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燁
關鍵詞:班級教育 ? 嚴父 ? 慈母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組成的師生雙邊活動。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初為教師才兩年多,但這兩年作為班主任,我遇到了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模樣各不相同,性格也不一樣。作為班主任,我感到:師生關系越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會越好,反之,則越差。一旦學生“喜歡你”,他們也會無條件追隨你,愿意按照要求完成每一件事。在這里,我想借鑒“嚴父”+“慈母”的班主任教育模式。“嚴父慈母”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模式,而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或教育每個孩子時,實際上也是以成為班級學生的“嚴父慈母”為己任。
一、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首先,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自己的學生。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他不光要傳播知識,更重要的要給孩子們傳遞愛。一個班級有來自五湖四海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教師就應當如“慈母”般關心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心里變化。當有些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在班級中出現不愉快時,班主任就要給予他母親般的關愛和呵護,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爭取新的進步。
在我任教的班級有一位張同學,他是一個可愛懂事、情商高的男孩子。但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做事拖拉且注意力不集中。他上課經常開小差,小動作特別多,作業速度極慢。因此,他的成績在班級里幾乎倒數,經常會被三門任課老師同時催作業,情況嚴重。我曾經特別沒有耐心,總是大聲呵斥他,可每天對他多次的責罵,對他絲毫不起作用。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單獨找到這個孩子跟他談心,了解他內心真實的想法,然后再用鼓勵或獎勵的形式讓他抓緊時間完成該做的事,可以幫老師做事情。這下他的動作快了很多,也成了我的小助手。雖然還是有個別拖拉,但是情況明顯好轉。有時候,用愛包容和鼓勵比大聲呵斥還要有用呢!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也是學生尊重老師的前提。我們應把全部的愛傾注于學生身上,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以誨人不倦的無私精神,引導學生不斷前進。英國思想家赫伯特·斯賓塞在《教育論》1一書中寫到,“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教育的基礎。” 我們要像慈祥的母親那樣去關愛班級所有的孩子。
二、鼓勵學生、贊揚學生的每一次進步
表揚是進步的動力。班主任恰當的鼓勵能讓學生受益終身。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小小的鼓勵,會讓學生產生極大的進步。還是上文那個張同學,偶然一次,我發現他那天特別開心。事后才知道,原來因為今天語文作業完成特別迅速而受到了語文老師的表揚。由此,我決定以鼓勵代替吼罵,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班主任的點滴鼓勵能讓學生看到自己進步的原點和起點,也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有時候更能彌補家長平時不能及時關注的某些細節方面。要知道,有時班主任的一句話勝過家長的一萬句。
三、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同時也要嚴格要求
學習是一項很苦的工作,班主任一味充當“慈母”的角色也不行。在作為“慈母”的條件下,更要充當“嚴父”的角色,在學生的心目中要成為被學生所認可的權威,即樹立好教師的威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班主任就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嚴父慈母”。“嚴父”要教導,“慈母”要疏導,做一名公正的老師,像一位嚴厲“父親”那樣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我們班里另一位趙同學特別聰明,可總欠缺一份踏實。升入高年級之后,他在作文上面的才能越發顯露出來,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他平日的油腔滑調。像這樣聰明機靈的孩子,我一定要用嚴格的要求,把他往正途上引導。期間,他有不滿,可也算漸漸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學著在“慈母”和“嚴父”雙重角色扮演中,既用愛感化學生,適當時候又以高標準嚴格要求孩子們。一段時間下來,班級管理在我的手里確實提高了不少。班級里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我,也愿意朝著我制定的要求和目標前進。但是漸漸地,有些孩子松懈了,似乎又慢慢回到了以前的狀態。我用鼓勵的方法讓這些孩子前進,可絲毫提不起他們的興趣。我用嚴格的要求嚴肅對待他們,可他們遵守規矩的模樣也維持不了幾天。于是,借鑒上文張同學和趙同學的例子,我也學著和這些孩子談心,才發現原來孩子們竟然有這么多不可思議的想法。頓時我覺得,孩子們長大了,也慢慢步入青春叛逆期。光靠“慈母”+“嚴父”的角色,學生們只會對老師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反感。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還需要做孩子們的“同齡人”或者“朋友”。在規矩面前,我們也要放低自己的姿態,真正融入他們,了解他們的想法。我想這樣一來,孩子們會更加感受到老師所給予的溫暖,也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
做一名教師不容易,而做一名學生心目中愛戴、敬佩的好老師甚至好班主任則更難。我們當前的教育發展,要想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改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師生關系是很重要的。我們既要做一位孩子心目中喜愛的“慈母”,又要做一個讓孩子們敬畏的“嚴父”,當然別忘了,我們還需要放下老師高昂的身段,俯下身來跟孩子們做“朋友”。只有這樣全方面完善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未來真正的希望!
參考文獻:
1.赫伯特·斯賓塞.教育論[M].美國,1860.
2.沈群英.“嚴父”與“慈母”——班主任與副班主任角色的分工[J].考試周刊,2008.
3.王長海. 嚴父與慈母——班主任的雙重角色[J].新校園(中旬刊),2012.
4.陳玉光. 嚴父·慈母·朋友——淺談三位一體的班主任角色定位[J].青年教師,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