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學
摘要:幼兒的成長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要想幼兒有個健康的身體主要取決于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幼兒時期是養成習慣的重要時期,他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他們的可塑性強,但是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學習模仿能力強。而且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將有益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對他今后的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家長由于自身的局限,他們認識不到這一點,因此,對于農村幼兒來說,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農村幼兒? ?飲食習慣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人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所以幼兒的喂養條件也都很好了,吃的東西也多了,也正因為如此,一部分幼兒只吃喜歡的食物,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所以,通過本人在農村幼兒園從教遇到的問題與經驗說出來與大家探討,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下面就我工作中的點滴認識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家長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現實中,農村家長對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不夠重視,很多家長認為,把小孩送到學校,老師幫看好小孩,只要他多學點知識,不打架,其他的就無所謂了。這種錯誤的觀點也會間接影響孩子,慢慢變成幼兒的觀點。所以家長應有正確的教育思想,那樣幼兒在學校養成的飲食習慣在家才得以鞏固。
首先,父母的模范作用。父母不要把食物作為獎懲的方法,這會影響幼兒對食物的喜好。同時家長也不要偏食,因為幼兒的模仿性特別強。
其次,家長要改掉自己的不好的飲食習慣。農村家長吃飯時有“串門、蹲著”等情況,一邊吃一邊聊天,沒有安靜的在餐桌上吃飯的良好習慣。孩子有意無意的學習家長這一習慣。吃飯時簡單的告訴幼兒一些食物的營養知識,就比如說:“喝牛奶的好處,米飯是從哪里來?等”’同時還要教他們一些吃飯時的禮儀,不含著食物說話,不咬筷子和勺子,不要他們去咚咚的敲碗,不用筷子在盤子里扒來扒去,打噴嚏和咳嗽時把頭偏一邊用餐巾或者手帕捂嘴。
最后,還要保持幼兒的食欲,不要讓孩子一次吃得過多,以防傷食傷胃,一日三餐得有規律,不要讓零食影響到主食。
二、教師方面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用心觀察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厭食、偏食、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一)創設輕松愉悅的進餐環境
幼兒是否喜歡吃各種食物不單是與飲食習慣有關,還與食物的色、香、味、進餐環境有關,同時良好的情緒會增加幼兒的食欲。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用餐環境,不要在用餐時批評幼兒,以免影響幼兒的情緒,從而影響他們的食欲。
(二)采用游戲刺激,寓教于樂
幼兒天生的游戲家,我們可以在餐前進行一系列簡單有趣的游戲,如《給小動物送食》或者角色游戲娃娃家、水果拼盤以引起幼兒對食物的興趣,激起他們嘗試去吃的欲望。
(三)家園聯手,共同教育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所以不僅需要我們老師長期的培養,還需要具有一定健康知識的家長密切配合。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宣傳一些營養方面和飲食習慣方面的知識,以達到家園聯手,共同教育。
三、具體方法
(一)榜樣示范
根據幼兒喜歡模仿,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感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
(二)情緒調動法
一些幼兒對某些事物高興時吃一點,不高興就不吃或者少吃。對于這種幼兒,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幼兒猜猜今天吃什么,最后在告訴他們這些事物的營養價值,這樣他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吃得就會更好了。
(三)逐漸加量的方法
有些幼兒從小偏食,因此要他一下子就改過來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一點點的加,并給予適當的表揚。
(四)物質鼓勵法
對偏食,剩飯的幼兒那怕是有一點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如發給幼兒獎勵貼,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需要家庭、幼兒園的堅持不懈共同努力,使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更好的鞏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總之,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身,只要我們持之以恒,發揮幼兒園教育功能的主導作用,配合家庭教育,我相信農村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一定會養成。
參考文獻
[1]顧小云. 小班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
[2]權英杰. 中班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矯正策略[C]// 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八).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