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雪康
摘 要: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存在一些“陰陽合同”的現象,當前的法律制度對于這類陰陽合同的性質缺乏明確的限定,在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對這類合同的效力認定也存在著分歧,容易導致一些合同產生矛盾,進而對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雙發的利益產生一些影響,甚至會擾亂市場秩序以及損害國家的利益。本文主要針對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效力認定進行簡要闡述和分析,加強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提出一些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建筑工程;陰陽合同;效力認定
引言:加強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建設與管理的重點,在推進建筑工程行業發展的同時,要盡可能地規避合同簽訂不規范、合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問題,強化合同管理的規范性、有效性及高效性,確保合同合法、有效履行,降低建筑工程行業的合同風險、法律風險以及各類矛盾糾紛和利益糾紛問題。在建筑工程行業需要重點對“陰陽合同”進行有效的管理,改善建筑工程“陰陽合同”亂象,有效規避因“陰陽合同”的存在而導致的一系列諸如工程質量不達標、拖欠工資、政府監管成擺設等問題,推進建筑工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定義
建筑工程“陰陽合同”主要指的是承、發包雙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采用一些私下、不被法律所允許的競爭手段避開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并以同一建設項目為標的簽訂的多份合同。其中的“陽合同”主要指的是嚴格依照規定要求和規范流程進行招投標后訂立的合同,是經過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一類合同,合法性和合理性更強,但很多情況下工程項目建設并沒有嚴格履行這類合同;其中的“陰合同”主要指的是雙方私下訂立的合同,但也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中實際被履行的合同,在這類合同當中包含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事項。盡管這兩類合同的標的物都是一樣的,但是在工程價款、預付款、工期等方面很可能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合同的規范化履行,甚至還可能誘發合同風險、法律風險和合同糾紛問題,進而影響到雙方的利益[1]。
二、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效力認定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建設中存在兩份以上內容和性質不一樣的陰陽合同的時候,工程項目竣工結算的時候需要以陽合同的相關事項為標準,但沒有明確的說明哪份合同在法律上更具備效力。在這類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一部分法官認為“陽合同”更合法和合理,經過了法定備案程序,因此更具備法律效力,“陰合同”是建筑工程項目雙方私下簽訂的,沒有依照有關程序辦理備案手續,且合同內容發生了實質性的變更,因此這類合同無效;也有部分法官認為盡管“陽合同”外觀上符合法律程序,但違背了合同有效的條件,不是建筑工程項目雙方的真實意思,因此認定合同無效,而“陰合同”盡管沒有依照有關程序辦理備案手續,但包含的建筑工程雙方的真實意識,且是真實履行的合同,因此認為這類合同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是具備法律效力的。
本文認為在對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效力認定的時候,應該從多方面綜合性地進行考慮和分析,對此有更加科學合理和客觀地評價和認識,以確保能夠更好地解決和處理司法案件,維護和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
1.《合同法》原則對“陰合同”的效力認定。我國《合同法》當中明確的規定合同需要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5大原則。就建筑工程項目簽訂的“陰合同”而言,其符合自愿的原則,代表著建筑工程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但“陰合同”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陰陽合同”的存在本身就是建筑工程雙方出于某些利益,為了避開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所堅定的,也沒有經過法定備案程序,“陰合同”的訂立、履行等都不符合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合同應該是無效的[2]。
2.能否以“自愿”原則來主張“陰合同”的效力。筆者認為“陰陽合同”的存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危害性,如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國家利益。建筑工程承包人和發包人簽訂的“陰陽合同”不是“真高價假低價”,就是“假高價真低價”,通過這樣的方式逃過政府及行政部門的監管,或者是欺騙競爭對手,亦或者是起到逃避稅收、謀取高額利潤等作用效果。本質上來講,這類合同的存在都是一些不被法律所允許的、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正當競爭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如果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肯定“陰合同”的效力,可能會造成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大量出現,進而擾亂市場的正常秩序。筆者認為凡是我國法律法規要求規范備案和登記的合同,如果存在“陰合同”,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可以認為這類合同是無效的[3]。
3.行政備案對“陰合同”的效力認定。如果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備案的合同,需要嚴格依照有關程序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然后才能生效。在司法案件解決和處理的時候,如果一審前還沒有依照相關程序辦理批準手續,或者是沒有依照相關程序辦理批準、登記手續的,如果法院在判決的時候認為這類合同未生效,這樣的判決方式是合理且合法的。“陰合同”的存在明顯與我國實行的《招投標法》《合同法》的部分條款要求不一致,招標人、中標人私下簽訂的“陰合同”在很多地方違背了原來合同的實質內容,建筑工程“陰陽合同”很多情況下在工程數量、工期、價款、工程結算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且這類合同沒有嚴格依照相關法律程序在有關部門及時進行備案。因此,筆者更傾向于認定這類合同是無效的。
三、結語
建筑工程“陰陽合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同矛盾問題和利益糾紛問題,還可能因為這類合同的存在,從而誘發拖欠工程費用和工資、工程質量不達標等方面的問題。我國的法律法規需要持續健全和完善對于合同的管理,將合同備案作為評價和分析合同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監管部門也需要加大對這類合同的監管,合同雙方也需要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規避惡意串通、非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等情況,規范化得簽訂合同和履行合同,在保證自身利益和利潤的同時,承擔好自身的職責、履行好自身的義務。
參考文獻:
[1]韓若楠.論建設工程“陰陽合同”的效力認定與裁判規則[D].信陽師范學院,2020.
[2]劉穎.建設工程黑白合同的構成與效力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9.
[3]謝玉茹.建設工程“陰陽合同”效力認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