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蓮
摘要: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線索,以師生互動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全面發展為目標、將信息技術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整體優化,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更加完善的一種教學方法。基于中職生特點,在教學上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案例教學來創設教學情境氛圍,讓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這樣既能有步驟地引導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將知識點融入到案例中,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計算思維及求知欲。
關鍵字:案例教學,自主學習,做中學,學中做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中職教育的特點是突出職業性和技能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注重動手及實操技能培養,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便更具有現實意義。此外,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熱情不高,缺乏學習動力,學習主動性較低,基礎知識薄弱等問題,作為中職學校的Visual FoxPro數據庫應用的老師,更需要不斷地改進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能在課堂上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致,促使他們由“要我學”的思想轉變為“我要學”!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更適合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呢?本文筆者就案例教學法談談在Visual FoxPro數據庫教學中的應用。
一、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1.案例教學法的基本概念
案例教學(Case Method)是由美國哈佛法學院前院長C.C.Langdell于1870年首創,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
案例教學是指通過具體情境、事件的描述、解剖,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事件進行討論,培養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了能力、實踐、參與三個基本的原則,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參與、發現、協作讓學生自主獲得知識、形成獨特見解,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及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的特點
(1)目的明確、突出實踐。通過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在案例中思考、分析、討論,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
(2)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中應用案例,學生可以體驗案例,易于學習和理解,使學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再次調動了學生的熱情。
(3)重視師生雙向交流。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在案例教學中,師生可以通過案例的分析、制作,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
(4)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做中學”的形式,使學生置身于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在Visual FoxPro數據庫中的應用過程
1.精心設計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前,首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精心地準備、設計案例。比如新課前的微課堂案例,要脫穎而出,抓住學生的興趣。筆者在Visual FoxPro數據庫的實際教學中,根據本課程的特點,設計一些由VFP開發的應用程序:如學籍管理系統、企業ERP管理系統等,既讓學生見識到VFP強大的開發功能,亦能激發他們開發的欲望,自然激發他們求知欲。接下來的教學中,再根據三全目標、必備知識、案例內容、案例的操作等不同的模塊化教學,將知識點帶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與濃濃的興趣親自參與到這些系統的開發上,通過小組協作、探索與思考不斷地對程序進行改進、優化,最后呈現出一個完整的作品來。
在案例教學的實施中,應注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選擇適合該環節的模塊案例。事實上,對中職生來說,Visual FoxPro是一門比較難學的科目,所以在案例的選擇上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讓他們感覺到這門課難、這門課枯燥、不好學,而是要在案例中突出這門課的優勢,讓他們發現這門課的趣味性、實用性與易學性!
2.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思維
教師要充分運用好課堂上的四十分鐘,需周密安排每個教學環節,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據案例的不同特點,以不同的方式將案例呈現給學生,要有智慧地根據學生的層次性,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設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使學生體驗到探索、發現和創新的喜悅,給予學生成就感,從而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滿頭霧水和一臉茫然。
3.在案例中融入知識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向學生演示案例效果的操作。分析案例既可以溫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在案例實現過程中,將知識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地操作演示出來,使學生能直觀地看到案例的呈現,真實經歷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靈活運用。在知識講解中,讓學生參與,發表自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提高課堂師生互動,又發散他們的思維。筆者在介紹Visual FoxPro數據庫的表單部分的時候,引入一個系統登錄界面案例,將知識融于分析與案例操作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案例中加入同學的創新、設計元素,使同學的熱情與創作理念融入到案例中,很好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加增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在相互探索新知識新方法的氛圍中掌握知識要點。
克萊恩認為:“最佳的學習學習方法是先做后辨認,或是一邊做一邊辨認。”只有學習而沒有參與其中的或沒有實際演練的對象,是無濟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通過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理性地學習知識,“先做后學,先會后學”,改變他們的被動學習狀態為主動學習,對知識點的把握就更易于接受與理解,同時使他們在實踐中創新設計思維,提升操作技能得到。
三、總結與反思
在VF的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不再是單一地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而是指導者、咨詢者;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被動地接受,而是能主動地獲取,從而使整個教學更加符合中職教學目標的要求。當然,數據庫,作為一門操作應用性強的科目來說,其教學過程中并不單單只是采用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要從各個方面激發和調動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在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提升職業能力,為將來踏上理想的職業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其鳴.案例教學法在高職Visual FoxPro課程中的應用研究.2019
[2] 周序.如何認識案例教學?——關于“案例教學法”提法的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20
[3]萬孟.問解案例教學法.中國大學教學.2014
[4] 惠明媚.案例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