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杭海




1 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染色體畸變可能引起性狀改變”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生物教材必修二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根據《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要求,讓學生能舉例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以及染色體組的概念,認同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本節內容包括兩部分:染色體的結構變異和染色體的數目變異,染色體數目變異又分為個別染色體的增減和以染色體組倍數的增減。本節內容與前面學習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有聯系,又是理解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育種,染色體異常病的基礎,所以在知識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1.2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知識的學習,已經掌握了染色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等概念,掌握了細胞正常分裂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引導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遷移,通過精心設疑,逐步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的染色體變異。通過不同染色體組型圖片的分析,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分析問題能力。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識別單倍體和和多倍體;說出單倍體和多倍體的形成原因。
2.2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和準確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類比推理的學習能力;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2.3 情感目標:關注染色體數目變異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激發學以致用的思想。
3 教學重難點
3.1 教學重點:染色體畸變的類型;染色體組的概念;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判斷。
3.2 教學難點:染色體組的概念;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判斷。
4 教學過程
5 板書設計
第一節 生物變異的來源
——染色體畸變
6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首先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染色體結構的變化,描述四種結構變異,比較分析結構變異的實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對于染色體組的概念和特點講解,利用人體的雙手這一模型,將抽象化的概念具體化,讓學生容易接受并深入理解,使接下來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介紹順利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