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茵
摘要:目的: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采取中西醫護理干預,探討該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以期改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方法選取我院康復科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行一般西醫護理方案,觀察組行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案,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30天的護理干預,采用卒中量表(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來對兩組的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估,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在干預前的NIHSS、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30天后,觀察組NIHSS評分(9.75±6.84)顯著低于對照組(16.35±8.74)(P<0.05),觀察組NIHSS評分(78.42±16.36)顯著低于對照組(66.84±18.45)(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模式相較于傳統的西醫一般護理模式更能有助于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改善,相對于基礎西醫護理方式更有利于改善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后遺癥;中西醫結合護理;康復干預
腦梗死是一種由于高血壓、腦動脈栓塞、動脈硬化等多種原因導致的腦區部分血供、進而發生腦部中樞神經系統運行障礙的疾病。腦梗死發病后常常使得神經功能受損,根據損害的不同位置,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上下肢活動受限、語言發聲困難、視覺障礙等狀況,即腦梗死后遺癥[1]。在中醫學中,腦梗死后遺癥并非一個新病種,屬“中風”的范疇,歷代醫家對中風的叫法也有別,“偏枯”、“痱風”亦為其別名[2]。腦梗死致死率高、致殘率高,一旦發生腦梗死即有可能嚴重患者威脅生命,據相關報道顯示,我國現存450萬腦梗死病人,75%的患者遺留了不同程度的后遺癥[3]。中醫對治療中風后遺癥積攢了數千年的經驗,近年來中醫護理干預被證實了中醫治療腦梗死后遺癥療效確切[4]。為此,本文調查分析了我院康復科60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進行進行中醫護理干預情況,探討中醫護理干預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現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康復科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57~79歲,平均(66.4±6.5)歲;病程30~88天,平均(42.8±7.9)天。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55~77歲,平均(64.4±5.8)歲;病程41~77天,平均(40.8±6.9)天。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干預方法
對照組行一般西醫護理干預:①健康宣教及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個人病情及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白話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腦梗死后遺癥相關知識,其中包括:病情進展、治療方法、護理方案等。將有關腦梗死后遺癥的藥物使用指導、觀察病情的要點、康復鍛煉等相關宣教知識編成圖文并茂的手冊發放給患者,使病人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腦梗死后遺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運動功能受損,即半邊肢體癱瘓,故而無法正常行走、活動,被迫需要長期臥床,長期臥床易發生便秘,所以合理的膳食規劃是保證患者胃腸道健康的必要環節。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為患者因此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合理膳食,設立良好的營養膳食模式,建議患者清淡飲食、少吃多餐、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所吃的事物避免堅硬難于消化的事物,以稀軟流食為宜。②心理護理:該疾病病程長、恢復期長達幾年,患者由于失去了原來活動自如的身體、生活難以自理加之治療費用增加了經濟負擔,身心壓力十分巨大,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常出現消極、抑郁、暴躁等情緒、自暴自棄、失去繼續治療的信心等。所以護理人員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對患者采取鼓勵、安慰的溝通方式,幫助患者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③并發癥護理:患者長期臥床或久坐常并發壓瘡、下肢靜脈血栓、四肢水腫等并發癥。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經常翻身拍背、保持皮膚干燥潔凈。④功能鍛煉:進行肢體訓練、吞咽功能訓練、語言鍛煉等。
1.2.2觀察組干預方法
觀察組行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在對照組的一般西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行以下中醫護理干預方案:①中藥熏洗護理:蘄艾30g、蘇木30g、姜黃20g、乳香20g 、延胡索20g、制川烏15g、川芎20g、葛根30g、桂枝20g、紅花20g,加入2L水煮二十分鐘,放入毛巾同煮20min。先對患側部位熏蒸,然后取出熱毛巾再敷于患肢。②穴位按摩: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一些簡單的按摩手法,如滾法、揉法、一指禪、捏法等。將操作要領告知患者家屬或照看人員,教其某些簡單的穴位的取穴位置和刺激方式,如適當按摩承泣、地倉、人迎、手三里、曲尺、合谷、陰陵泉、頰車、血海、昆侖等穴位。③中醫理療:可采用中頻電刺激理療,可根據患者個人情況辯證取穴,將四個電極貼分別置于患側上肢的手五里,肩井或俠白穴處;下肢的梁丘、三陰交、足三里處,打開治療儀開關,將電刺激強度調節到患者耐受程度。
1.3評價指標
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分采用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總分為100分,總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評定,滿分100分,總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借助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21.0(美國IBM公司)來完成。計量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以上檢驗水準α均為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前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提示觀察組和對照組具有可比性;干預30天后,觀察組NIHSS評分(9.75±6.84)顯著低于對照組(16.35±8.7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前的ADL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提示觀察組和對照組具有可比性;干預30天后,觀察組NIHSS評分(78.42±16.36)顯著低于對照組(66.84±18.4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結論
本研究探討了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經過中醫結合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在本研究中,通過收集兩組患者NIHSS和ADL量表的得分來評估其神經功能缺損和生活質量。在本研究中,兩組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進行為期30天的干預后,觀察組NIHSS評分(9.75±6.84)顯著低于對照組(16.35±8.74)(P<0.05)。NIHSS評分降低,提示了患者的神經功能在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并且這種恢復效果是明顯優于一般的西醫護理干預的。此結論有高紅等人[5]研究結果相似。在本研究中,經過不同方式干預30天后,觀察組NIHSS評分(78.42±16.36)顯著低于對照組(66.84±18.45)(P<0.05),這又進一步證實了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這種改善效果是明顯優于一般的西醫護理干預的。該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6-8]。
綜上所述,對于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安全、簡便、療效好的優勢與西醫基礎護理相結合, 有利于改善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提升療效,是一種更為理想的腦梗死后遺癥康復方案。
參考文獻:
[1] 賈麗君,遲魯梅,范佳,等.進展性卒中的l臨床分析.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8,25:191.193.
[2] 劉仁芳,徐雙雙,姜波 . 中醫結合康復護理對腦中風癱瘓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6,08(33):91-94.
[3]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腦血 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0,02(04):50-69.
[4] 韋羨萍,姚寶農,鄭靜.獨活寄生湯結合壯醫藥線點灸治療腦卒中感覺障礙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6):61-62,70.
[5] 高紅,董永梅 . 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療效及生活能力的作[J].中醫藥導報,2015,22(22):105-106.
[6] 李敏. 中醫康復治療中風后遺癥臨床觀察及護理措施[J]. 當代醫學,2012,18 (8): 162.
[7] 劉仁芳,徐雙雙,姜波.中醫結合康復護理對腦中風癱瘓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8(33):91-94.
[8]蔣彩霞,史香蓮 . 中醫適宜技術及護理干預對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康復的影響 [J]. 醫學信息,2014,23 (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