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珍珍
摘要: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載體,又是數學思維的工具,而影響數學語言理解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數學閱讀能力。有效的數學閱讀能幫助學生正確解讀數學語言,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等數學思維活動,在獲得問題解決的同時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數學閱讀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數學閱讀能力的水平直接影響數學學習的質量?;诖?,本文筆者從課程建設、閱讀方法、閱讀品質等方面探索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良策,促進深度學習理念的落地生根。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深度學習是對學習力培養的學習,正如田玉博士所說:“學習的活力——感知力、思維力、創新力?!备兄κ菍W習前奏,思維力是學習內核,創新力是學習終極結果。數學符號閱讀感知力、圖形圖像感知力也就是數學閱讀能力的體現,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一、課程創新,拓寬閱讀視野
小學數學課程知識結構比較嚴謹,數學語言抽象,“數學味”多于“生活味”,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的視野也受到限制,如何突破呢?教師可以大膽進行課程內容的創新,優選一些數學故事、數學發展史等數學課外讀物上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應注重讓學生以閱讀為鑰,解開其中的數學奧妙及解決問題的策略,領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教師以古代趣題“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飲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請君猜一猜,壺中原有酒。”為閱讀素材成功開發了一節課外閱讀課—《“李白買酒”中的數學》。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尋找和初步感受關鍵詞“加一倍、飲一斗、三遇、喝光”的詞意,再數形結合解決問題,從中初步理解逆向思維的解題策略。通過閱讀和演繹,把古詩變成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數學問題,這樣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既提高了數學閱讀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靈活“轉譯”,提高閱讀能力
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類,這些語言形式各具特點。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將數學語言的多種形式進行“轉譯”。因此,數學閱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轉譯”能力,建立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將不同語言有機融合、相互補充,充分發揮不同數學語言的優勢,為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保障。
三、讀思結合,提升閱讀品質
數學語言的特性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比其他學科的閱讀更投入、認真、嚴謹。閱讀過程中,要訓練學生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充分調動理解、分析、比較、抽象、聯想、記憶、歸納等思維活動,做到讀思結合,促進學生閱讀品質的提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認讀閱讀材料中的圖形和符號,推敲關鍵字、詞、句,理解每個數學術語。學生在難點處駐足思考,通過寫寫畫畫,并聯想與之有關的知識,完成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最終得到問題的解決。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辟|疑式閱讀可以促進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在質疑、釋疑的過程中更接近知識的本質。在教學《商不變規律》這一課時,當學生總結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苯處熢谶@句話后面打了個“?”,讓學生再讀一讀,想想還有什么問題。學生開始有了質疑:相同的數可以是小數嗎?相同的數可以是0嗎?通過后續的舉例、說理,學生自主構建了商不變規律的數學模型。再如,在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應用(三)》這一課教學過程中,對“笑笑2015年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45%,其他支出一共880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列方程解答)”這個問題,教師打破常規的練習方式,出示幾種方程讓學生選擇哪個是正確的并進行說理。解:設2015年這個家庭的支出是x元。(1)45%x=8800 (2)x-45%=8800 (3)(1-45%)x=8800 (4)x=8800÷(1-45%),通過練習形式的改變,提高了閱讀思考的要求,激發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批判思維。
四、方法指導,提高閱讀技巧
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語言都具備不同的特點,一成不變的閱讀方法不利于在各種復雜、變化的情境中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機滲透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并通過持之以恒的訓練,讓學生不斷感悟,形成技能。
五、拓展延伸,豐富閱讀體驗
課堂上的數學閱讀不要僅限于課本上的例題和練習,可以做一些拓展性閱讀。例如,布置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到課堂上交流,也可以布置課的延伸性閱讀作業,或者推薦數學閱讀讀物讓學生閱讀等,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其中,要充分挖掘課本上的“你知道嗎”的閱讀價值。教師要把“你知道嗎”里面的數學史料、數學背景知識、數學的生活應用、數學家的故事等巧妙融入課堂,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例如,在《百分數的應用(三)》這一課,教師在例題教學中引出恩格爾系數的概念,再讓學生帶著“恩格爾系數如何計算?如何分類?”的問題,自主閱讀“你知道嗎——恩格爾系數”,從中體會恩格爾系數與居民生活水平之間的聯系。接著出示2012-2018年中國恩格爾系數走勢圖及2018年世界部分國家恩格爾系數統計表,學生對圖表的數據進行閱讀和分析,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這樣的延伸,讓學生拓寬知識面,也滲透了學科的育人價值。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無論對當前的數學學習,還是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都非常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課程和素材,用心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習慣和品質,讓學生愛讀、會讀、善思,在數學閱讀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數學閱讀能力和數學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擺脫淺層學習的困境,真正實現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孫俊勇.數學閱讀課程,讓數學“活”起來[J].小學數學教師,2018(11):10-30.
[3] 馬菁菁.小學生數學閱讀現狀分析及指導策略[N].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