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艷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線上教學平臺、多媒體、計算機手段在教育領域取得了廣泛運用,通過互聯網手段的導入,讓實驗教學更加“直觀化”“趣味化”,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探究狀態,迅速掌握實驗步驟、原理。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化學教師,要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對化學實驗教學帶來的巨大機遇,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總結得失,實現互聯網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的有機整合,構建出現代化實驗教學體系,全面優化實驗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互聯網時代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展開討論。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引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改革正在進行。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手段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師導入的效果,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這對于構建更加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學的化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出實驗教學的作用是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任何教學步驟都需要與時俱進,而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進的現代教學中,如何充分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也成為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高中化學課堂以教師主動地教與學生被動地學為主,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是粉筆、黑板,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只能機械地學習,很難靈活地掌握化學知識,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化學課堂教學。當前,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在此背景下,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創新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帶給學生豐富的體驗,讓學生能通過實踐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和化學思維,通過探究性實驗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二、互聯網時代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網絡素養有所欠缺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各種先進的現代化手段進入高中化學課堂,然而,當前部分化學教師對互聯網技術教學缺乏系統性學習,不會靈活運用多媒體、數字化電子儀器等設備,以致于互聯網手段的優勢難以發揮,實驗教學只是由教師演示轉變為視頻演示,沒有從本質上實驗教學效果的優化。其次,還有部分化學教師由于教學工作繁忙,沒有投入更多利用互聯網資源制作實驗教學的課件,選擇直接從網絡中下載實驗課件資源,其實驗演示和教材不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互聯網教學的效果。
(二)互聯網應用時機把握不準確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技術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精細化實驗流程、提高教學質量。但是許多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沒有準確把握互聯網教學的時機,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本可以一帶而過,只需要教師簡單的口頭講解或者多媒體演示即可。但部分教師僅僅為了在實驗課程中融入互聯網手段,頻繁使用互聯網,反而讓學生容易產生疲倦感,花哨的課件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最終影響到化學實驗教學質量。
三、信息技術與課堂實驗教學有機結合的終極目標: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當今教學的目標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相比傳統的更加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方法,現代教學更加重視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是當今學生必須要培養和能適應未來發展的能力,在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要有效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率,將信息技術與化學核心素養有機結合起來也成為了教學的重中之重。(一)以多媒體展示微觀反應,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要求學生能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了解物質的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而在這一過程中,以實驗展示化學反應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手段。但很多時候,學生往往觀測到了宏觀變化,對微觀層面上的反應了解得不夠深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展示的微觀變化,比教師以語言講述微觀變化要直觀得多。如在“原電池原理實驗”中,在宏觀上,學生能觀測到放入鋅棒,放入銅棒和將二者連接起來時的現象和變化。而在學生實驗后,教師即可以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現這一實驗的相關微觀視頻。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原電池原理,對于學生進一步將宏觀與微觀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明確主導、主體地位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還應積極鼓勵學生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討論自己不懂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各抒己見,發散思維,分享觀點,取長補短。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為學生營造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自發地融入課堂[1]。教師要科學設置課堂教學流程,消除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畏難心理,有效整合化學知識,降低知識的難度;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歸納化學知識點,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例如在“硫和氮的氧化物”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存在方式,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學習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知道可逆反應的概念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組,讓學生動手設計化學實驗,在實驗操作中感受物質的化學性質,不斷增強環保意識。
總結
綜上,在互聯網環境下,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互聯網設備取得了廣泛運用。就目前來看,我國許多高中化學課堂已經普遍應用互聯網技術,但應用方法比較單一、古板,形式千篇一律意味著化學教師要深刻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的價值和功能,總結得失,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實現其和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實現化學實驗課堂的全面優化,全面提升化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羅余凌.談互聯網+時代高中化學教學的新機遇與新挑戰[J].中學教學參考,2018(32):63-64.
[2]章婷麗.微課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37):36.
[3]肖彬,馬志超,劉江燕.互聯網+背景下的中學化學微課教學現狀及對策[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1):183-186.
[4]黃興若,熊娟.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1,38(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