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過程中相關護理路徑和方法的使用效果。方法是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給予標準化路徑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案和效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健康知識掌握和護理滿意度等多個方面,研究組表現均優于對照組。得到的結論是,標準化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效果,臨床上可以進行推廣。
關鍵字: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路徑;標準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當前臨床上常見的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疾病之一,一般具有發病迅速、影響嚴重、危害較大的特點,一旦護理不及時或護理中存在疏忽,很容易給患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傷,因此臨床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一直以來都非常的關注。在標準化護理路徑和方案中,護理服務更加全面,護士工作更加主動,執行護理標準更加到位,能夠取得一定的護理效果。本文的研究中,結合實際收治的案例將標準護理路徑方案取得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16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有其他并發癥的患者,所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齡區間介于47至77歲,采用隨機分配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方法,研究組給予標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職業、文化程度等方面完全隨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其研究結果的進一步比較具有實際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治療,為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引導患者臥床休息并采取適當體位,進行中流量吸氧,密切關注患者心電血氧情況,必要時給予靜脈溶栓或止痛鎮靜等措施,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其他護理等。研究組由護士長牽頭,帶領責任護士、主管護師、當班護士共同制定護理路徑標準表,從患者入院第一天開始,嚴格按照階段實施各項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入院時給予專業指導和引領,完成入院期間需要的各項檢查和診斷,制定標準化入院期間飲食指導規范和用藥規范,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基本信息和康復指導,同時制定出院計劃,通過標準化護理康復流程逐步實施,在每日責任護士及相關護理人員交接班時,對當天護理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統一評價,由護士長進行日常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有必要時進行修正,對出現的異常問題要及時組織分析,特別是受到人力、物力等方面影響產生的問題要及時進行重點記錄,有必要時進行護理計劃的修訂,將執行臨床標準護理路徑的情況納入護理人員績效考核過程中,要求所有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標準護理路徑方案。
1.3評價標準
通過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掌握健康知識情況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心理狀況、飲食協調、康復進度、用藥水平等方面,通過患者復述有關知識,對患者的掌握情況進行打分,將不同的回答效果劃分為掌握、部分掌握和不掌握,得分越高代表掌握情況越好。通過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的出院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入院時護理人員接待態度、病區環境、護理人員操作技能水平、輸液時護理人員巡視情況、護理人員提供的疾病知識宣教情況、手術檢查講解注意事項情況、護理人員指導用藥注意事項及講解藥物作用情況、護理人員主動服務意識得分、護理人員整體服務效果、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必要幫助情況等,每個問題都采用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種選項進行打分,得分越高表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越高。統計患者住院的天數并進行記錄和比較。統計患者住院期間各項費用并進行記錄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并進行t檢驗,取于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民眾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關注也逐漸增多,臨床標準化護理路徑作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手段,以規范圖表的形式為護理人員提供有序的診療護理項目列表,從而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漏項,實現提升護理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本研究中,通過將臨床標準化護理路徑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促使相關護理人員按照既定標準嚴格執行健康宣教、診療護理等過程,在實施的同時不斷學習,增強自律性和自主性。引導患者更多的掌握疾病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增加護患溝通,從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相對而言,傳統的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不進行護理級別和護理工作目標的制定,患者體會到的護理服務整體性較差,而在標準化護理路徑下,護理人員每日進行的健康宣教和診療護理過程目的性明確,能夠更好的促進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從而提升自我保健能力。通過護理標準化路徑的應用,使護理人員日常護理工作實現量化和標準化,進而能夠實現質量控制。從本研究看出,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患者的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都有明顯的降低,證明通過加強患者對健康教育與疾病信息的了解,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的配合程度也有所提升,護患關系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在標準化護理路徑的應用下,有效節約了醫院醫療成本和醫療資源,控制醫療費用的增長,從而實現了護理質量的保障。相比之下,傳統護理模式中治療護理過程由醫師和護理人員分別決定,護理工作缺乏統一計劃和標準,從而造成了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的問題,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滿,而臨床標準化護理路徑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在患者整個住院期間,通過運用臨床標準化護理路徑,使得診療過程和護理目標相對清晰,患者能夠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變化,獲得護理人員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從而提升護理滿意度。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臨床標準化護理路徑,患者能夠更好的了解自身疾病情況,更多的掌握預防保健和護理知識,更好的感受護理人員人文關懷,從而增加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有效縮短住院費用和住院時間,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和康復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彭青梅. 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10):1523-1524.
[2]尚麗. 探討急診護理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02):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