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1樣本描述與研究方法
1.1 樣本描述與研究方法
本團隊在問卷星平臺根據遼寧省大學生的特點,制作了一份關于遼寧省大學生學習風向的調查問卷,截止2021年10月6日下午五點,問卷參與人數已有611人,其中有效問卷549份,有效問卷率為89.78%,樣本內容如表1。
除了調查問卷就,本團隊利用Python代碼制作了一份數據爬取代碼,對學習強國平臺的網頁數據進行爬取,截至2022年3月1日,共爬取相關有效評論6124條,以評論的文字長度作為評論質量標準之一,詳情(見表2)。
本調查將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相結合,對遼寧省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分析遼寧省大學生對學習熱情度不高的原因,探索一種適合省內大學生學習的方式,提高遼寧省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傳承紅色精神。
2遼寧省大學生學習的現狀
2.1 遼寧省大學生學習的現狀
根據調查問卷,可得出遼寧省大學生學習情況如下:
(1)遼寧省大學生對學習的必要性認知。
在學習的必要性認知上,學習情況見(如表3)
(2)遼寧省大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
在“您是通過何種途徑學習的?”(多選題)一問中,參與調查的人主要是通過學校組織的學習思想教育課和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的途徑學習了解,分別占86.49%和67.57%;其次是與他人了解交流40.54%、入黨積極分子培訓32.43%和其他20.72%。
(3)遼寧省大學生學習的心態。
在學習心態情況(如圖1)
2.2 現狀分析
雖然大部分人認為有必要學習,但很多人是被動學習,如果不是學校組織必須學習的任務,能夠主動了解學習的人僅占32.43%,主動學習的能力低。在采訪過程中,62.16%的人選擇培訓,他們認為通過大家一起再一個教室上課會更有氛圍,能夠更好的學習知識,但是通過爬取各個網站的學習的文章的評論可以發現,很多人認為現在培訓內容枯燥,缺乏趣味性。這也是很多人不主動學習的原因。
3遼寧省大學生學習教育的現實反思
3.1 遼寧省大學生學習教育的現實反思
面對調查結果,也產生了一些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反思的一些問題
大部分同學對的學習是固定時間,固定模式的硬性化“強迫制”學習,并不是把它當作一種興趣或者故事去傾聽,這是一種對國家關注“冷漠”的小折射;
對知識掌握的牢固性,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對于“耳熟能詳的故事“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述,但對于具體的地點人物,以及細節就出現了偏差和模糊。這樣對于學生對學習的成就感是不利的,我們對學習是要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端正的態度
在“如果能自主選擇,您愿意以何種方式學習?”一問中,同學們更傾向于實踐活動這種可以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由此得知,現今學習缺少的是一種將戰時英雄人物事跡和著名戰爭戰役融入實踐中的教學方法,有了方法之后,現今高校的教育科普情況將會大大改善。同時知識博物的觀眾的體驗感也是不足以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3.2 加強遼寧省大學生學習教育的建議
(1)堅守思政課堂主陣地
高校思政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思政課更應包含學習教育,傳授大學生正確的政治內容,引導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開展教育,是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其作為思政課主要教學內容,幫助高校同學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了解、汲取力量,幫助青年大學生深刻體會在中國五千年漫漫歷史長河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以及為中國革命所做出的偉大犧牲,引導同學們在百年奮斗歷程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產黨人對無限忠誠。
(2)夯實“第二課堂”大陣地
日常線下教學課堂如果稱為學習教育的主戰場,那么開拓“第二課堂“戰場就是將學習教育進一步深入到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第二課堂“形式不限,旨在提高大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大學生紅色使命感、榮譽感,通過各種紅色文化展示活動體現紅色經典的魅力,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開展采訪紅色經典人物,以老一輩視角感受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初期遭遇的種種磨難。
(3)開拓線上育人新陣地
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廣大青年的學習和生活逐漸趨于智能化、科技化,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因此對開展大學生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以互聯網方式傳播紅色經典文化即將成為主流方式,在高校日常學習教育中,高校教師可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提供學習新方式,同時發布相關紅色經典選修課程,通過引導大學生修學分的同時參與到學習中,互聯網傳遞信息的快捷性與教學進行兼容結合,勢必會減少大學生學習教育的難度,營造良好高校學習紅色經典氛圍。
王昊2002.04.28男 大連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