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以思辨能力為指引的想法受到了各高校外語界人士的關注。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面臨著很多困難以及轉型的挑戰。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往往更加重視單詞和語法,而忽略教學過程中寫作的地位,忽略在寫作過程中對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思辨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加理性、全面的看待事物,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英語寫作作為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手段,更應該受到各高校的重視。文章在研究大學生思辨能力強弱的基礎上,提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的改善方法,以使得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英語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關鍵詞:思辨能力;英語寫作能力;高校外語;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4-009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dea of tak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s the guide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specially writing teaching,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transformation challenges. In the pas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t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words and grammar, but ignored the position of wri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to look at things more ration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but also stimulate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English writing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strength of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Keywords: speculative ability;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思辨”一詞最早產生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從其表面意思來看,思辨能力指的是一個人的思考辨析能力,從以前的“慎思之、明辨之”到現在的“批判性思維”,無不彰顯著人們對這種能力的重視程度。近年來,思辨能力的培養成為了各高校乃至教育界關注的重點,成為了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環。早在前幾年,教育部門就曾發布相關文件,從《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5年版)》到《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宣言》,文件中都提到了著重培養學生們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他們把思辨能力定義為學生們獨立思考、創新、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1],認為在提升學生們的英語學科綜合素養的過程中,注重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對事物的分析、判斷和處理的能力,從而讓他們在看待問題時更加的全面、具體,有更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顯示出大學英語課程肩負著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任。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寫作是聽、說、讀、寫、譯中最考驗基本功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其本身是需要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認真分析并加以總結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看出學生思辨能力的高低,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也是為什們各高校優先考慮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注重思辨能力的培養,透過寫作和思辨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得知寫作和思辨兩者相得益彰、互相促進,在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對思辨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因此以思辨能力培養為指引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分析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許多高校在英語寫作教學方面進入了一個誤區,在教學過程中對記憶和模仿的重視程度遠大于對思考和創新的重視程度,把應當突出學生們思考、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改成了針對學生語法、單詞記憶的考驗。針對以上問題,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應當將如何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機結合作為研究的重點對象。
一、思辨能力研究現狀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思辨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查閱各種文獻可知,人們對思辨的定義也有所差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Paul & Elder 對思辨的表述,他們認為思辨指的是個人用于自我引導、約束、監督和矯正的思維,它離不開自我調節和自覺判斷。進行思辨為的是針對具體的問題加以分析,從而做出有理有據的判斷,并在一次又一次思辨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思考方式[2]。思辨最常見的過程便是提出問題、加以論證、得出結果。有相關研究表明,思辨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后天的學習和培養而不是先天賦予。綜上所述,我們可得知,思辨能力可以通過與英語作文教學相融合得以提升。
與思辨能力有關的理論有許多,其中較為著名的有Paul& Elder所提出的三元結構模型,即智力特征、思維元素以及智力標準。我國學者文秋芳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提出了層級模型,認為思辨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和評價三種關鍵技能,還包括清晰性、靈活性、深刻性、邏輯性、相關性五大認知標準。這些理論的提出為我們如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指明了出路[3],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也為以后在這個領域內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知道,大學是學生們從課堂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階段,大學課堂是幫助同學掌握社會所需基本技能的重要場所,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在知識獲取和積累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辨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反過來,思辨能力的提升又會加速我們知識的獲取和積累。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思辨性寫作能力是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形成的,并在學習、思考、實踐,再學習、思考、實踐這樣一個循環中不斷發展。因此,對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課堂加以改進,構建有利于學生思辨性寫作能力發展的寫作課堂教學結構,是學生思辨性寫作能力發展所需深入研究的課題之一。雖然目前有許多學者將目光投到了思辨性英語寫作的教學模式上,但是實際上相關的研究還是較少,所能借鑒的研究結果也不多。
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力求對高校的英語課堂教學加以改進,嘗試在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辨性能力,從而使得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辨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二、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必要性
(一)順應國際環境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信息全球化以及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增長速度也日益加快,要想在這個時代取得成功,就應當順應時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英語作為目前所用區域最廣的全球性語言,它不僅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所涉及,而且在工作生活中也會用到。面對當前這種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們更加需要在課堂上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英語寫作作為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強有力手段,也應當得到重視,我們不應當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簡單的互譯上,而是應該提高他們對各種思想觀點及其語言表達形式之間關系的認識,幫助他們具備適應新語境的能力[4]。
(二)促進通識教育發展
大學教育往往把思辨能力的培養當作首要目標,通識教育也是大學教育的一個環節。通識教育認為英語的本質是掌握語言的基本用法以及不同語境下語義的理解。正是由于語境存在的不同,這就使得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個語境下的理解有所偏差。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教育相掛鉤,要求以思辨能力為指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但是在學者中也不乏有些人持懷疑態度,這便要求我們高校準確地處理好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進,處理好大學英語、思辨能力以及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
三、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存問題
通過對學生們英語作文進行收集和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們的作文句子結構十分簡單,而且所運用的詞匯十分匱乏,在句法結構不完善的基礎上常常伴有許多語法錯誤。整體上看,句子與句子之間連貫性較差,總體結構較為松散。與學生溝通得知,現在許多學生都會在網絡上找一些萬能作文模板,遇到需要寫的英語作文時,往往只需要改動文章的一些關鍵詞或者關鍵句,就可以得到一篇作文,這種文章的弊端也十分明顯,內容簡單,與主題結合不緊密,千篇一律,學生對文章主題也缺乏深層次的思考。這些問題都指向了一個事實:當代大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只知道盲目地接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加以甄別,長時間這樣下去,學生們會缺乏創新能力,對待事物很難有自己的見解。目前英語寫作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5]。
(一)傳統應試教育的學習觀
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們大多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著眼于如何取得更高的分數,這種應試環境使得師生將獲取較高的考試成績當成學習的目的,學生學習的重點也就放在了如何快速提升卷面成績之上,強調通過一遍又一遍重復的機械記憶來進行學習,從而忽視了英語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在這種以應試為目的的風向標下, 學生們大多是進行機械式的重復、仿寫,并未對異國的有關歷史背景和生活方式進行了解,這也使得學生的知識存儲較少,不能夠在思想的碰撞中產生獨立思考的火花。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也往往將知識的教學放在優先位置,更加重視語言的形式而不是語言背后的意義,在英語寫作教學領域則顯得尤為突出,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寫作過程中與句子相關的詞匯、句型、語法等,而對語言所在背景下的含義以及所表現的作者思想不夠重視,這也就導致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只止于表面,缺乏對深度問題的思考,當涉及到較有深度的領域時則表現得無話可說,所寫的作文往往中心思想不夠明確,且常常結構較為混亂,缺乏邏輯性。
所有事物的形成都有一個過程,寫作能力的提升也不例外,應試教育使得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結果的看待,而忽視了過程的重要性,許多學生在此基礎上將目標投向了萬能模板,企圖通過修改關鍵詞來快速完成一篇質量較高的英語作文,從某種程度上講,萬能模板在形式上啟發了學生們寫作的邏輯,通常是文章首段解釋現象、引出觀點,中間段落分條概述觀點,最后總結并再次強調觀點。萬能模板往往在謀篇布局上比較精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但是不要忘了,萬能模板需要學生填充的部分才是學生自己真正的觀點,是思辨能力真正的體現,所以萬能模板在促進學生提升思辨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無論是傳統應試教育的學習觀,還是教學過程中萬能模板的產生,都能夠突出當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對思辨別能力培養的忽視,對結果的關注使他們并沒有注意到寫作在發展思辨能力方面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課時較少、選題缺乏思維訓練
大學課程中,專業課的占比遠遠大于英語課程的占比,通常分配到每個星期也就4~6個課時,但是每學期的教學任務則很重,不單單要培養學生聽、說、都、寫、譯的能力,還要向他們傳授如何跨文化進行交流,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與國際接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通常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做到每個板塊都拿出來單獨訓練,這一點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大學英語教師很少在課堂上講授與寫作有關的知識和技巧,與寫作有關的訓練往往當成課后布置的作業,教師收上去之后所關注的也僅僅是單詞、語法以及句子表達的規范性是否合規,這樣雖然解決了語言層面的問題,但是并沒有解決思維層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對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產生影響的就是缺乏思維鍛煉,雖然近些年高校英語教材不斷地改進,但是課本中仍然缺乏與思辨能力培養有關的專題,要想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將思辨能力培訓落到實處,教師就必須針對思辨相關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設置能夠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寫作題材或相關專題,這個過程可以在課堂上師生共同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資料,要讓學生們做到真正的獨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求助于萬能寫作模板,要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知識累計方面也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拓展相關的素材積累,盡量在平時就有所準備,而不是到最后臨陣磨槍,要從根源上改善英語寫作教學。
(三)寫作主題缺乏創新
作為能夠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徑,大學英語寫作能夠幫助學生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快速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在嚴謹分析的基礎上做出理智的選擇。思辨能力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思考方式,還因為它具有即時性和多元性的特點,這也告訴我們思辨寫作的主題不應該是單一、老套的,而是應當與時俱進,并且盡可能地多樣化。目前,大學英語課堂寫作相關的主題主要來源于各種考試,例如:四六級考試、考研英語等。這些考試相關的主題往往比較老套,多是一些個人品質類的寫作,與實際生活聯系的并不密切。像這種與現實脫節的陳舊主題并不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在提升學生思辨能力方面價值不高,所以能夠提供的參考意義也不大。在布置寫作主題時不妨多關注一下當前社會的新聞熱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四、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進對策
(一)提高教師思辨能力,樹立正確觀念
目前,社會衡量一個人是否為人才早已不是單單看考試成績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尤其是一個人的創造力。高校作為為社會輸出人才的地方,有必要挑起提高學生能力的重擔。作為提高學生能力的主心骨——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育人者先育己”,英語教師應當做好沖鋒陷陣的工作,由于之前應試教育思想的普及,我國許多英語教師在思辨能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欠缺,如果教師在思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學生所受到的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障,也很難培養出具有優秀思辨思維的學生。所以,英語教師應當注重自身思辨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夠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學。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思辨能力有關的專業知識,在生活中也要加強思辨能力的運用,教師之間可以時常互相交流經驗,一起參加相關的講座,多與專業人士進行溝通交流,只有教師具有優秀的思辨能力,學生才能同樣具有優秀的思辨能力。
具體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觀念,改變以往應試教育的傳統授課模式,把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加入到教學任務之中。其次,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的思維能夠在無形中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影響。想要提升思辨能力,僅僅依靠教師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自己轉變自己的語言學習理念,在日常的學習中注重自己思維的鍛煉。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許多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能力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課上或者課下的時間組織學習進行自主學習,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小組合作、辯論賽等,努力讓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進行分析,這些都可以鍛煉到學生的思辨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思辨能力自然而然會有所提升。其次,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寫作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所積累的素材,閱讀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有利于他們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進而提升學生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6]。最后,還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不單單停留在詞匯、語法等表面,要將語言、文化以及思維緊密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只有提升教師的思辨能力,師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英語寫作教學才能夠更好地和思辨能力培養相融合。
(二)優化教學課程,輕松教學氛圍
如今各高校的英語教學課時較少,要想在較少的課時中盡可能多地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優化課程教學十分有必要。這里可以參考清華和北外的課程設計,這兩所學校都會在每個學期就寫作進行專門的安排,開始兩個學期比較注重基礎的鍛煉,對寫作所需的基礎知識進行一些講解,從第三個學期開始,寫作的重點則轉向議論文的寫作,常常會要求學生對當今的時事熱點進行分析,或者對經典傳記進行分析,通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往往可以得到提升。另外,教師遇到好的或者不好的文章都可以與同學們一起討論,針對好的文章,讓學生們進行學習,針對不好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修改,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們的思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輕松課堂氛圍的營造也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教學內容為載體,調整好學生的心態,在課前需要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能促進學生思考的寫作教學問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與學生積極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進行大膽的分析,在探索中培養思辨能力,還可以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
(三)調整考試思路,合理評分標準
作為教學成果驗收的一種方式,考試是每所高校都會進行的,類似于國際上對學生語言能力以及思辨能力進行考察的托福、雅思等大型考試,大學的英語考試也應當從它們中有所借鑒,考試內容應當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有所涉及,要著重體現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在試卷寫作考題方面,可以多設置一些需要學生分析、歸納的文章,這樣不僅僅考察了學生的造句能力,也考察了學生布局立意、邏輯嚴謹等思維能力,還能看出學生的邏輯思維是否達標。相對應的評分標準也應當科學、合理,針對寫作的評分,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鼓勵學生對自己所寫的文章反復修改,在修改的過程中引發學生進行思辨,一篇好的文章并不是只看語句是否優美、格式是否規范,還需要有嚴謹的思路和結構。教師在對學生的文章進行評分的時候,需要把學生體現的思辨水平和寫作思路考慮在內,事后對文章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并從整體上與學生一起討論,完善文章。
五、結束語
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思辨能力的提升也能夠反過來提升學生們的英語專業素養,隨著社會以及教育界對思辨能力的關注,針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這一學科,教師應當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探討,利用合適恰當的方法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大學寫作教學中,努力探索出更多能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的手段,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國家培養優秀卓越的人才。對于學生而言,也要對培養自己的思辨能力加以重視,多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并應有自己的看法,在英語教學課堂上,不僅要了解課本上的內容,還要盡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看待事物盡量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只要師生雙方在課堂上與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思辨能力的培養,一定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丁玲.英語閱讀任務與高中生思辨能力的關系研究[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20.
[2]李洋.Newsela輔助高校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英語廣場,2020(9):52-54.
[3]李欣桐.教育類著作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Postgraduates(Chapter4-5)英漢翻譯實踐報告[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9.
[4]殷蘭.文科與理工科研究生思辨能力對比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8.
[5]余娟.基于SIOP的大學英語教學學生思辨能力培養[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4):135-137.
[6]唐恩萍.TED演講在大學英語課堂應用的行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4):87-90.
作者簡介:張弘(1967-),女,漢族,湖北黃岡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