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年4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司法部、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穩定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金融穩定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承擔著為實體經濟“輸血”的核心作用,然而,其與生俱來的高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同樣不容忽視。在當前我國國內外環境的復雜性日趨加劇的背景下,盡快完善我國金融風險的防范化解和處置機制已是箭在弦上。長期以來,我國在應對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法律依據不夠充分,對苗頭性的“前端”風險關注不足。而本次《金融穩定法》不僅強調了事前風險管理,確立了國務院金融委在金融穩定工作中的領導協調地位,也明確了各方責任和風險處置工具,并為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提供了法律依據。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雖然本次《金融穩定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與作為統籌金融穩定法律體系基本法的預期尚有一定距離。
為了進一步理解《金融穩定法》,本刊特邀長期關注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來討論這一問題,與讀者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