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俊芳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學習了解對話方式在小說人物塑造中的應用手法與作用。
2、通過課文學習掌握奧楚蔑洛夫“變色龍”形象的特點及其細節描寫方法。
3、通過課文學習理解認識奧楚蔑洛夫之所以成為“變色龍”的根本緣由,體會到作者對沙皇俄國統治制度的諷刺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對話中把握奧楚蔑洛夫的人物性格與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奧楚蔑洛夫這類人物形象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社會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變色龍的圖片。
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中的動物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蜥蜴。
那你們知道它還有另一種名字嗎?叫什么?
學生:變色龍。
對,因為這個種類的蜥蜴的皮膚顏色會隨周圍環境顏色變化而變化,所以被稱為變色龍,它變化皮膚顏色的目的是保護自己,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也有一個非常善變的人,他又是為什么善變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變色龍》。
二、背景介紹
教師多媒體展示課件,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其創作小說時的社會背景。
教師:本課文作者是十九世紀末非常著名的俄國短篇小說作家契訶夫,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裝在套子里的人》、《變色龍》和《公務員之死》等,作品內容多源自于對實際生活的感悟,以批判現實、諷刺現實的角度進行創作,多數作品都是在揭示其自身所處沙皇統治時期的殘暴性。《變色龍》就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所創作的,時任沙皇是亞歷山大三世,其為達到反動統治目的制定了一些專制且殘暴的法令,并培養了許多專制警察來鎮壓人民,,小說中的奧楚蔑洛夫正是這些惺惺作態、欺下媚上警察的一員。
三、研讀探究
教師:在學習課文之前,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讓學生進行正音與解釋)。
學生回答正確。
教師:同學們復習的都不錯,那么通過預習閱讀,同學們能告訴我本文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人物都有誰?
學生:課文描寫了警察奧楚蔑洛夫處理廣場上狗咬人事件所發生了一系列事情。人物有奧楚蔑洛夫、赫留金、葉爾德林、獨眼鬼、將軍廚師等。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再次對小說進行閱讀,對小說故事情節進行梳理,并以小組為單位對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時態度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進行討論。
學生完成閱讀與小組討論并作出回答:小說情節是圍繞“狗主人是誰”開展的,當狗主人未知時奧楚蔑洛夫認為錯在狗并要懲罰狗主人,當狗主人是將軍時錯在人,當狗主人不是將軍時錯在狗并要弄死狗,當狗主人是將軍哥哥時又認為錯在狗并對赫留金進行恐嚇。
教師:通過閱讀與討論同學們都了解到了奧楚蔑洛夫這個人物的特點是見風使舵、媚上欺下、趨炎附勢,并且在狗咬人事件前后的性格特點都沒有發生變化,對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種“變色”的本質正是課文題目《變色龍》的由來。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作者是如何對奧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進行描寫的。
學生:通過描述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對話,并運用了一些夸張手法突出奧楚蔑洛夫趨炎附勢的態度。
教師:是的,作者對奧楚蔑洛夫的描述從人物共性出發運用擴張、對比等手法突出人物典型形象,更易于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再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并思考:奧楚蔑洛夫為什么會“變色”呢?在如此形象的警察管理下,所呈現的社會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閱讀完之后,教師進行引導。
教師:請同學們跟我一起從文章中的幾個片段來感受小說中所運用的描述手法。第一個片段是“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面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就跟許多饑餓的嘴巴一樣”,這里用了什么的手法描述了怎樣的情況?
學生:這句話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述的是俄國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是故事的發生的背景。
教師:第二個片段是“這個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淚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深情”,這里又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
學生:將小狗擬人化,從狗呈現的特點來反應人的特征,當時社會背景下的普通人是悲苦的。
教師:第三個片段是“木材廠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從地底下鉆出來的”,這個片段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學生:當時的人們對無關自己的事情有著較為強烈的看熱鬧心態,也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人們是麻木的狀態,對社會的真實發展缺少真正的思考與關心。
教師:從小說的這些描述中,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是什么樣的面貌?奧楚蔑洛夫為什么會表現出善變的樣子?
學生:沙皇統治下的俄國所推行的是專制統治制度,社會發展較為落后,經濟形勢也不好,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整個社會都被統治階級所壓迫,雖然奧楚蔑洛夫是一名有著一定權利的警官,但是他也只是一個小官僚,面對權貴只能通過掐媚奉承來獲取生存空間,這是整個社會的必然產物,主要原因是腐朽專制的統治制度。
四、拓展反思
通過課文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沙皇俄國所統治的社會是黑暗并腐敗的,警察在其中不僅趨炎附勢而且媚上欺下,這對于社會普通群眾而言無疑是不利的。如果你身處在同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一名剛正不阿、公正無私的警察你會怎樣處理狗咬人的這件事情呢?從這篇文章的學習中你受到哪些人生啟示呢?課下可以與同學們探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