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喬平
【摘要】如何培養外來工子弟的寫作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我校是一所民辦小學,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作文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著重研究小學作文課程的教學方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素材與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使他們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能熟練地進行閱讀、分析、語言表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自主作文;策略;生活 ;文本
如何正確引導這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生)自主步入作文的殿堂?我認為作為語文老師首先就應該清楚寫作文能給這類學生帶來哪些益處,好作文包含哪些方面,現在這類型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老師作為這類型的學生行為習慣的引路人應該怎樣從生活、文本、情感、興趣四方面入手,切切實實地讓這些學生做生活的主人翁,以生活為源泉,靠文本作基石,用情感當導航,憑興趣做動力,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這是很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寫作文給學生帶來的益處
1.寫作文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老師出個作文題目,學生就需要圍繞作文題目去組織材料,就像構建一幢房屋一樣,哪里該用哪樣的材料,怎么用,合不合適,這里都有一個動腦筋思考權衡的心理過程。
2.寫作文前,當老師組織學生搜集好了材料后,學生必須反復閱讀這些材料,并逐一分析比較哪些材料是最能與作文的主題匹配的,這樣就做到了心中有數。所以說寫作文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
3.寫作文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展開拓展思維,也可以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自信心。學生在寫作文中思維活躍,常常會產生一些奇思妙想,孩子有了這些奇思妙想,然后寫下來。
4.寫作文可以有效地訓練這些隨遷子女學做生活的有心人。老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創造機會滿足他們說的欲望,學生有了說的欲望,老師要盡力給他們創造寫的機會,讓他們敢說敢寫。
5.寫作文(日記)還可以讓這類學生很好地與老師溝通,通過日記,老師可以了解這些隨遷子女的心中的真實心理,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和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
二、好作文的標準
1.作為教者,我認為學生好的作文應該是在寫作前認真觀察,在寫作中用心寫作。
2.好作文的材料應該是在生活中積累的,并且對已有的材料進行了精細的構思。
3.好作文應該布局謀篇、層次安排恰當。
4.好作文應該遣詞造句,語言生動形象,讓人讀了身臨其境。
5.好作文應該如實記敘自己的所做的事、所說的話、當時的心理過程、事后的感想,在敘述時要做到條理清楚,要體現童真童趣,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讀來親切真實感人。
三、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方面
學生普遍語文基礎較差,有些學生在老家根本就沒有寫過作文,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上課易患多動癥,不聽講,不做作業,隨心所欲,怕苦怕累,不愿意學習。
(二)寫作方面
1.缺乏作文的題材:詳略不當,就是在記流水賬;有些學生公然抄襲報刊雜志、作文書上的作文;作文語病接二連三,標點符號隨便亂打;有的學生虛構情節,弄得破綻百出,啼笑皆非;有的舊話重提,把寫過的內容寫了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
2.缺乏布局謀篇的能力:不能把平時在語文課中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來;層次安排混亂,故事情節隨意性大、跳躍性大,不知所云;記敘文六要素不完整,讓人云山霧罩。
四、引導學生自主作文的策略
(一)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作文
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就是生活,有了生活的經歷就有寫作文的材料,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寫進作文里去。
1.學會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
作文教學,教師應該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例如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寫日記。他們在日記中袒露了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則針對不同的問題或提出解決方法,或進行心理疏導。這種形式讓學生覺得作文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自己說心里話的一種途徑。
2.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所有的學習都來源于生活,同樣這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生)的寫作學習,也可以到生活實踐中開展。這一類型的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活潑、好動、對所有事物充滿好奇的年紀,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抓住這一特點,開展第二課堂,將他們帶到生活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作文寫作能力。
( 二)在文本中學習作文
現成文本的課文是學生學會寫作最好范文。在教學文本中寫人記事的課文時,我會選出一兩段話,讓學生反復品味這一二段話是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一些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出現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現實同幻覺有機地糅合在一起,這種想象豐富合理,符合小女孩的現實處境和她當時的心理。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文本的學習中,增長寫作見識。
(三)在情感中夯實作文
上個月在家訪之前,我布置學生寫了一篇《辛苦了,我親愛的爸媽》,因為學生每天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耳聞目睹了父母工作生活的艱辛,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充滿真情實感。家訪時,當我把這些作文念給家長聽時,家長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這是孩子的真心話,也是家長的心靈慰藉,這就是作文的靈魂。
所以說真實的情感就是寫作的最佳素材,真實的情感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觀念,學生只有敢于講真心話,才能寫出人見人愛的好文章來。
(四)讓興趣為學生的作文插上騰飛的翅膀
這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生)感覺寫作文比較難,究竟難在哪兒?我想,難在他們的心里沒有主動去寫作文的欲望、沒有表達自己情感的興趣,興趣對寫作文也有著不可估量的內在驅動力。
如我指導寫《一次有趣的實驗》之前,我問學生:“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好嗎?”學生一聽去做實驗,都高興得不得了。實驗結束后,我叫大家拿出筆來把你剛才看到的、自己親身體驗到的寫下來。學生們有了親身感受,寫起作文來一揮而就,并且個個寫得有板有眼。
綜上所述,外來工子弟學校的作文教學是一種循序式,遞進式,等待式的教育。急不來,快不了,需要老師極大的耐心播下希望,靜心聆聽花開的聲音。
【參考文獻】
[1]張英. 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平臺[J]. 學生之友:初中版, 2012(12):49-49.
[2]沈紅亮. 以文本為載體,學會作文[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 2009.
[3]張秀娟. 淺談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 2012, 28(3):1.
[4]茅玲. 生活是水作文是舟[J]. 素質教育論壇月刊, 2010(2):114-114.
[5]董風英. 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策略[J]. 祖國:建設版, 2014(7):1.
[6]皮連生. 教育心理學:第三版[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特約編輯: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