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娟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至今還固守著原先的陳舊的教育思想,注重課堂講授,忽略作業設計,作業單一而沒有關注學生興趣。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對開展小學英語分層作業設計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作業;策略;分層
目前,在小學英語教育中,一些教師還是傳統的英語教育方式,教學內容僅限于課堂上,沒有延伸到課堂之外,讓課上和課下緊密結合起來,沒有將學生課外的學習和生活的內容加入到英語教學中。并且小學英語課后作業也比較單一,沒能起到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作用。本人主張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分層次作業效果更好。
一、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
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重視課堂教學充分講解,但卻忽視了課后作業的布置,往往匆忙了事。比如布置的作業過于單一,基本上都是聽讀背誦抄寫, 甚至還沒下達作業就有學生已經完成了。還有的教師下達作業時缺乏整體思考,作業能不能激發學生英語興趣 , 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固然重要,但課后作業的設計也非常有學問。對小學生來說,語感也是重中之重,學生是否愿意去背誦,激發興趣很重要。
比如,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回家之后,抽出一點時間,看一看教師指定的反映少兒生活的英語動畫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按老師的規定,每天學習一兩句自己喜歡的英語對話。其次是老師按照每個學生的英語能力的不同設計不同的作業,英語語言能力有超強天賦的,經過培養提高很快的,基礎薄弱掌握較慢的,老師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層次的作業。
二、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
新課改對英語教學提出明確要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要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是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小學的英語教學一方面要面向全體學生,但是也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小學生由簡單再到復雜完成作業,讓他們一點點積累,最后達到穿石的效果。而不是都用一個模式培養,一些學的好的學生能理解,一些基礎不好的就不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融入進來,而不是畏難中默默選擇放棄。老師應該好好思考,如何實現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針對不同學生分出層次因材施教,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探索研究。
1. 做好學生能力分層,有效設計作業
現實中每個班級都有成績好的還有成績差的學生以及處于中間的學生。不同情況的學生英語能不同,應該設置一些不同難度的作業。比如下達一些簡單的作業,程度好的學生覺得太簡單了;有一定難度的作業,那些程度不好的學生有難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師可以將學生作業設置成三個層次;A 層作業,是面向那些英語基本功扎實,語言掌握能力較強,并對英語有濃厚興趣的學生;B 層作業是面向有一定的能力,能很好地完成一些朗讀、背誦、默寫的學生;C 層作業是面向英語學習有困難,英語基礎較差,作業完成得不理想的學生。通過分層次作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 明確教學目標分層,做到心中有數
如何有針對性地設計分層次作業,首先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還要仔細分析課本的重難點,從而設計出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作業目標。上面闡述了三個層次,那么就從這三個層次進行分析:A 層是保持型,保持現在的完美狀態,但所有作業都能掌握;B 層是為了拉其提高,讓這些中等的學生上升到中等以上的水平;C 層是掌握基礎,讓學生維持基本水平不掉隊。打個比方:A 層的學生要掌握一些簡單的對話,還有編寫小對話;B 層需要掌握一些詞組單詞和一些簡單語句;C 層能掌握基本的詞組還有單詞就好。作為老師就要做到目標明確,合理設計作業,才能更好促使學生提高。
3. 根據教學內容作業分層,提高作業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地設計內容形式各異的分層作業,設計必做題和選做題。將選做題設計成 A、B、C 三個層次,從簡單到有難度,形式多樣,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C是都需要做的,B、C 是選做,如果學生 B、C 都能自己完成,那就可以免做 A。這樣,不僅沒讓學生覺得有差異,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作業量也減少了。
這樣的作業設計,能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也能從中獲得完成作業的成就感,還促進了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努力,基礎弱的學生也不斷努力。教師在作業的評價中,應抓住學生的優點及時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之有不斷進步的動力。
三、小學英語特色分層作業設計和家庭的結合
課后作業的布置不僅僅需要老師的督促,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家庭作業是搭建了一個家長和學校進行溝通的支點,通過孩子完成不同層次的作業,家長會從中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并且更好地參與孩子作業完成情況的監督中。不是特別懂英語的家長,可以監督一下孩子英語讀寫、背誦完成情況,然后在作業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還可以監督孩子觀看英語動畫節目是否認真專注。如果家長懂英語,除了要監督孩子英語讀寫、背誦完成情況,還要注意孩子發音的音準和語調問題,還可以協助完成一些簡單的模擬對話,教一些英文歌曲等等,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讓他們適合小學學生家庭作業的形式有以下兩種:
1.現在的小學課本都采用單元形式,一個單元就是一個話題
教師可以以本單元的情景為主題,讓學生回家后和自己的父母或者是鄰居等進行情景再現練習,這樣可增強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有成就感。在不斷的對話中,運用和鞏固學過的知識點。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有一個關注學生興趣的原則,設置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寓教于樂的作業,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這樣才能提高作業質量。
2. 讓學生通過自己查閱搜集才能解答的家庭作業
年齡較小的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施教。例如,今天學了一個蘋果的單詞,讓學生回家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查詢蘋果拼寫和讀音。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去解決,培養學生積極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英語能力提升。
本文通過對小學英語作業特色分層設計探討,對小學英語特色分層作業的設計進行分析。在不斷摸索中,實施因材施教,更好地讓學生吸收需要掌握的知識,同時也推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有效的作業設計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并激發其學習英語的熱情,也能很好地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并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巧妙融合,靈活分層布置英語家庭作業[J].小學教學參考,2017(15).
[2]楊水玲.淺談小學英語作業設計[J].校園英語,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