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婕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痛癥之一;主要治療手段是乳腺瘤根治術:需整體切除患病乳房及周圍淋巴結:但切除乳房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創傷;同時對患者的心理亦有著巨大的影響;術后患者常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預后;本文探討優質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心理狀態及滿意度的影響。
關鍵詞:優質護理:乳腺癌根治術:肝腎疾患;
乳腺癌根治術是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方法,術后患者由于受角色改變、社會能力下降、乳房缺失等因素的影響,心理和情緒容易出現負性改變,影響康復。本文探討優質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具備配合能力,對治療知情同意,病歷資料完整,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孕期、哺乳期者,精神失常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敘事護理。具體如下:(1)良好咨訪關系的建立。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獲取患者的信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并預測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向患者及家屬列舉術后治愈案例,從而增強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治療的信心。(2)敘事護理方案的制定。敘事護理每5天開展1次, 30 min/次,共開展3次,出院后可電話或者微信隨訪。(3)問題的外化。引導患者積極敘事,護理人員耐心傾聽,幫助患者外化出心理問題,針對患者存在的焦慮等不良情緒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4)解構。引導患者回憶過往,幫助患者體驗解決問題,并做好記錄。(5)改寫。根據記錄繪制行動和意義藍圖,建立事件支線,改寫消極主線,樹立患者生活信心,主動關心并體諒患者,協助患者術后重建協調的心理環境。(6)見證。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可邀請患者家屬旁觀,見證患者敘事,鼓勵患者與家屬討論形體改變,部分患者術后可因乳房缺失擔憂自身吸引力降低,對此家屬應理解患者術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發生原因,鼓勵患者,增強信心。
(2)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遵循醫囑給藥并根據患者術后機體恢復情況,指導患者行術后康復鍛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術后健康宣教,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除做好患者的基本生活護理工作及用藥指導工作外,需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等。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介紹住院環境、探訪制度、圍術期護理指導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優質護理干預。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詳細了解其關心的問題并及時解答;發放乳腺癌相關知識、飲食注意要點、康復鍛煉操作、復查注意事項等內容的宣傳手冊,同時通過多媒體等形式向患者宣傳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度,減少患者由于缺乏認知所致的負性情緒;向患者介紹手術恢復良好的病例,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與患者家屬建立有效的溝通,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2)術后優質護理干預。術后乳房完整性及對稱性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年輕患者因此而引發的負性情緒較為明顯。因此,術后應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告知患者可通過再造手術修正、佩戴義乳等方式改善乳房缺失現象,使其能更好的配合各項診療及護理操作;對于術后疼痛劇烈的患者,向其講解疼痛的原因及緩解的方法。(3)出院指導。鼓勵患者參與乳腺癌根治術患友俱樂部,促進患友間的交流,積極參與集體與文體活動。
1.3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的負性情緒,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低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66.29+5.74)、(66.18 +5.83)分, SDS的評分分別為(63.36+5.32)、(63.25+5.41)分,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SAS評分分別為(35.52+3.06)、(46.42 + 3.89)分, SDS評分分別為(31.15+ 2.82)、(41.34+ 3.51)分,觀察組SAS、SDS評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 討論
目前普遍研究認為乳腺癌的發生與激素異常、家族遺傳病史、營養過剩及乳腺既往病史具有密切的聯系。據相關調查表明,有乳腺癌家族病史、既往有乳腺小葉增生等病史的患者,乳腺癌發病率顯著提升。目前臨床常用治療乳腺癌的手段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及生物靶向治療等。外科手術治療是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乳腺癌臨床常用手術分為保乳術及乳腺癌根除術。外科手術均可破壞患者正常乳腺形態,致使患者出現自卑、焦慮等負面情緒。部分乳腺癌患者術后擔憂形體變化以致自身吸引力降低,以致性需求降低、性生活減少、陰道干澀,影響夫妻生活。乳腺癌術后常規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忽視乳腺癌患者及家屬情緒變化。情緒的變化與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有關,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發現,個體長期處于負面心理情緒狀態可刺激副交感神經,致使副交感神經功能異常,副交感神經對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起著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乳腺癌患者切除乳腺后乳腺周圍組織受到機械損傷,若患者術后同期負面心理情緒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致患者腎上腺素及疼痛因子大量分泌,疼痛因子作用于游離神經末梢感受器,繼而加重患者軀體疼痛!
乳腺癌根治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乳房的美觀及性能,患者術后容易出現自卑、焦慮、悲觀等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又會進一步影響疾病的轉歸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及時緩解負性情緒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相比于以治療疾病為主的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更具有人文性,重視恢復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SAS、SDS評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優質護理干預通過多種宣教形式,有效提高了患者對乳腺癌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減少了因認知缺乏所致的焦慮情緒;通過術后優質護理,教會患者如何更好的應對術后乳房缺失的窘境,同時指導患者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有利于其盡快恢復正常社交活動。
綜上所述,對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術后康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艷會. 優質護理對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期間心理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2] 馬莉. 優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4, 14(25):1.
[3] 劉麗坤. 優質護理對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期間心理狀況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12):243-244.1B998481-10AC-4A61-ACB5-93FC0F224F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