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程雯,張琳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血液內科,河南 洛陽 471000)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屬于造血干/祖細胞來源的惡性克隆性血液系統疾病,可導致患者出現發熱、貧血、出血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常采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HSCT)治療AML,雖可促進患者造血功能快速重建、機體免疫功能恢復,但由于患者個體差異性較大,仍有部分患者復發或死亡[1-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AML 患者AHSCT 后的預后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以期為后續AML 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多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52例AML 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18~62 歲,平均年齡(49.83±5.62)歲;病種分布:M1型3例,M2 型23例,M3 型4例,M4 型19例,M5 型3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AML 相關診斷標準[3];②自愿接受AHSCT 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合并嚴重活動性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1.3.1 預后情況 于AHSCT 治療當天為開始隨訪時間,所有患者均進行1 年有效隨訪,統計其隨訪期間預后情況,復發、轉移、病死為預后不良,否則為預后良好。
1.3.2 基線資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基線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體力狀態(ECOG)評分(>1分、≤1 分)、治療時間(初治、復發)、移植前狀態未達到完全緩解(CR)(是、否)、乳酸脫氫酶(LDH)(正常、偏高)及維持治療(有、無)情況。①ECOG 評分。0 分:活動能力正常,與發病前比較無差異;1 分:可自由走動且能從事輕體力活動,但無法進行較重的體力活動;2 分:可自由走動且能生活自理,但喪失工作能力,日間起床活動時間>12 h;3 分:生活僅部分可以自理,日間超過一半時間臥床或坐輪椅;4 分:生活無法自理,臥床不起;5 分:死亡。②移植前狀態。CR:臨床無白血病細胞浸潤所導致的癥狀及體征,生活接近正常;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100 g/L(男)或≥90 g/L(女),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 × 109/L,外周血白細胞分裂中無白血病細胞。部分緩解(PR):5%<骨髓中原始細胞≤20%,或臨床、血象中存在一項符合CR 標準。③LDH。收集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檢測血清LDH 水平,LDH 正常范圍為200~380 U/L,超過正常范圍為偏高。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行t 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相關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預后情況治療后隨訪1 年,52例患者中預后良好45例(86.54%),預后不良7例(13.46%)。
2.2 一般資料預后不良患者與預后良好患者的年齡、性別、ECOG 評分、治療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患者與預后良好患者移植前狀態未達到CR、LDH 偏高、無維持治療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n(%)]

表1 不同預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n(%)]
2.3 影響AML 患者AHSCT 預后情況的Logistic 回歸分析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移植前狀態未達到CR、LDH 水平偏高、無維持治療是導致AML 患者AHSCT 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影響AML 患者AHSCT 預后情況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AHSCT 被認為是治療AML 患者的最有效方式,其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有可能達到根治目的,但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預后較差[4],故探討AML 患者AHSCT 治療后不良預后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52例患者中有7例(13.46%)預后不良,提示AML 患者AHSCT 后預后不良發生率較高。進一步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移植前狀態未達到CR、LDH 偏高、無維持治療是導致AML 患者AHSCT 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移植前狀態未達到CR。AHSCT 治療前疾病的緩解狀態對總生存及無進展生存預后具有重要影響,達到CR 狀態的患者生存率明顯高于非CR 狀態[5],其原因可能是由于CR 狀態下患者體內的病灶細胞數量極低,AHSCT 治療后可降低患者復發率,提高存活率。因此,AHSCT治療前應盡量幫助患者達到CR 狀態下再進行治療,對于預后恢復較差的患者則需要進行長期持續治療并予以隨訪,積極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以延長患者生存周期。②LDH 偏高。AML 患者由于腫瘤細胞基因調控失調導致LDH 合成增加,且通過細胞損傷及能量代謝障礙等機制導致腫瘤細胞大量釋放LDH。此外,AML 患者接受AHSCT 后若LDH 水平仍呈上升趨勢,則可能是由于腫瘤細胞發生增殖對周圍組織發生浸潤、轉移及擴散,在刺激周圍組織發生反應性釋放導致LDH 水平升高。因此,臨床應加強對LDH 水平的監測,以判斷AML 患者的預后進而采取干預措施。③無維持治療。研究[6]表明,AHSCT 雖然能顯著延長AML 患者的無病生存時間及總體生存時間,但AHSCT 治療后仍存在無法徹底清除腫瘤細胞情況,且在治療后缺乏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導致治療后復發率仍較高。因此,AML 患者需在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后選擇鞏固或維持治療以降低復發率及病死率。
綜上所述,移植前狀態為未達到CR、LDH 偏高、無維持治療是導致AML 患者AHSCT 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臨床可針對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方案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