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城江,張 瑜,王安娜
(1.南京南工大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7;2.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211106)
當今社會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發展迅猛,數字技術已經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1]。工業園區是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產物,因其聚合效應,一個工業園區的形成會吸引一大批優秀的相關企業進駐,很多相關企業和上下游的企業聚集在一起。隨著數字化技術在我國的興起和不斷發展,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斷向高(高技術)、專(專業化)方向的發展,構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安全管理信息化體系是園區安全管理的必然趨勢。
自1979年我國設立蛇口工業園區以來,我國工業園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眾多研究學者對工業園區的安全管理內容進行了積極探究[2]。秦躍進等[3]經過分析得到對工業園區的安全管理存在缺乏先進的安全監管技術、安全監管隊伍不健全、應急救援能力不足等問題;于澤聰[4]對工業園區安全生產托管運行問題進行研究得到:通過構建企業生產托管信息平臺、完善安全生產托管服務標準、提升安全技術水平等措施加強托管服務質量監管,可提高工業園區安全生產托管運行效率;羅景泉[5]構建了綿陽市經濟開發區危險源管理及應急系統,展示了應急模塊對園區應急管理信息的維護作用以及事故救援的輔助決策支撐作用,滿足園區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初期的生產管理需求。
目前對工業園區以及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系統的研究主要針對高危園區、高危行業企業,如化工園區、化工企業、冶金企業、煤礦企業等。本文在原有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基礎上,根據園區安全動態監管的相關要求,提出基于數字化背景下工業園區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以提高政府監管效率,提升工業園區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創建本質安全型工業園區。
從數據、數字角度出發,園區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核心是能獲得企業安全管理大量數據,因此系統必須能夠聯動政府和企業,設置政府端和企業端。企業端根據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要求,自動生成安全管理臺賬任務,指導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合規、合法;政府端可對企業的安全管理情況進行動態監督、指導,同時系統可對企業的安全管理臺賬內容進行匯總分析,明確轄區內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為下一步工作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安全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園區安全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路
安全管理信息化體系應用架構分為4層,如圖2所示。

圖2 園區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應用架構
(1)底層平臺為基礎服務層:體系部署在云端或者托管IDC機房內,使用防火墻、加密技術等確保數據安全。
(2)基礎平臺為公共組件層:主要管理用戶權限和身份,提供統一的信息發布管理服務。
(3)功能模塊層為應用數據邏輯層:針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各個要素,理清邏輯,提供專業性服務。
(4)前端應用層:建立園區端、企業端、移動端。園區端實現政府任務下達、日常監管、數據分析;企業端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自查自報自改。移動端支持手機拍照、錄像、錄音等形式,方便快捷、閉環管理。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企業端將根據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要求,定期生成臺賬任務,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企業需根據系統發布的任務,完成相應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將臺賬記錄上傳到系統。同時為了使用便捷,配套移動端進行操作。
(1)目標責任管理。
新建年度安全生產目標,制定考核計劃,企業定期進行考核,并形成匯總記錄,電子化存檔。
(2)組織機構和職責。
創建企業內部安全管理組織架構,并對安全生產責任進行明確,委任相關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人,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電子化存檔。
(3)安全生產投入。
對企業年度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計劃,實際支出情況,員工保險和賠付等情況進行實時登記。
(4)法律法規與安全管理制度。
對企業內部識別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進行年度的更新和維護。
(5)教育培訓。
對企業內部的教育培訓計劃,員工三級教育、四新教育以及安全活動記錄等進行電子檔案存儲。
(6)生產設施(特種設備、監控設備、安全設備)。
對企業內部的生產設施,包括監控設備、安全設備和特種設備進行管理,企業可隨時進行維護和更新,上傳登記表、檢維修記錄等。
(7)作業安全。
對企業內部的作業安全進行分析,生產危險作業許可證可通過系統存檔,對勞動用品發放等形成實時登記,同時可以對承包商和供應商等第三方進行管理。
(8)重大危險源監控。
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辨識,對管控措施等內容進行存檔管理,并連接監測硬件實現監控預警。
(9)職業健康。
對職工職業監控建立檔案、對職業危害因素進行申報、勞保用品發放、員工職業健康培訓等進行存檔。
(10)隱患排查和治理。
制定計劃、提示任務,結合移動端實現隱患隨時記錄以及治理閉環管理。
(11)應急救援。
企業內部的應急預案電子化,應急演練計劃、應急救援物資、應急預案演練記錄等進行數字化記錄。
(12)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
對企業發生的需要進行報告登記的事故,可從系統中下載相關事故報告、調查等臺賬資料。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政府端可以對企業的基本信息進行查看和批量導入企業的基本信息,同時可以發起安全管理任務,對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內容進行動態指導和監管。主要功能如下:
(1)企業基本信息查看與導入。
政府端可以查看企業基本信息,并對企業信息進行補充,同時可以批量將企業信息導入系統,建立轄區企業基本數據庫,為查找企業提高工作效率。
(2)企業安全管理臺賬查看與分析。
政府端可以查看所有企業的安全管理臺賬內容,并進行數據分析,可以統計每家企業的臺賬上傳情況,分析得到轄區內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制定下一步監管工作計劃。
(3)監管人員日常巡查。
監管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的企業安全隱患可上傳至系統企業端,并確定整改期限,企業在收到隱患整改任務后確定整改人員、整改方案等,整改結束后將整改結果上傳至系統,政府端對整改結果進行確認,實現隱患閉環管理,同時政府端可查看隱患整改的全過程。
(4)任務發布。
政府端可通過系統給轄區企業發布相關任務,如隱患排查任務、安全教育培訓任務等,并對任務開展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管。
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是工業園區監管的重要領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工業園區內往往聚集著大量企業,企業類型存在較大差異,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要求的基礎上搭建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即符合安全生產法中的相關規定,又可以有效地指導企業開展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時系統設置政府監管端口,通過系統中上傳的企業安全管理大數據實現統計分析功能,可以對轄區內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智能評估,找出轄區內企業安全管理的不足,實現政府安全管理、治理的數字化、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